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点

硕禾陈继仁:欧盟开出2个月机会之窗 @ 2013-06-07T00: 返回 新闻热点
关键词:光伏 欧盟
概念: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
第三,欧盟还有一个被多数分析忽视的战略性目标,就是通过征收惩罚性的关税,施压中国通过补贴增加国内太阳能市场的需求。欧盟一直对中国没有如他们期望的那样加入有约束力的绝对额碳排放国际协议而耿耿于怀,一直试图通过施加各种压力把中国拉入到他们主导的碳减排体系中,去年曾经提议的航空公司碳减排配额方案就属于此类。在太阳能的发展上,欧盟也一直对于大规模的补贴反而为中国光伏产业提供了发展空间有怨言,这次利用减少补贴的契机不仅使欧洲太阳能市场对中国光伏产品的需求下降,而且还试图借“双反”将欧盟的市场保护起来,让已经有了庞大生产能力的中国光伏产品倒逼中国政府增加需求端的补贴,而限制对生产者的补贴。
    备受瞩目的中欧光伏双反案始于去年9月份,彼时,欧盟委员会宣布中国光伏产业对欧盟产业造成损害,并启动对中国出口的所有光伏组件和部件进行反倾销调查。今年6月6日是初裁最后期限。
与此同时,中欧间的贸易摩擦也侧面反射出欧盟内部的矛盾分化,此次贸易争端起因于一部分欧洲光伏企业没有在欧盟境内得到广泛支持从而致使矛盾激化。德国总理默克尔已公开表示反对欧盟对中国光伏产业出口制裁,与此同时约有一千个欧洲下游企业已致信欧盟贸易专员卡雷尔 德古赫特,要求停止对中国企业进行处罚。有消息称德古赫特意在推动“双反”行动,且对中国企业态度强硬,本周三将有更多请愿涌向他及其他欧委会贸易委员。
毕竟,对于一开始就大量使用外资、90%出口的中国光伏产业,欧盟贸易部门没有按照中国自己的成本核算有无倾销,而是指定美国为替代国计算。即使不考虑美国工人和中国工人之间数倍的工资差异,鉴于中国光伏产业产能产量占全世界60%,美国则只相当于中国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劳动生产率和规模经济效益的巨大差异也决定了以美国为替代国计算出来的中国光伏产业“倾销幅度”只能是一个荒唐的数字游戏。
欧盟是中国光伏产品的最大出口地,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有近358亿美元的光伏产品出口,其中70%以上是输送到欧洲市场,2012年欧洲市场占我国光伏产品出口份额的一半以上,而超过220亿欧元的涉案值也使此次光伏双反案成为史上最大的贸易争端。因此,欧盟市场对于中国光伏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5日上午10点29分,商务部网站发布“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就欧盟对华光伏产品反倾销初裁发表谈话”,称欧方执意对中国输欧光伏产品采取不公正的征税措施,中方表示坚决反对。沈丹阳同时表示,中国政府已启动对欧盟葡萄酒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程序;上午11点33分,商务部网站发布“商务部启动对欧盟葡萄酒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程序”的新闻稿;下午3点半,商务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沈丹阳在会上重申,中国坚决反对欧方滥用贸易救济措施和不公正的征税措施,并希望与欧盟继续通过谈判、磋商解决贸易争端。
中国光伏产品具有价格竞争力,这不是中国的过错。众所周知,这种竞争力源自光伏产品原材料价格下降和中国产业进步,同倾销和补贴不相干。凭臆想和武断采取“双反”措施,没有根据,也站不住脚。围绕有关光伏产品的贸易摩擦,中国展现了足够的诚意和建设性。欧盟展开有关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后,中方立即启动应对和交涉。除了政府层面的工作,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也代表业界同欧盟耐心沟通,说明情况。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太阳能面板制造国,每年向欧盟出口价值21亿欧元的光伏产品。欧盟对中国光伏提出双反的原因,就在于武断地认定中国的企业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可再生能源产品,意图垄断市场。于是6月5日几乎所有的外媒都用了德古赫特的申辩——“我们并非贸易保护主义,仅仅是为了重申国际贸易规则,这也同样适用于中国的企业啊。”
