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此頁

熱門新聞

全球央行協同行動 風險資產一度狂飆 @ 2011-12-01T08: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央行
概念:
受歐債危機惡化拖累,全球經濟衰退風險劇增,歐美日六大央行聯手向市場提供流動性,顯示全球主要國家聯手救市的決心,各國意識到歐債危機單靠歐盟自救已難以化解,必須依賴全球統一行動才能遏止危機失控,穩定市場信心。協調行動有助紓緩金融市場流動性短缺的燃眉之急,效果如同對垂危的病人注射強心針。不過,全球主要央行放水救市只是治標,歐洲嚴格執行財政紀律,大力削赤,振興經濟,才是恢復經濟元氣的治本之道。中國在外圍經濟前景不明朗、通脹緩慢回落的情況下,貨幣政策亦步入預調微調、穩中趨松的階段,以保障經濟穩定增長。
面對歐債危機不斷蔓延,金融市場備受沖擊,全球6大央行終於攜手推出措施,支持全球金融體。包括美國聯儲局、歐洲央行、加拿大央行、英倫銀行、日本央行和瑞士國家銀行等全球6家央行昨日宣布采取聯合行動,大削銀行借入美元成本,向市場提供流動性,協助飽受主權債務危機拖累的歐洲銀行業融資。中國央行亦突然宣布,從下周一起,下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0.5個百分點。消息刺激歐美股市大幅飆升。
「這是應對歐債危機之下出現的流動性緊縮加劇的無奈之舉。」孫立堅說,「目前,全球市場出現持續流動性緊縮,市場投資者奉行『現金為王』,拋售風險資產,股市經常恐慌性下跌,人人自危的恐慌心理制造了假通縮。美聯儲此舉等於向市場再度注入流動性,但此前救市的流動性還未消化,又疊加新的流動性。一旦歐債危機平息,歐美政府救市所投放的流動性將再度泛濫,到時候我們將面對比今年更為劇烈的通脹預期。」
全球央行再次聯手救市,除了人民銀行昨天傍晚突然宣布,近三年來首次調低存款准備金率(RRR)0.5個百分點後不久,在美股開市前,美歐日等六大央行也聯手向全球金融系統注入流動性,消息刺激美股、現貨金及油價齊齊急升。
西方主要央行聯手救市,由下星期一起,調低美元互換掉期利率半厘,以增加市場的流動性,紓緩全球金融體系資金日益緊張;參與的央行包括美國聯儲局、歐洲央行、英倫銀行、加拿大央行、日本及瑞士央行。歐洲央行發表聲明說,調低美元互換掉期利率,可令銀行獲得較便宜的美元流動資金,各央行亦會采取措施,確保銀行可以取得任何貨幣的資金。
美國聯准會、歐洲央行、加拿大央行、英格蘭銀行、日本央行和瑞士央行等全球六大央行,卅日采取聯合救市行動,矢言將為全球金融市場提供美元流動性支撐,化解信貸緊縮危機,宣布將現有臨時性美元互換利率下調兩碼,新措施將從五日開始生效。
美聯儲、加拿大央行、英國央行、日本央行、歐洲央行及瑞士國民銀行30日宣布,協同采取行動支援全球金融系統,同意將現有的臨時美元流動性互換安排的成本下調50個基點。
全球六大央行周三宣布將協同行動防止全球金融系統流動性缺乏以阻止歐元區債務危機繼續擴散。各央行同意從12月5日起,將現有的,向銀行提供暫時性美元貸款的美元互換項目的利率再降低50個基點。各央行之間設立雙邊貨幣互換項目,方便任何銀行在必要時以本國貨幣獲得額外的流動性幫助。這些雙邊貨幣互換項目將一直延續到2013年的2月1日。
綜合媒體11月30日報導,美國股市30日高開,全球央行聯手向全球銀行體系提供流動性支持以及美國11月ADP私營就業人數大增,提振了市場情緒,道指開盤上漲達245點。
新浪財經訊 香港時間11月30日晚間消息,周三美國股市高開。全球央行聯手向全球銀行體系提供流動性支持,美國11月ADP私營就業人數大增,提振了市場情緒。
熱錢流出是各種復雜因素交織形成的後果。首先,歐債危機愈演愈烈,歐美市場急需大量流動性資金歸國救市,這造就了國際資金從全球新興市場撤退回國的大背景,而中國不過是眾多的新興市場之一。其次,近兩個月以來,美元走強,指數逆轉從73猛漲至78,而人民幣升值預期下降甚至在香港的人民幣離岸市場出現了貶值預期,離岸與在岸市場即期匯率持續倒掛,這樣就形成了一個無風險套利空間,可在境內以低價買入美元再在境外以高價賣出,因而造成明顯的熱錢流出。另外,中國官方對房地產行業的調控態度堅決,短期內沒有放松的意思,而這兩個月房地產成交量與價格均呈現較明顯的下跌趨勢,暴利空間減小,也是熱錢流出的原因之一。
展望全球債市發展,歐債仍扮演關鍵,所幸扮隨著全球經濟成長趨緩兩大因素,已使美、歐、英、日政府延續量化寬松之救市政策,而原本已經升息的國家如巴西、印尼及澳洲等則轉為降息循環,只要歐債危機可以控制在不成為系統性風暴,目前全球央行的政策誠有利於全球債市多頭之延續。根據EPFR統計,新興國家債券型基金於最近一周(截至11/16)已連續第五周為淨流入,金額為2千1百萬美元。11月包括南韓、秘魯、哈薩克及巴西主權債信面傳出展望調升或升等利多,加上許多新興國家政府債務占GDP比重僅20%~40%的基本面,彰顯新興債之投資優勢。展望核心工業國料將持續供應流動性至市場,可望推升商品市場或新興國家資產的資金行情,惟就長期而言,大量貨幣供給的結果恐將引發通膨危機,在目前成熟國家公債殖利率仍位處低檔區,建議債市布局仍宜重視防御利率上揚風險,並把機會聚焦於仍具評價面優勢的新興國家債市機會。
