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点

PMI反弹难掩经济疲态 @ 2013-08-03T19: 返回 新闻热点
关键词:经济 制造业 中国 数据
概念:中国制造业数据 , 2013年7月制造业采购
官方PMI数据高于预期或许反映出一些政策正在朝大型企业落实,但我们对中国经济正在恶化的整体评估没有改变,不过市场对数据可能会作出积极反应。中国政府似乎承诺要实现今年7.5%的经济增长目标,那么政府需要实施更宽松、更积极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便推动经济实现适度周期性反弹。虽然政府计划推出小规模财政刺激措施,但我们认为,中国央行也必须采取行动、通过降低融资成本为实体经济提供支撑。中国此前承诺减少重工业产能过剩的现象,这可能会给未来几个季度的经济增长造成拖累。为了防止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预计政府将推出更多利好政策来支持新兴行业和中小企业。--澳新银行(ANZ)刘利刚、周浩
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是衡量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高于 50表示经济膨胀,低于50表示经济收缩。 PMI的持续下探表明,中国经济前景黯淡。
此外,中国官方的7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3,稍高于6月的50.1,亦较经济师预期低于50的数值佳;但分析员指,于过去15个月,中国的指数一直于49至51之间徘徊,说明中国以双位数百分比速率增长的日子已一去不返。投资公司RAYMOND JAMES旗下FIRST AVENUE ADVISORY的投资组合经理KASH PASHOOTAN则表示,中国现今面对通胀问题,限制了该国的发展速率。
中国统计局昨(1)日发布数据显示,7月官方制造业PMI指数出乎意料回升,环比上升0.2个百分点,达到50.3%。国家统计局专家指出,自2012年10月以来,PMI指数连续10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显示目前中国制造业运行总体平稳。业界多认同,下半年经济开局良好。发改委专家认为,中国经济无“硬着陆”之忧,今年可实现7.5%左右增速。不过,小型企业PMI指数虽然出现连续两个月回升,但已持续16个月处于50%以下的收缩区间,经营状况不容乐观。
    根据周四发布的商业调查数据,英国制造业7月份增速迅猛,而有关中国制造业的数据也显示,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经济也由降回稳。
中国经济继续挣扎之际,有关7月份制造业状况的信号出现混乱,未给经济学家们提供什么好转的证据。
【录音】“首先,中国的出口是在往下掉,第二季度比第一季度掉的更多。第二,中国GDP第二季度也比第一季度低。还有一个,中国通常拉动(经济)的三架马车,消费、出口、投资,现在中共唯一能拉动的就是投资,因为中国现在的货币投放量是最大的时期。从这几个方面来看,没有反应出来(经济)向上的好的方面。这样综合来分析的话,这个数据就当然有问题了。”
欧元区及英国制造业PMI均胜预期,中国官方制造业PMI意外加速增长,反映环球主要经济体制造业齐向好,且美欧英日等多国央行承诺维持低息及量宽较长时间,令环球处于经济改善及政策持续宽松的美好状态,利好股市及商品等风险资产。
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兼经济研究亚太区联席主管屈宏斌评论该数据时表示,由于内需和外需的疲软,制造业增长放缓进而继续拖累就业的增长。加之近来其他经济数据走弱,中国政府出台了更多的微调措施,包括税收优惠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增加包括保障房、铁路、节能环保和信息技术基础设施领域的支出。这些有针对性的措施将增强市场信心,减少经济增长的下行风险。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8月1日发布数据显示,7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3%,比上月回升0.2个百分点。经济学家分析认为,P M I回升说明市场对经济趋稳预期逐渐增加,大型国有企业开始受益于近期中国政府推出的一系列举措。但考虑到其中从业人员指数已经连续14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下,以及同日发布的汇丰中国制造业P M I连续第三个月放缓,当前稳增长、保就业压力仍然较大。
野村经济学家张智威表示,两个衡量中国制造业活动的数据出现分歧,这表明中国经济增长存在不确定性。张智威在研究报告中表示,尽管不清楚出现这种分歧的原因,但是这种分歧反映出中国经济增长前景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这两个数据均表明国内需求的放缓程度超过了外部需求。
数据编撰机构MARKIT周四(8月1日),欧元区制造业为两年来首次录得增长,因产出增加,表明欧元区有望在2013年第三季度摆脱经济衰退困境。具体数据显示,欧元区7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终值由50.1上修至50.3,为2011年7月份以来首次向上突破50这一荣枯分水岭,市场此前普遍预期会持稳于50.1这一初值水平不变,而6月终值为48.8。
7月份制造业PMI数据总体上有喜有忧,反映出对短期增长前景的不确定性。在我们的基线假设下,我们预计中国三季度经济的环比季调折年增速为7.2%(二季度的环比季调折年增速为6.9%),三季度的同比增速为7.4%(二季度则为7.5%)。
今日重要经济数据,包括:美国7月ISM制造业指数、美国6月营建支出、欧元区7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德国7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等。
中国国家统计局今(1)日发布7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较6月回升0.2个百分点至50.3,持续维持在象征景气扩张的50之上,也优于市场预期的49.8。但反应小企业营运概况的汇丰中国制造业PMI终值,则为47.7。法人认为,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影响下,下半年GDP恐持续下滑至7%。
摩根大通(J.P. MORGAN)朱海斌:中国7月制造业PMI预览指数表明,中国制造业环境依然疲软。虽然经济持续放缓尚未引发政策立场的转变,但中国政府对增长放缓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实际上,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总理李克强最近已经重申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为7.5%,而7.0%则是必须守住的绝对底线。虽然摩根大通预计中国信贷增长将会减速,但应该仍远远高于该行对名义GDP增幅的预期。抑制投机性资金流动和利率市场化举措可能有助于恢复信贷传导机制的效能。摩根大通预计中国金融改革和资源定价改革将取得进一步进展,这可能有利于减轻经济中的价格扭曲现象。
澳大利亚CPI数据发布后不久,中国私营部门制造业PMI意外下行,澳元应声大跌。澳元/美元再度跌回之前曾于CPI出炉后推过的0.9300一綫,幷企稳0.9260附近。价格走势突出了市场的困惑,澳联储降息几率在澳大利亚基本CPI出炉后大跌至50%左右低点,然后中国制造业数据显示疲软,几率又随之升至54%附近。

 

易发投资 | 首页 |  登录
流动版 | 完全版
论坛守则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条款 | 私隐条款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