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点

加航空服员拒绝政府介入继续罢工 加航料延至周一晚恢复航班 @ 2025-08-19T 返回 新闻热点
关键词:罢工 空服员 加航空 政府 航班 复工
概念:加航空服员罢工 , 加拿大航空空服员拒绝政府复工
(中央社多伦多16日综合外电报导)加拿大政府今天出手干预,让加拿大航空公司(AIR CANADA)空服员停止罢工行动。这场罢工造成数以百计航班取消,加航每天约服务的13万名乘客的夏日旅游行程也大乱。
加航空服员与公司在薪酬方面出现分歧,空服员上星期六开始罢工。加拿大当局较早时下令劳资双方透过仲裁结束工潮,公司恢复营运、空服员返回工作岗位。
“我们不会上机工作!”在加拿大城市蒙特利尔,大批周日继续罢工的加航空中服务员冒雨抗议。温哥华亦有同类示威,空中服务员高举批评政府介入工运的标语,代表他们的加拿大公共雇员工会批评政府发出的复工令违宪和只为保障航空公司的盈利,因此拒绝复工,但乐意与资方重返谈判桌,寻求达成公平协议。
加航发布声明,以代表罢工空服员的工会不顾政府指示而作出继续罢工的决定为由说:“加拿大航空公司…已经暂缓恢复加拿大航空和加拿大红色航空(AIR CANADA ROUGE)有限复飞的计画…本航空公司将于明晚恢复航班。”
空服员工会在X平台批评政府给了加航最想要的东西“跳过谈判,恢复营运”,简直奖励了资方拒绝公平谈判。代表空服员的加拿大公共雇员工会(CUPE)加航分会,对于政府介入及强制仲裁强烈批评,加航空服员同时也是CUPE副主席莱顿(HENLY LARDEN)称政府此举“难以置信地令人作呕”。
加拿大公共雇员工会表示,罢工行动将持续到航空公司就工资和无偿工作进行谈判为止。本次罢工涉及1万名空服员.,罢工的机组人员与政府委员会之间发生僵局。
加拿大政府介入这起罢工事件后,加拿大产业关系协议会(CIRB)????本裁定,采取罢工行动的1万名空服员须在当地时间周日下午2时重返岗位。
加拿大最大航空公司“加拿大航空”(AIR CANADA)爆发罢工潮,万余名空服员如期在16日凌晨1时开始罢工,造成班机全面停航,逾10万乘客受影响。但罢工未满12小时,联邦政府即介入,要求加航全面恢复营运并强制进行具有约束力的劳资仲裁。
加航曾寻求这项行动,但遭到工会空服员的强烈反对。经过数月的谈判,数千名加航空服员在美东时间凌晨1时前不久发动罢工。劳方在预期罢工行动将上演的情况下,1天700个航班几乎全部取消,迫10多万名旅客找寻替代方案,或留在原地干等。
加拿大最大航空加航,从上周六起空服员进行大罢工,至今已取消上千个航班,每天影响超过10万人。其实劳资双方谈判已经持续了八个月,但始终没有进展,加航提四年总薪酬提高38%,但工会认为第一年加薪幅度仅8%,根本不足以应对通膨。加拿大政府随即下令仲裁,以结束罢工,但工会罕见不甩复工令,直指侵犯工会罢工权,让加航复飞计画再往后延。
加航空中服务员与资方谈判多个月,寻求改善待遇,但谈判破裂,约一万名空服员在星期六罢工,导致近700个航班取消,逾10万名旅客受到影响,是自1985年以来首次。加拿大就业部长哈伊杜随后要求劳资关系委员会对加航劳资双方进行有约束力的仲裁,并下令立即结束工潮。
《路透》报导,加拿大公共服务雇员工会(CANADIAN UNION OF PUBLIC EMPLOYEES)表示,工会代表的1万名加航空服员将继续罢工,并称这项命令违宪,旨在“保护航空公司的利润”。不过,工会同时也邀请加拿大航空重返谈判桌,以利双方达成公平的协议。
〔财经频道/综合报导〕加拿大航空(AIR CANADA)由于劳资双方谈不拢,超过1万名空服员于美东时间8月16日凌晨1时展开罢工。加拿大政府同日稍晚宣布介入罢工,要求加拿大航空全面恢复营运,并安排审裁机构对这场劳资纠纷进行具有约束力的仲裁。
路透社报道,由于劳资双方在数月间的谈判中没有达成一致,数千名加航空服员星期六(16日)罢工,这是自1985年以来首次罢工。
加拿大航空公司空服员上周六(16日)的罢工行动使公司作业全面停摆,加拿大政府当日介入加航空中服务员工潮。加拿大就业和家庭部长海哈伊杜表示,她已援引劳工法,下令加航恢复营运,以及安排劳资双方进行具有约束力的仲裁。加拿大航空周日(17日)表示,因应政府介入,公司已计划于当日恢复航班营运。惟相关工会同日澄清,仍会继续罢工。
此前,加拿大航空与加拿大公共雇员工会历经数月谈判仍未能达成协议。图为加航空服员及其支持者在卑诗省列治文市温哥华国际机场(YVR)举行罢工。(彭博社)
推着行李的旅客走过罢工中的加航员工,进入温哥华机场航厦。加航空服员工会17日拒绝接受联邦政府强制仲裁的命令,继续罢工。(路透)

 

易发投资 | 首页 |  登录
流动版 | 完全版
论坛守则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条款 | 私隐条款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