自金融危機開始,歐洲央行向歐元區銀行業的貸款需求有求必應,力圖保持資金流動性,這一全球金融系統生機活力的根源所在。
全球6大央行出手救市,推低銀行的美元借貸成本,歐美股市為之一振。然而經濟師評價不一,有分析認為「絕對是好事」,也有經濟師質疑成效,認為未解根本問題,CMC Market的市場分析師休森更認為,央行只是在「打類固醇」。
中國昨日晚上傳出減銀行存款准備金率半厘後不足一小時,包括歐洲央行、美國聯儲局在內的6家央行,宣布聯手降低銀行的美元資金成本救市,為全球金融體系提供流動資金。各國央行救市行動,刺激原本偏軟的歐洲股市掉頭急升,其中德國股市升超過4%。受到消息刺激,美股開市全面上升,道指早段曾升超過400點或3%,報11963點。歐元兌美元回升1.4%,至到1.35;國際油價升穿100美元,升1.59%,報101.38美元。
歐債問題持續拖延,尤其德國總理梅克爾重申反對發行歐元區共同債券立場更讓市場擔憂,過去投資人偏好買進德國公債避險的情況似乎有所改變,反而轉向美元資產,這將使歐元支撐相對減少;另外,歐洲央行緊急買進問題國家公債以增加流動性,也造成央行資產負債表急遽增加,這對歐元未來走勢也是負面因素,加上未來降息的可能性,歐元中期走勢仍然偏空。根據摩根士丹利報告(11/24),目前歐元區的確面臨融資的壓力,金融危機期間經常觀察的風險指標「歐元區的Libor-OIS利差」已來到2009年的高點,歐洲金融機構間的美元融資成本也持續上升,但這主要是基於歐洲的政治緊張情勢、疲弱的成長與歐元區正面臨的主權債務危機,造成金融體系間的壓力,但2008年融資成本的上升造成市場毫無流動性可言,則是造成危機的原因,雖然在事件未平息之前,歐元區的融資壓力雖然較大,但卻不會像2008年一樣,因為央行現在仍在釋放流動性。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認為,在歐洲央行提供流動性以維持市場穩定與歐洲領袖正努力建立防火牆下,歐債問題應不會造成全球系統性風險,除了希臘終將重整、葡萄牙也將面臨嚴峻的考驗外,其它歐債問題國家仍有償債能力,不用過度擔憂。
全球主要國家央行決定,聯合提供銀行體系流動性支持,以減緩世界金融緊縮狀況,讓投資人信心大增,美股開盤上漲。
長期,無論是黃金ETF持續增倉,央行購金,實物買盤,還是歐美央行不得不采取的新一輪貨幣流動性注入的救市行動,金銀必將延續牛市,除非政府任由金融市場再次崩盤。
全球六大央行昨聯手出擊挹注市場流動性,為歐債蹂躪下岌岌可危的全球金融體系打下一劑強心針。美國聯准會、歐洲央行與日本、英國、加拿大及瑞士等六大央行,昨同步調降美元交換利率,以防止歐債危機阻斷銀行現金流;另外,中國昨日也意外調降存准率二碼(○.五個百分點)、泰國也宣布降息,相關措施激勵周三歐美股市飆升。
美股盤後─全球央行聯手提升流動性利多激勵
近兩個月以來,美元指數逆轉,從73猛漲至78,導致大量非美元資產向美元資產轉化。很多新興市場國家,紛紛出現了國外投資撤出的問題,造成本國貨幣和資本市場均相應大跌,譬如印度盧比貶值7.5%,俄羅斯盧布貶值9.9%,南非蘭特貶值13.9%,巴西雷亞爾貶值14.2%,同時上述國家股市也紛紛下跌。這表明此次熱錢離場並不是個別現象,而是全球性的集體撤離。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隨著歐債危機不斷深化,歐美市場亟需大量流動性保駕救市,在前兩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下進入新興市場的大量熱錢著急回國救火。此外,在全球資產配置的風險譜系中,新興市場資產屬於風險較高的資產,因而歐債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市場風險,將使得新興市場資產的配置比例被下調,從而表現為資金的外流。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網頁指南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免責聲明 : 88iv設立此一網站,旨在以最快捷的方式為公眾人士提供清楚準確的最新資料,但在整理資料及編寫程式時或會有無心之失。故88iv特此聲明,此一網站所載的資料如有任何不確之處、遺漏或誤植錯字,並引致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或虧損,88iv概不負責,亦不會作出任何賠償(不論根據侵權法、合約或其他規定亦然)。此外,88iv並不保證本網站所載的資料乃屬正確無誤及完整無缺,亦不擔保可以及時將資料上網及內容適合有關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