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点

今日信报- 要闻- 摩通:楼市完全撤辣也难反弹 @ 2024-02-04T08: 返回 新闻热点
关键词:楼价 楼市
概念:香港楼价
听到近期发展局及房屋局对香港楼市 / 经济的掌控..真心觉得人才凋零...
展望今年楼市,业界颇见纷歧。国际房地产顾问服务公司莱坊的董事王兆麒认为,高息环境及新楼货尾会继续困扰香港上半年的楼市表现,预计今年发展商减价幅度会比去年大,上半年楼价可能再跌3%至5%,下半年可能跌势趋平,即全年楼市或呈“L”型发展,全年表现介乎平稳至下跌5%。而高力香港研究部主管李婉茵亦有相若看法,她更预料,今年楼价会继续跌5%至10%。
香港楼市在一手私宅供应创纪录高及高息环境下,楼价应声下跌,中原城市领先指数CCL早前报146.56点,按周跌0.19%。相比之下,毗邻香港的台湾同样面对加息及通胀的困难下,然而楼价却是连升21季度,即使台湾政府这两年来推出八波打压楼市措施,例如去年底通过的“囤房税”,房价仍站稳。去年台湾政府力推“新青年安心成家购屋优惠贷款精进方案”(新青安房贷),从利率根源着手,首3年按揭利率直接下调至1.775厘,令新承造房贷金额创近两年新高。
相关文章:【香港楼市】摩通:若香港纳入资本增值税 实施前楼市将现恐慌性抛售
笔者认为,有三个原因使港府不得不减辣。第一,香港经济前景不乐观,好不容易捱过3年多疫情,可是通关复常速度缓慢,中小企业仍然经营艰难,而且6万多间中小型公司的百份百担保贷款计划,已经到期或即将陆续到期,需要供息及还本,因此必须制造更多楼宇买卖,让中小企业减轻负债比率,籍此舒缓财务压力;第二,国内房地产市场供应过剩,泡沫危机蔓延,民营内房公司负债过高,几乎连利息都还不起,一间接一间的排队倒闭潮,迫使内地当局需要出招救市,更要不断加大力度去救,现今的政策不是房住不炒,而是鼓励投资,买第二层楼、第三层楼等等。国内政策不是要推升楼价,而是要稳定楼市,保交楼和保就业。内地政府尚且要大力救市,香港为甚么不跟随?
经民联指出,特区政府自2010年起推出楼市“需求管理”措施,当时的背景是全球量化宽松,在长期超低利息环境下大量资金涌入资产市场,加上内在及外部需求增加,本港土地供应跟不上需求等原因,导致香港楼价持续飙升,并且衍生出大量炒卖活动,令楼市火上加油。特区政府透过加征税项令交易成本增加,打击短期炒卖活动,并且减少投资和外来需求,从而令楼市有所降温。这些压抑楼市的“辣招”在楼市过度炒卖的环境下是有必要的。然而,“辣招”已经实施了13年,香港楼市与13年前已经出现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当前楼市问题已经不是供应短缺、炒风炽热,而是需求萎缩,市场疲弱。“辣招”已经不合时宜,更令到信心脆弱的资产市场雪上加霜,冲击香港经济民生。
早年活跃于香港楼市的内地客,面对近年逆市都被出货。消息称,一组相关投资者于2016年起以逾1.8亿元购入何文田天铸4个单位,先后都沦为银主盘,今年2月至今已连售3伙,全数低于购入价,贬值幅度由约19至32.5%,涉及成交总额逾1.13亿元。现时余下一伙待售,开价2,380万元,较买入价帐面低逾10%。
2023年CCL暂倒跌2.03%,指数比今年4月168.4点高位累跌8.79%,亦较2022年12月156.37点低位跌1.78%。CCL持续向下迫近第四季目标148点,现时只差5.59点或3.64%。11月9日港铁东涌东站第一期项目未接任何标书,是2013年2月天水围天荣站发展项目后逾10年来再度出现“零标书”港铁项目,对香港楼价的影响将会在12月上旬公布的CCL才开始陆续反映。
《搵银报》报导,高盛料港楼今年跌5%,明年回升。本港住宅楼价自2021年8月高位回落23%,高盛认为,宏观经济环境较预期疲弱,而较预期为高的利率持续对楼价造成压力,相信楼价会持续回落,今年来已跌0.5%,而楼价回落的同时,楼市成交亦相对低,反映楼价下滑亦未能刺激市民的买楼意欲。该行称,考虑到楼市交投回落,住宅升级及投资需求疲弱,因此下调今年本港住宅楼价预测,由平稳降至跌5%,但因预计按息会于第二季起回落,因此调升2025年楼价预测,由平稳调高到升5%。
高盛及穆迪齐看淡本港楼价前景。该行指出宏观经济环境较预期弱,同时较高的利率持续对楼价带来压力,预料楼价将会持续回落。该行指出踏入2024年后楼价已回落0.5%,以及楼市交投低迷,反映楼价下滑未能刺激市民入市意欲。考虑到楼市交投回落、住宅升级及投资需求疲弱,因此将本港住宅楼价预测由平稳调低至跌5%。

 

易发投资 | 首页 |  登录
流动版 | 完全版
论坛守则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条款 | 私隐条款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