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点

【恒大3333】散户频频加仓恒大系五大散户券商劲买恒大汽车、货值近22亿元- 香港经济日报- 即时新闻频道- 即市财经- 股市 @ 2021-10-11T12: 返回 新闻热点
关键词:恒大
概念:房企债务 , 中国恒大集团
摩根大通的中国和香港房地产分析师表示,恒大集团并没有真正将债务去杠杆化,而是将部分有息债务转移成“表外债务”(隐藏性债务)。而恒大及许多中国大型房地产商的隐藏性债务,规模已超过10亿美元(新台币280亿元)。
内房债务机持续发酵,惠誉评级表示,恒大等房企的债务危机或对中国本地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RMBS)市场产生不利影响,原因是部分住房贷款的抵押房产尚未竣工。不过,惠誉授评RMBS交易涉及的抵押房产均已竣工,因此面临的相关风险可能较小。
“错信500强企业,交房无望,还我家园!”过去两个月,拉横额向恒大追债的画面,在全国各地多次出现。头痛的不止恒大,百强房企之一的花样年宣布债务违约;融创中国被传向当地政府求助,整个行业都在经历震荡。
作为内地楼市传统销售旺季的“金九银十”,今年可谓名存实亡。内地房企9月卖楼数据不仅失色,更被券商形容为表现“过去20年来最差”,就连十一长假期的销情亦未见起色。专家指出,中国恒大(03333)债务危机影响楼市交投气氛,市民根本“唔够胆买楼”,房企很大机会未能实现今年全年的销售目标。
〔编译卢永山/综合报导〕中国恒大集团等大型房企陆续爆发债务违约,引发全球股市动荡。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的分析,中国30家大型房企中有近半踩到去年8月订出的房企融资规则“三条红线”, 引发可能有更多房企债务违约的疑虑。
0.000 (0.000%) 及其许多主要竞争对手有价值十亿计美元的表外债务,如果把有关债务加上,该些公司的杠杆率就会提高。有关策略被用来帮助企业看起来符合去年出台的重点房企“三条红线”融资新规,但恒大的案例看起来最为极端。
〔编译魏国金/综合报导〕由中国前国家副主席曾庆红侄女曾宝宝创办的房地产集团花样年控股公司,四日未能偿付一笔到期的二.○六亿美元债券(约五十七.五二台币),造成债务违约;总部在深圳的花样年是中国百强房企之一,其爆雷引发恒大危机恐外溢的疑虑,加剧中国房地产的债务风暴。
内地房企濒临出现债务“爆煲”引发市场风声鹤唳,源头中国恒大(03333)却只是债务危机的缩影,而房企资产负债表外还有多少负债才是市场忧虑所在。美资投行摩根大通估算,恒大截至6月底止中期净负债率至少177%,远高于报表的100%,相信多家房企存巨额表外债务,融创中国(01918)及碧桂园(02007)及富力地产(02777)赫然在列。
FX168财经报社(香港)讯 中国恒大债务危机引起全球市场担忧,华人置业蒙受巨额亏损后,已宣布私有化行动。中誉集团则在港交所公告称,因投资恒大集团优先票据及恒大汽车股份将造成“重大亏损”,至此不再持有任何恒大汽车股份。高盛本周指出,名列中国百大房企的花样年意外违约,加剧市场对房地产行业的疑虑,中国地产商面临的融资困难恐比预期更严重,而其他地产商是否处于同样的困境。高盛统计,2022年将有460亿美元的中国房地产高收益债券到期。
中国楼市“量价齐升”,恒大通过激进的高杠杆操作,搭上政策的“东风”,瞬间膨胀,当年就成为中国第一大房企,也将许家印推上了中国首富的宝座。
目前,恒大债务危机,也已经有蔓延到其它中国房企的迹象。在10月4日,花样年控股集团没能偿还到期的2亿多的美元债务,随后花样年的美元债券崩跌,目前多数成交价已经降到了面值的两成左右,多家国际评级机构也下调了花样年控股的评级。这可以说是中国地产业陷入困境和流动性问题的最新迹象。
摩根大通发表报告,指出恒大以及其他主要内房,都有金额以十亿美元计的表外债务。如果把这些债务计算在内,这些内房企业的负债比率将会提高。报告指出,内房企业利用这种财技粉饰帐目,令到财务报表在表面上符合官方的“三条红线”要求。在芸芸内房当中,以恒大使用表外债务的手法最为极端。
自融资“三道红线”规定出台后,各房企积极减少债务,据大和资本数据显示,大部份房企已由“橙档”转为“黄档”,全部达标、即“绿档”的房企亦大增,惟富力 (02777)仍然是三线全践的房企,恒大 (03333)则是“橙档”房企。不过,有红线达标不代表不会违约,恒大爆发的债务危机蔓延,陆续有内房出现债务违约,花样年 (01777)已逾期偿还逾2亿美元债务,新力 (02103)亦濒临违约。而房企在“三道红线”达标情况对市场解读公司财务情况及流动性有一定启示。
中国房企恒大陷入债务危机引发诸多关注,北京方面还未决定是否出手之际,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希望中国以负责任的方式,处理恒大危机可能会造成的潜在影响,布林肯对恒大一事的看法也引来北京方面的回应。
深陷债务危机的中国房地产巨头恒大集团相关的又一笔2.6亿美元的债券到期未获偿还,引发市场对恒大其他债券可能出现交叉违约现象的关切与忧心。与此同时,今年中国房地产企业的违约债券不论是数量还是金额都远超去年同期的水平,一场倒债风暴似乎正在酝酿之中。

 

易发投资 | 首页 |  登录
流动版 | 完全版
论坛守则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条款 | 私隐条款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