刘丹阳称,欧盟葡萄酒“双反”案是根据国内葡萄酒产业申请,同时也是根据中国相关法律以及程序开始的正常的贸易调查。中国政府一贯坚持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对于贸易救济措施的运用也是持一种审慎的态度。
据《环球时报》报道,在中国“出手”前几小时,欧盟委员会不顾德国等多数成员国反对,执意对中国输欧光伏产品征税。从欧盟贸易委员德古赫特宣布决定那一刻,就有人预言与中国人这样玩“贸易战边缘政策”,必然招致中欧双输的结果。然而分析家也说,彼此互不相让的言辞背后,布鲁塞尔和北京都给对方留下喘息空间:欧盟没有如此前所威胁的对华征收47%高关税,中国也没将瞄准镜对准欧盟最担忧的多晶矽。
沈丹阳就此发表谈话指出,光伏产品原材料下降和中国产业进步是中国光伏电池具有价格竞争力的主要原因,并非欧盟某些企业声称的倾销、补贴行为,认为中国光伏电池产品存在倾销和补贴是没有根据的。
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的数据显示,欧盟光伏市场的产品主要产自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南韩、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按销售价格区分,今年5月,产自中国大陆的光伏组件约为0.66美元/瓦,中国台湾地区、南韩等地产的组件约为0.73美元/瓦,美国、欧盟产的组件约为0.8美元/瓦。
欧盟打压中国光伏,成为中欧迄今为止最大的贸易摩擦、全球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争端。这不仅涉及中国光伏企业200多亿欧元的出口,影响中国40万人就业,更将打击清洁能源这一世界新兴产业,危害中国产业战略。对于欧盟来说,其对华光伏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将使欧盟失去24.2万个就业岗位,而欧盟光伏生产商可能新增的就业数量最多不会超过光伏产业链所失去就业机会的20%。
欧盟依然不肯放下针对中国的“双反”大棒,声称将在两个月后征收高税,中国光伏行业面临的压力并未完全解除。但是,欧盟延迟执行47.6%的高税率,其实也给中国政府留出了调整政策的空间。必须看到的一个现实问题是,中国光伏产品出口之所以引起欧盟的抵制,与中国在光伏产业上形成的产能过剩有很大关系。由于国内市场消化能力不足,中国确实将大量产品投入到了国外市场,中国出口欧洲的光伏产品,最高峰时曾经占到全部市场销售份额的70%,这自然很容易在国际市场上引起贸易纠纷。因此,尽管我们反对欧盟在贸易保护主义之下对中国发起 “双反”制裁的错误做法,但是关起门来仍然有必要检讨并反思在光伏产业发展方面的失误。
欧盟之所以在关键时刻放低了征税额度,并留下了两个月的缓冲期,关键在于欧盟各国对是否向中国启动“双反”意见并不统一。由于欧洲有的国家与中国光伏产业有商业联系,导致欧盟各国的利益诉求并不一致,对是否执行“双反”也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以德国来说,该国的太阳能产品生产企业主要通过向中国光伏生产企业出口大量机械设备和生产材料而获利,一旦中国光伏产品在欧洲市场上受阻,德国的上千家生产企业自然也会受到损失,甚至难以为继。正是由于这种实际利益的考量,默克尔政府才明确反对欧盟制裁中国光伏产品。
欧盟出招,中国接招。在欧盟宣布决定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临时反倾销税后24小时之内,中国政府和企业迅速做出回应。企业层面,英利等光伏巨头迅速在北京集结,商讨下一步应对策略;官方层面,中国商务部昨日表示,已启动对欧盟葡萄酒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程序,而这可能仅仅是中方反制的第一张牌。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欧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两大经济体的贸易争端绝非双方所愿,如何协商解决争端才是当务之急。

 

易发投资 | 首页 |  登录
流动版 | 完全版
论坛守则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条款 | 私隐条款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