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点

信诚基金:对于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一些认识 @ 2013-12-01T20: 返回 新闻热点
关键词:改革 重启 上市 市场 新股发行 证监会
概念:重启50 , 中国证监会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
中国大陆官方为整顿与改革A股市场,过去1年的时间里暂停新股IPO,许多企业与券商憋得发闷,纷纷设法另寻上市之道。昨(30)日大陆证监会发布新股发行改革意见称,预计至2014年1月底,约有50家企业能够完成程序并陆续上市,宣告A股即将重启IPO。
证监会明确IPO重启时间,在2014年1月陆续安排公司上市,这也是市场预期中的利空消息,对主板市场冲击不大,对创业板冲击较大。
11月28日,本报率先独家报道了IPO有望在近期重启。昨日证监会正式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意见》(下称《意见》),A股IPO重启正式进入倒计时!强化信息披露,“25%规则”退出等成为本次改革的亮点。意见发布后,需要一个月左右时间进行相关准备工作,才会有公司完成相关程序。预计到2014年1月,约有50家企业能完成程序并陆续上市。
昨天证监会同时发布的,还有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3号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推进优先股试点以及借壳上市审核严格执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标准的通知,但这其中最重要也是市场期待已久的,显然是IPO重启。
    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意见,明确了股票发行将从核准制逐渐向注册制过渡的改革方向,同时表明IPO将在新规则下重启。对于发审制度改革,股市投资者盼望已久。注入市场化因子,对于对冲核准制负面效应作用巨大。核准制弊端早已显露无遗,一方面,强烈行政意志的干预,导致行政视角而非市场视角成为IPO核心标准,上市被看作地方政绩,退市被视为有损地方形象。行政视角极大扰乱了资本市场正常的监管秩序,该退市的退不了,不该进场的想方设法挤入,股市对资源配置的基础功能被削弱;另一方面,核准制抬高了资本配置的门槛,造成了普遍的“制度溢价”,投资者在交易市场中的风险因此无端放大,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这一股市应该秉持的基本原则被保护企业利益取代,恶化了股市投资氛围。在中小投资者的财产性收入机会被制度性剥夺的同时,股市也失去了分散流动性、平衡收入分配的功能。
【本报讯】暂停了约1年的内地新股市场终于重新垄动。中国证监会昨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意见》,证监会发言人表示,上述改革意见公布后,需时约一个月进行相关准备工作才会有公司完成相关程序,预计至2014年1月底,有约50家企业能够完成程序并陆续上市。
我想这两个堰塞湖的问题怎么解决?它们分别是悬在中国社会头上的剑,都是非常难得的,有大量的财富,我们改革开放初期非常穷,大量的企业资源,全球交易所都到中国来挖上市公司。最近我们听到一个故事是波兰交易所到中国来找上市公司,上市资源,我觉得简直是不可思议。但是,因为我们金融市场不发达,使得这两个堰塞湖都变成了高风险的问题,唯一办法就是打通堰塞湖,最主要的办法之一就是三中全会指出的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也就是说我们要推动中国经济和金融的双重转型。我们未来的资本市场框架,大致的蓝图现在不是要强调顶层设计吗?应该就是这个样子,上面是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市场,底下是区域性股权市场和券商柜台市场。
针对市场关心的新股“三高”问题,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说,此次改革通过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平衡供需,抑制高定价。一方面,新股发行快慢、多少更多地由市场决定,使发行价格更加真实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另一方面,推动老股东转让股票,增加单只新股在上市首日的供应量。

 

易发投资 | 首页 |  登录
流动版 | 完全版
论坛守则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条款 | 私隐条款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