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此頁

熱門新聞

Q3按季微升01.% 港府料全年經濟僅增5% @ 2011-11-12T03: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經濟 放緩
概念:
對於早前行政長官曾蔭權指本港有可能出現技術性衰退,政府經濟顧問陳李藹倫表示,政府對外圍情況極為關注,且歐債危機升級亦沖擊香港,第三季經濟情況因內部環節理想,因而可彌補出口對經濟的影響,避免了技術性衰退的出現。她表示,香港屬於細小開放型經濟,受制於外圍情況,歐債危機,以及美國經濟基本面脆弱,預期未來一兩季的經濟增長續放緩,亦不排除明年經濟進一步放緩。
出口放緩是導致第三季GDP放緩的重要因素,本港第三季整體貨物出口按年下跌2.2%,為2009年以來首次。目前,美國失業率仍然高企,復蘇未見曙光,歐洲深陷於債務危機之中,希臘、意大利等債務尾大不掉,危機更凸顯歐洲高福利主義的後遺症,要徹底解決並非一年半載所能辦到,本港出口在未來一段時間將難復舊觀。同時,上月零售銷售雖保持24%增長,但增幅已呈放慢跡象。近月本港股市大幅調整,投資者損失慘重,財富減值效應將削弱市民的消費意欲,未來的消費增長也難以樂觀。出口和消費是本港經濟的兩大引擎,現在兩大引擎同樣有放緩跡象,勢將拖累本港經濟的增長。
    正如一些經濟學家所言,當前的經濟減速,除了我國政策選擇的結果之外,中國經濟體量已經龐大到應該放緩的時候。以前那種依靠資源投入、環境污染造成的GDP高速增長已不可持續。而從國際大趨勢來看,全球經濟放緩也決定了中國無法獨善其身。各省區GDP增速的放緩,有助於解決中國經濟中掩蓋的很多結構性問題。
匯豐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發表報告指出,今年上半年淨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幾乎為零,這與2007至2008年間淨出口占GDP(11.9%)3至4個百分點的情况很不同,意味着新一輪全球衰退對中國的沖擊較上次會輕微。他指出,2009年以來,內需(包括消費和投資)對中國GDP增長的貢獻率達110%,遠高於金融海嘯前85%左右的3年平均水平,這使淨出口在過去3年內占GDP比例開始下滑,甚至成拖累經濟增長的因素。
眼下,對世界各經濟體來說,經濟放緩已經取代政府債務或通貨膨脹,成為最棘手的問題。全球經濟增速預測一直在下降。預測公司IHS Global Insight預計,今明兩年世界經濟增長速度將只有3%,低於2010年的4.2%。預計美國明年只增長1.4%,按這樣的增速,美國9.1%的失業率可能還會變得更高。歐元區17國2012年的增長速度預計只是略高於零,徘徊在衰退邊緣。即使是作為全球經濟復蘇新引擎的新興市場經濟體,中國、韓國、新加坡等今年的增長速度也已經低於2002年至2007年的繁榮期。
香港今日公布三季度經濟數據,增幅比上季度放緩一個百分點。政府認為出口在第四季將依然欠佳,預測香港全年經濟增長為5%,是八月時預測5%至6%的下限。通脹預期則略微調低至5.2%至5.3%。政府經濟顧問陳李藹倫認為,香港短期經濟前景不容樂觀,明年外圍環境仍相當不明朗、不穩定,未來兩季度香港經濟仍處於下行周期。
新興經濟體幾乎沒有受到大蕭條的影響。這些國家現在的增長速度超過了那些富裕的發達國家。據美聯社「全球經濟追蹤」數據,全球經濟增長都在放緩。今年4月至6月期間,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三個國家是:中國、阿根廷、印度尼西亞。而發達經濟體中「拖後腿」的三個國家為:日本、挪威和英國。
綜合媒體11月10日報導,法國央行行長努瓦耶(Christian Noyer)10日表示,在出現一周的疲軟經濟數據之後,他不認為法國經濟將進入衰退,而只是增長放緩。
此外,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在接受媒體訪問時指出,中國經濟增長持續放緩的原因並不在於中國經濟發展動力的缺乏而是在於增長方式的轉變,具體體現在土地財政、融資方式和銀行的盈利模式上。當前經濟減速難以避免,所以在減速中要尋找增長的平衡點。在減速中完成經濟結構轉型,改變以往那種依賴外需和高投資率的經濟增長模式是未來的重中之重。(中新網)
在談及中國內地時,范力民指雖然官方最新公布的制造業指數差強人意,但 9 月份的數據仍較高,相信 10 月份是受到信貸緊縮及全球經濟放緩等因素影響所致。他稱,內地經濟盡管有放緩跡象,但仍可實現「軟著陸」,貸款增幅亦已減緩至與經濟增長同步水平,基本達至政府預期的目標,故認為人民銀行於未來數月不會下調存款准備金率,也不會從整體上改變目前從緊的貨幣政策,但會有針對性放松,尤其會對中小企業融資、保障房建設等領域提供支持。
歐洲各國在主權債務危機的沖擊下陷入衰退的憂慮充斥市場,美國經濟復蘇也步履蹣跚。盡管原材料成本下降將使中國通脹進一步趨緩,但隨著外圍經濟體需求放緩危及出口,中國經濟增長面臨更嚴峻的挑戰。政策調整已是大勢所趨,但決策層在選擇上依舊面臨巨大壓力。由於CPI仍在全年4%的目標之上,多數機構均預計,中國政府會在不降息的情況下放松財政或貨幣政策,且放松將具選擇性。
菲律賓政府日前宣布,將今明兩年經濟增長預測分別自5%至6%和5.5%至6.5%下調為4.5%至5.5%和5%至6%,下調的主要原因包括日本大地震、美國可能陷入雙底衰退和歐債危機等國際因素,以及政府支出不足和今年遭受多次台風襲擊等國內因素。菲政府同時還將今年出口增長預測自9%至10%下調為5%,進口增長預測自17%至18%下調為13%。
中國經濟網北京10月21日訊(實習記者顧建波)據德國《世界報》10月20日報道:由於全球經濟放緩與歐洲債務危機的影響,德國聯邦政府預計,2012年德國經濟將顯著放緩。但德國經濟部長菲利普-羅斯勒並不擔心會出現經濟衰退,他解釋道:「德國經濟一直保持著增長的勢頭,德國仍舊是歐洲經濟穩定的支柱與經濟增長的發動機。」
蘇格蘭皇家銀行經濟學家崔歷認為,中國的出口增速將繼續放緩,貿易順差的增長也將保持下降趨勢,「貿易順差的大幅縮窄,將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法國興業銀行經濟學家姚偉預計,中國全年的貿易順差將在一六○○億美元左右,較二○一○年的一八三一億美元減少一二%。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網頁指南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免責聲明 : 88iv設立此一網站,旨在以最快捷的方式為公眾人士提供清楚準確的最新資料,但在整理資料及編寫程式時或會有無心之失。故88iv特此聲明,此一網站所載的資料如有任何不確之處、遺漏或誤植錯字,並引致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或虧損,88iv概不負責,亦不會作出任何賠償(不論根據侵權法、合約或其他規定亦然)。此外,88iv並不保證本網站所載的資料乃屬正確無誤及完整無缺,亦不擔保可以及時將資料上網及內容適合有關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