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修正「卸責」舊國標 藥界駁斥鉻上限已定論 @ 2012-04-19T12: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膠囊
概念:藥品2993 , 膠囊企業33
毒膠囊事件引發藥輔產業危與機 監管差前景廣
與大連實德集團發布公告否認破產事實一同備受輿論關注的,還有央視《每周質量報告》欄目《膠囊的秘密》節目曝光的“膠囊之鄉”浙江省新昌縣膠囊制造企業,用生石灰處理皮革下腳料制成藥用膠囊的新聞。據了解,這種膠囊的重金屬鉻含量超標高達幾十倍,而鉻在人體內蓄積具有致癌性並可能誘發基因突變,“藥用膠囊”成為名副其實的“毒膠囊”。
依筆者看,當地政府在「毒膠囊」事件上的責任,不是這位官員三言兩語就能推卸得了的。按照這位政府官員的說法,他們每年都會組織工商、質檢、公安、環保等職能部門參與的治理整頓活動,看上去聲勢浩大。但結果呢?如果不是央視等媒體的曝光,那些用廢舊皮革制作明膠的廠家還將繼續運轉,那些明膠還將繼續被賣給膠囊生產企業,制成藥品,吃進患者肚子里。
本次「毒膠囊」曝光後,公眾都將目光集中在原料重金屬鉻超標上。但在馬明看來,還有遠比皮革廢料做原料所導致鉻超標更甚的。他介紹,生產空心膠囊需要模具,通過將明膠溶成液體後澆灌在模具上,冷卻後切割取出形成一個膠囊。大的生產廠家實現全自動化,使用不銹鋼模具,相對比較安全。問題在於一些小廠家使用的半機械化生產線附帶的是銅鍍鉻模具,「長期澆灌後鍍在外層的鉻會逐漸脫落,直接存留在膠囊內。」馬明稱,他曾從一廠家了解到,這些模具半年內就要重新鍍一次鉻。「和皮革廢料導致的鉻超標相比,這個才是更恐怖的,可能一次超標就是上千倍。」他表示,這種脫落並非長期連續性的,一般隨機存在,所以還沒引起太大重視。
繼「毒奶粉」、「瘦肉精」後,央視《每周品質報告》曝光工業明膠制成的膠囊流入了修正藥業、通化金馬等九大藥企。央視報道稱,「毒膠囊」的鉻含量為87.57MG/KG,嚴重超標,有致癌作用,甚至可以導致基因突變。
毒膠囊引出表揚,庸官易做
受大陸「毒膠囊」事件影響,港市醫藥股昨 (16) 日普遍下跌。其中,利君國際 (2005-HK) 跌幅達 6.59% ,成醫藥股跌幅榜首,上海醫藥 (2607-HK) 、金活醫藥 (1110-HK) 和中國制藥 (1093-HK) 跌幅均逾 2% 。國泰君安醫療行業分析師孫鳳強昨日表示,本次「毒膠囊」事件類似當年「三聚氰胺」事件,料將波及更多醫藥企業。
「毒膠囊」的出現並非一朝一夕。而我國在食品藥品安全方面,是建立有一套系統的法律法規的。如《食品安全法》《藥品管理法》《民法通則》《侵權責任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刑法》等,在各個環節對食品藥品安全進行法律規制。
查處毒膠囊,記者干了質檢的活,微博干了媒體的活,有關部門干了跑龍套的活……
劉鑾雄 毒膠囊 盛女愛作戰 人民幣 港股 美股
「毒膠囊」事件曝光後,已經有部分藥企宣布召回問題藥品,而吉林修正藥業和吉林省輝南天宇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則否認其藥品存在質量問題;按理說,這起事件一經曝光,相關地方官員應該立即公開檢討和道歉,但是,河北省衡水市阜城縣宣傳部長、副縣長李華一反而大談政績。這樣的結果讓人很意外、很氣憤。顯然,「毒膠囊」事件中的兩個「主角」——部分監管者和企業,都缺乏起碼的恥辱感,更缺乏的是嚴厲的懲罰制度。
【市場快訊】青海明膠一字漲停,「毒膠囊」事件利好藥用明膠
內地出現毒膠囊事件,新華時評指出,政府的「監管要到位,作風須轉變」。中國研究專家馬鐵穎相信,內地多次傳出食品及藥品有問題,乃源於體制問題。
用皮革廢料做成的「毒膠囊」重金屬鉻超標,服用後會否對身體造成危害?專家分析,因為攝入量較小,短期內單純因吃膠囊類藥物,並不易造成明顯傷害。但生活中攝入鉻元素渠道很多,如果同時攝入,就可能超標;並且鉻在體內長期累積也可能危害健康。
這些天茶余飯後,大家都在討論毒膠囊事件。一些網友和市民為抵抗「毒膠囊」發明膠囊藥吃法,在網絡上得到了很多人的轉載。網民「色色猴」在微博上曬出了「饅頭式膠囊藥吃法」:1、買一饅頭(包子發糕也可以,要熱軟);2、捏成凹片;3、擰開膠囊倒藥進去捏口成團(為保證能吞進去,最好分為兩顆)。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網頁指南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免責聲明 : 88iv設立此一網站,旨在以最快捷的方式為公眾人士提供清楚準確的最新資料,但在整理資料及編寫程式時或會有無心之失。故88iv特此聲明,此一網站所載的資料如有任何不確之處、遺漏或誤植錯字,並引致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或虧損,88iv概不負責,亦不會作出任何賠償(不論根據侵權法、合約或其他規定亦然)。此外,88iv並不保證本網站所載的資料乃屬正確無誤及完整無缺,亦不擔保可以及時將資料上網及內容適合有關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