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此頁

熱門新聞

中國經濟面臨六大挑戰 @ 2011-09-29T07: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國務院 中國經濟
概念: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盧中原表示,中國經濟不會硬着陸,但中長期通脹壓力不可忽視。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9月21日撰文稱,在次貸危機日益演變為歐美主權債務危機的環境下,全球經濟正在步入溫和的「二次探底」。從總體趨勢看,無論是全球經濟還是中國經濟,大致上處於一個刺激性政策逐步退出之後尋找新的內生、可持續增長中樞的階段。歐美經濟要走出危機,除了經濟金融方面無可回避的結構調整外,尋找到新的增長點是關鍵。中國經濟則需要在繼續抑制物價的同時,增強政策的前瞻性,重點推進經濟結構轉型,並警惕緊縮過程中的局部結構性超調風險。可以說,未來中國經濟增長仍保持較為強勁的動力,但關鍵要看經濟結構調整以及消費增長能否達到預期設想。
據雲南信息報9月27日報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部長余斌近日預測,「十二五」期間,中國經濟增速將維持在年均9%左右。而2006-2010年的均值為11.2%。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吳慶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比喻說,「五大央行注入流動性只是進行物理降溫,不是治病。」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何凡 北京報道)專家指出,中國經濟增速在全球一枝獨秀,須冷靜處理好外儲保值、糧食安全等國家經濟安全問題,以保障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余永定21日向本報表示,由於美元貶值、美國國庫券違約風險提高及其極度擴張性的貨幣政策,中國大量持有的美元資產價值正在縮水。他表示,中國今年可能又將新增3,000億美元外匯儲備,須放緩外儲增長步伐。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韓俊指出,目前中國糧食供求基本平衡,但平衡狀態很脆弱。
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長、研究員巴曙松今日出席中國德州資本交易大會資本市場發展論壇時表示,在全球經濟正步入溫和的「二次探底」過程中,中國經濟要走出困局,重點要推進結構轉型,尋找技術創新的突破口。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書記劉鶴認為,我們要充分審視中國企業全球化和走出去戰略的重要意義。「十二五」時期,中國經濟的國際決策力正在發生重要的歷史性的變化,一方面我們將繼續保持以進口大國、出口大國的出口優勢;與此同時,中國要成為對外投資的大國和國際市場大國。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網頁指南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免責聲明 : 88iv設立此一網站,旨在以最快捷的方式為公眾人士提供清楚準確的最新資料,但在整理資料及編寫程式時或會有無心之失。故88iv特此聲明,此一網站所載的資料如有任何不確之處、遺漏或誤植錯字,並引致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或虧損,88iv概不負責,亦不會作出任何賠償(不論根據侵權法、合約或其他規定亦然)。此外,88iv並不保證本網站所載的資料乃屬正確無誤及完整無缺,亦不擔保可以及時將資料上網及內容適合有關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