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点

中国和谐城市竞争力:北上广未进前十重庆靠后 - 国际日报 @ 2013-05-20T20: 返回 新闻热点
关键词:竞争力 社科院 香港
概念:2012年北京 , 2013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
中新网5月20日电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社科院19日发布2013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香港连续11年在该系列报告中居首,深圳及上海则分别排第二及第三位。但报告警示,内地城市竞争力正大幅提升,香港的竞争优势逐渐放缓。
在北京,社科院发表《城市竞争力蓝皮书》,香港连续11年成为中国最具综合竞争力城市,深圳及上海分别排在二、三位,但报告指出,本港的优势正在放缓。
虽然本港的竞争力位列全国之冠,但报告指出,香港竞争优势正迅速放缓,主要由于本港产业单一,租金与楼价高企令经济泡沫化。报告指出,香港在产业结构转型,创新科技方面无明显突破,经济仍然高度依赖金融及地产,惟土地及房屋供应严重不足,令楼价过快增长,加上炒作气氛浓厚,使经济呈虚拟化及泡沫化;而在房屋及商铺租金过快上涨下,致企业经营成本增加,间接推高通胀,增加市民生活压力。同时,香港缺乏重工业及科技产业,与珠三角互补功能变弱,随中国改革开放,内地在服务业方面势将替代香港。而人口老化加速问题,亦令香港竞争力下降,报告推算直到2041年,本港的65岁以上人口将增至256万人,占本港整体人口30%,影响香港的劳动力结构。
报告称,区位优势对城市竞争力影响仍十分明显。以广东为例,近年推动“腾笼换鸟”等政策,加速经济转型,配合邻近服务业中心香港等区域优势,经济实力长足提升。不过,在“宜居城市”评比上,无锡、苏州等二线城市纷纷抢进前十名,香港、澳门虽仍居前位,但诸如上海、深圳等综合经济力较强的城市则跌出前十名榜外,北京甚至排至七四名,远远落后。
(综合报道)(星岛日报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表的城市竞争力报告,香港在大中华区城市中“十一连冠”,但是报告书指香港经济优势增速放缓,难免令人想起主理香港事务的中央要员张德江,上月向本港政商界形容香港竞争优势见弱化。
香港文汇报讯(记者 王珏)此间专家指出,必须看到在内地城市追赶的过程中,香港的竞争力优势在逐渐收窄,因此需要居安思危,解决自身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同时要在与内地合作的过程中抓住机遇。中国社科院“城市竞争力蓝皮书”课题组成员、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教授沈建法建议港府采取多种措施促进科技创新,引领知识经济,包括学习苏州新加坡工业园模式,积极参与和推动设立“深港创新圈”,在深圳设立香港高科技园,实行产研一体,发挥香港科技研发优势和珠三角地区的制造优势,实现共赢。
近年来,广东省投入大力气实施经济转型,借助其经济实力、发展水平以及毗邻现代服务业中心香港的优势,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总体看,广东的可持续竞争力指数排名与综合经济竞争力大体相似,未来竞争力优势有望得到保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的最新《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香港虽然力压深圳及上海两大强敌,连续11年蝉联中国最具综合经济竞争力的城市,惟社科院却“警告”香港指,由于香港本地高度依赖金融和房地产,经济已呈现虚拟化及泡沫化,而现时的竞争优势亦已渐渐失色。有学者认为,本港经济需要加快注入新动力,否则随时会被内地其它城市后来居上。
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指出,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由经济增量指数和效率竞争力指数组成。2012年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是:香港、深圳、上海、台北、广州、北京、苏州、佛山、天津和澳门。其中,港澳台地区占3席,东南沿海城市占5席,环渤海地区占2席,而广大中西部地区没有一个城市进入综合经济竞争力10强;进入20强的中西部城市仅有武汉和成都,而西北地区排名最靠前的西安仅列第36位。可见,区位优势对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的影响十分明显。从城市的行政等级来看,特别行政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要明显高于其他地级城市。
蓝皮书发布的2012年中国宜居城市竞争力排名中,香港、澳门、无锡、常州、珠海、苏州、威海、海口、镇江和中山等10个城市的宜居竞争力水平最高,成为本年度全国宜居城市10强。黑河、佳木斯、商丘、庆阳、天水、伊春、绥化、昭通、定西、陇南等10个城市宜居竞争力水平最弱,成为年度全国宜居城市的末位10强。排名显示,东南地区宜居优势突出,西部地区整体水平较低,地域差距仍然比较明显。
但广东城市在“宜商城市竞争力排名”中仍有明显优势,前十名分别是香港、北京、上海、广州、佛山、苏州、深圳、武汉、青岛和杭州。这项排名主要参考指标包括开办企业便利度、企业赋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存款余额等具体指标。

 

易发投资 | 首页 |  登录
流动版 | 完全版
论坛守则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条款 | 私隐条款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