熱門新聞

周小川回應逆回購稱不排除任何貨幣政策工具 @ 2012-08-22T21: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逆回購 降准 央行
概念:6月26日央行 , 2200億元人民幣逆回購操作
昨日,正回購依舊未現身公開市場,央行僅進行了500億元的7天期逆回購,沖抵了當日到期的逆回購。對於央行目前的公開市場操作手法,業界專家認為,這一方面說明央行認可目前的流動性水平,依靠逆回購就能滿足機構的資金需求;另一方面則說明降准或已暫時被列入央行的儲備政策,待需要時才會釋放出來。
央行昨日以利率招標的方式進行了交易量為500億元的逆回購操作,為期7天,中標利率為3.35%,交易量與中標利率均與上期持平。專家分析認為,未來仍有降准可能。
“CPI下行,打開了央行寬松貨幣政策的窗口,降息、降准都有可能,不排除既降息又降准。”宏源證券高級研究員何一峰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本周共1000億元的逆回購比上周明顯放量,短期央行可能無意降准,或傾向於通過進一步降息實現穩增長。
央行公開市場「逆回購」仍唱主調 降准再次延後
近三個月來,央行為何偏好使用逆回購手段來調節流動性?瑞銀證券分析師認為,通過每周的逆回購,央行可更加便捷地通過中標利率來傳遞價格信號,使銀行間質押式回購利率成為央行日後進行價格調整的主要中間工具。此外,倚重逆回購可精細化調節市場的資金面。而降准是一次性釋放了長期資金,很難在短期內再度通過上調准備金率來回收。
《新京報》消息,中國央行昨 (21) 日在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量共達 2200 億元 (人民幣,下同) ,創出單日歷史新高。面對不斷高漲的下調存款准備金率的預期,央行一直按兵不動,市場分析人士指出,央行依然願意以公開市場這一數量型工具為主要調控措施。長期來看,在「穩增長」的大背景下,降准和降息仍有必要,但受通脹、房價回升等負面效應影響,央行對貨幣政策的態度仍顯謹慎。
事實上,在降准預期未完全消除的背景下,央行已將逆回購這一工具『拿捏』得恰到好處。從量上看,面對近兩日資金面偏緊,央行突然增大逆回購投放量,有利於緩解資金面緊張;而從期限來看,新恢復的14天品種到期日剛好到本月底,也有利於緩解月底前的資金緊張。
市場有關「降准」預期的一再落空,體現了央行在准確把握調控力度、增強政策針對性、靈活性和前瞻性方面的智慧和藝術:當經濟出現下行壓力增大跡象時,央行會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迅速而果斷地進行密集的前瞻性降息或「降准」,以便遏制經濟下滑勢頭;而當經濟基本面出現築底跡象時,為防止通脹反彈,央行又針對性地拉長了「降准」節奏,並通過逆回購操作,試探和觀察市場流動性的真實情況,以便尋找最合適的「降准窗口」。在日常的公開市場操作中,央行根據市場流動性狀況,科學設計出91天期以內的正回購和14期以內的短期逆回購,通過公開市場操作的長短結合,使市場流動性和基准利率保持平穩,使經濟增長擁有良好的貨幣信貸環境。顯然,「降准」預期的落空,僅是「降准」周期拉長的結果,表明目前依靠逆回購滾動操作,可以滿足市場流動性需求。不過,逆回購並不能取代「降准」,一旦各種條件具備,「降准」仍會不期而至。
    周初以來,資金市場再現反復,14日長短兩端資金利率率先反彈,15日上漲勢頭已全面擴散至各個期限,市場資金緊張情緒愈發濃重。市場人士指出,債券繳款等因素可能是導致短期資金重新緊張的原因,這從側面印證了當前資金面依舊處於緊平衡狀態。如果資金面繼續趨緊,央行勢必要擴大逆回購或降准來增加資金投放力度。而14天期逆回購重新進入詢量行列,或暗示短期內央行仍希望利用公開市場逆回購熨平資金面波動。
央行罕見作二千二億元歷史天量逆回購操作,雖有猜測「降准」勢將再推遲,但已提前實現一千三百三十億元淨投放,反映「...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網頁指南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免責聲明 : 88iv設立此一網站,旨在以最快捷的方式為公眾人士提供清楚準確的最新資料,但在整理資料及編寫程式時或會有無心之失。故88iv特此聲明,此一網站所載的資料如有任何不確之處、遺漏或誤植錯字,並引致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或虧損,88iv概不負責,亦不會作出任何賠償(不論根據侵權法、合約或其他規定亦然)。此外,88iv並不保證本網站所載的資料乃屬正確無誤及完整無缺,亦不擔保可以及時將資料上網及內容適合有關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