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中國多省市部署調查「問題膠囊」 @ 2012-04-18T17: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膠囊
概念:膠囊2010年 , 13個鉻超標產品
毒膠囊事件引發藥輔產業危與機 監管差前景廣
與大連實德集團發布公告否認破產事實一同備受輿論關注的,還有央視《每周質量報告》欄目《膠囊的秘密》節目曝光的“膠囊之鄉”浙江省新昌縣膠囊制造企業,用生石灰處理皮革下腳料制成藥用膠囊的新聞。據了解,這種膠囊的重金屬鉻含量超標高達幾十倍,而鉻在人體內蓄積具有致癌性並可能誘發基因突變,“藥用膠囊”成為名副其實的“毒膠囊”。
本次「毒膠囊」曝光後,公眾都將目光集中在原料重金屬鉻超標上。但在馬明看來,還有遠比皮革廢料做原料所導致鉻超標更甚的。他介紹,生產空心膠囊需要模具,通過將明膠溶成液體後澆灌在模具上,冷卻後切割取出形成一個膠囊。大的生產廠家實現全自動化,使用不銹鋼模具,相對比較安全。問題在於一些小廠家使用的半機械化生產線附帶的是銅鍍鉻模具,「長期澆灌後鍍在外層的鉻會逐漸脫落,直接存留在膠囊內。」馬明稱,他曾從一廠家了解到,這些模具半年內就要重新鍍一次鉻。「和皮革廢料導致的鉻超標相比,這個才是更恐怖的,可能一次超標就是上千倍。」他表示,這種脫落並非長期連續性的,一般隨機存在,所以還沒引起太大重視。
權力導致腐敗,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阿克頓的這句名言用在「毒膠囊「事件中就是:不受制約的商家做起惡來沒有底線,不管它們的名頭有多響亮。而越是」質量信得過「的知名企業,一旦出事,造成的社會危害也就越大,對公眾信心的打擊也就越大。它們理應受到更多的「關照」和更嚴厲的監督,而不是忙著給它們添星加A發免檢證書。
劉鑾雄 毒膠囊 盛女愛作戰 人民幣 港股 美股
內地出現毒膠囊事件,新華時評指出,政府的「監管要到位,作風須轉變」。中國研究專家馬鐵穎相信,內地多次傳出食品及藥品有問題,乃源於體制問題。
這些天茶余飯後,大家都在討論毒膠囊事件。一些網友和市民為抵抗「毒膠囊」發明膠囊藥吃法,在網絡上得到了很多人的轉載。網民「色色猴」在微博上曬出了「饅頭式膠囊藥吃法」:1、買一饅頭(包子發糕也可以,要熱軟);2、捏成凹片;3、擰開膠囊倒藥進去捏口成團(為保證能吞進去,最好分為兩顆)。
陳光標設舉報郵箱,是因看到「毒膠囊」新聞後受觸動。15 日,中央和地方媒體曝光各地「毒膠囊」事件:河北、江西、浙江等地一些不法廠商使用重金屬鉻超標的工業明膠生產藥用膠囊,上百家藥用膠囊廠使用皮革廠鞣制後的皮革上剪裁下來的下腳料作原料,這些問題膠囊被制成藥品銷售。「看到這個電視節目後,心里非常難過,所以就想到設舉報郵箱」,陳光標說。
此外,生物制藥板塊成為另一大熱點板塊,毒膠囊事件使得替代廠家受益,多只股漲幅超過5%。船舶、傳媒、物聯網等板塊也漲幅居前,券商、地產、保險、水泥、家電板塊跌幅居前。
食物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民以食為天,悠悠萬事,惟此為大。但當瘦肉精,地溝油,毒膠囊事件出來後,讓食品安全問題似有愈演愈烈之勢,人們對食品安全產生焦慮情緒,即便經歷了媒體一次又一次的曝光,食品安全問題依舊層出不窮,除了相關部門的監管漏洞,更暴露了道德缺失和體制混亂造成企業失信問題。
    羊城晚報:藥用膠囊鉻超標被曝光後,有藥企反映,這是醫藥招標制度「唯低價中標」效應導致的,企業為了中標,拼命壓低報價,甚至低於成本價。中標後為了利潤,又拼命降低成本,毒膠囊就被「逼」出來了。對這種說法您怎麼看?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網頁指南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免責聲明 : 88iv設立此一網站,旨在以最快捷的方式為公眾人士提供清楚準確的最新資料,但在整理資料及編寫程式時或會有無心之失。故88iv特此聲明,此一網站所載的資料如有任何不確之處、遺漏或誤植錯字,並引致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或虧損,88iv概不負責,亦不會作出任何賠償(不論根據侵權法、合約或其他規定亦然)。此外,88iv並不保證本網站所載的資料乃屬正確無誤及完整無缺,亦不擔保可以及時將資料上網及內容適合有關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