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点

周小川:身为最后贷款人不会对钱荒袖手旁观 @ 2013-07-03T07: 返回 新闻热点
关键词:周小川 钱荒
概念:市场钱荒银行
大陆“钱荒”危机大致尘埃落定,各界设法分析官方意图时,中国人民银行(大陆央行)行长周小川坦言,本次市场利率波动,其积极意义就是在提示银行,需调整自身的资产业务。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央行不注资的行为十分得当。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就表示,如果央行注资,则可能将现有的风险淹没,将更大的风险推至未来。而周小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此次货币市场利率的波动,其积极意义在于提示银行,需要对自己的资产业务作出调整。
针对大陆6月份市场流动性紧张、爆发“钱荒”,中国人民银行(大陆央行)行长周小川罕见接受媒体专访。他首度公开回应指出,这和银行加速贷款有关,而人行作为最后贷款人,负有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能,“肯定不会不管”。
对于大陆银行闹钱荒一直缄默不语的中国人民银行(大陆央行)行长周小川终于发声。他强调,这次钱荒是给大陆银行一次深刻教训。银行积极放贷所造成的后果,须自己作出调整。“有一点困难就帮,那本来该调整的资产业务,可能就不调整了。”
这是内地日前受到“钱荒”冲击以来,作为央行掌门人的周小川首次公开活动,其发言成为本届陆家嘴论坛的最大亮点。不过,周小川并没有就最近公众关注的“钱荒”发表任何观点,全场30分钟的发言未有一次提及“钱荒”。记者看到,周小川神态疲惫,罕见地低头念稿,相比没有此前脱稿演讲时流利。
中国央行对银行间市场的“钱荒”作壁上观,致使银行间利率在过去两周大幅飙升。而《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看到的一份内部会议资料显示,央行此举另有隐情:面对信贷增长失控,央行已别无对策。
继6月26日央行发布维护货币市场稳定的公告后,央行行长周小川28日针对当前金融市场的“钱荒”问题再次表示,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并着力增强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适时适度地进行预调微调,一方面要引导金融机构保持合理的信贷投放,另一方面也将综合运用各种工具和手段,适时调整市场的流动性,保持市场的总体稳定。对此,专家认为,“钱荒”所表现出来的流动性紧缺是资金在金融体系自身循环的表象,因此央行不会大开闸门放水式地简单救市,而应该逐步推进金融市场的改革,引导资金投向实体经济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上。
6月份以来的钱荒潮,让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飙升,货币基金甚至出现爆仓的巨大压力,A股市场也是跌声一片。一边是央行的信贷投放总量并不低,一边银行却闹起了钱荒。那么,到底是钱荒?还是心慌?为何中国经济出现了“融资热、经济冷”的现象?这波钱荒潮到底将如何演变?其根本原因何在?
6月中旬,部分银行显露流动性紧张迹象。而央行并没有迅速放水解渴,导致“钱荒”效应持续发酵,在6月20日,货币市场上隔夜拆借利率盘中最高甚至飙升到30%,紧张氛围达到顶点。事实上,在6月25日之前,央行的态度一直较为强硬,而当日晚间,央行突然松口表示已经向一些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金融机构提供了流动性支持,市场恐慌情绪逐渐消散,拆借利率稳步回落。

 

易发投资 | 首页 |  登录
流动版 | 完全版
论坛守则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条款 | 私隐条款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