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此頁

熱門新聞

中山成粵第五個「限價」城市,發展商雅居樂與恆大稱影響微 @ 2011-11-11T10: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中山 限價
概念:
昨日,在新浪網關於中山限價的一項正在進行的網絡調查中,截至下午4時,近八成受調查者認為中山此次限價是「臨時舉措,純屬應付年度調控任務。」只有6.7%的網友認為是「下了大決心調控樓市。」認為限價會令樓市降價的也只有兩成,另外八成則認為不會降或只是暫時和表面降價;有12.4%的受調查者認為限價令過後房價會降,認為會漲上去的接近七成人。
網易房產獲悉,9日下午中山市政府常務會議研究中山樓市問題,或將於10日公布中山樓市有關限價消息,有專家認為,「只限價不限購」可以說是中山市政府既符合國家樓市調控需要,又不打擊市場信心的一手妙招。
早在4月17日,國務院首次提出遏制房價過快上漲問責制,實行省級政府負總責、城市政府抓落實的工作責任制,對穩定房價、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工作不力,影響社會發展和穩定的,要追究責任。在樓市調控越來越深入的今天,廣東省對樓市的調控也擴大到二三線城市。對於還有一個多月就到「統計」全年調控業績的關鍵時刻,廣東省越來越多的城市頂不住壓力而紛紛頒布「限價令」。
然而,購房一族恐怕也不宜盲目樂觀,而要有房價可能著涼也可能再度發燒的心理准備。比如,對如下事實就應該有清醒的認識:樓市以前是政策市,現在還是政策市,並且可以肯定,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政策依然會緊盯房價,如影隨形。所以,購房者的喜訊,往往是某些地方政府和房地產發展商的壞消息。故而雖然輿論樂觀地認為,房價回歸理性已成共識,但顯然這里所謂的共識中,想必就不包括地產商和深愛土地財政且獲益頗豐的地方政府。中山市這一個千真萬確精准定位在年度內的樓市限價令,無疑算得上是一個印證。
前不久,珠海就有傳言限購,不過沒幾天就被叫停了。這次深夜發文,直接實施雙限,令珠三角樓市驟然處於一種特殊的氛圍中。這次雙限,引發了業內人士一片嘩然。縱然珠海雙限的范圍不大,但卻是史上最嚴厲的調控手段。從「限價令」中將價格精確至個位數,就可見一斑,這在今年上半年已經出台「限價令」的608個城市中從未有過。
11月1日珠海實行限購限價,成為全國首個「雙限」城市,也是繼廣州、深圳、佛山後,廣東「第四城」施行限購令。在限購陰雲籠罩下,中山一些開發商擔心中山樓市亦「在劫難逃」。
本報訊(記者 蔣悅飛)最早由微博曝光的中山限價令終於得到了證實。昨天,廣東省中山市發布樓市限價令,新建商品住房售價不得超過5800元/平方米。但是這一明顯為完成年度房價控制目標的限價令,僅有51天的有效期。已有廣東四個城市「限價」經驗的開發商早已胸有成竹,只要將「裝修價」改成「毛坯價」,便可暗度陳倉。
在調控大背景下,中山今年房價上漲步伐堅定,顯示了中山樓市的潛力。另一方面,受調控政策的掣肘,中山房價沒有“大躍進”式暴漲。據中原地產最新統計,中山10月份商品房均價為5805元/平米,與“限價”消息中的5800/平米非常接近。加上年初提出的11%的漲幅調控目標,中山政府方面想以“限價”的形式來加固和實現調控目標也未必沒有可能。
《廣東中山出台51天最短限價令 開發商暗度陳倉》山出台「51天限價令」, 超過5800元/平方米不網簽不備案。業內人士稱,限價令下,用「毛坯價」來拉低成交價已成為開發商的慣例……
廣東省佛山市發生「朝令夕改」的樓市調控鬧劇剛剛過去一個月,中山樓市調控再起波瀾。中山市昨天出台樓市「限價令」,將商品房售價限制在5800元/平方米之下,但該政策只執行到2011年12月31日。51天的「限價令」被指是中山市打出的「擦邊球」,目的就是為了在不限購的情況下完成年度房價控制目標,而這一舉措或引發其他三線城市集體效仿。
繼珠海樓市“雙限”,昨日中山正式出台限價令,這令周邊的東莞樓市壓力空前巨大……
四、為確保實現2011年度新建商品住房價格控制目標,廣東中山市在11月10日正式對外發出樓市限價令:單套商品住房合同銷售價格超過5800元/平方米的,市國土資源局暫緩在中山市商品住房銷售合同網上登記備案系統受理網上簽約手續。該樓市限價令將實施至2011年12月31日。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網頁指南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免責聲明 : 88iv設立此一網站,旨在以最快捷的方式為公眾人士提供清楚準確的最新資料,但在整理資料及編寫程式時或會有無心之失。故88iv特此聲明,此一網站所載的資料如有任何不確之處、遺漏或誤植錯字,並引致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或虧損,88iv概不負責,亦不會作出任何賠償(不論根據侵權法、合約或其他規定亦然)。此外,88iv並不保證本網站所載的資料乃屬正確無誤及完整無缺,亦不擔保可以及時將資料上網及內容適合有關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