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点

卖空黄金____陆大叔继大妈后进场 @ 2013-05-19T16: 返回 新闻热点
关键词:金价 黄金 大妈 美元
概念:1400美元中国大妈 , 黄金18日
(综合报道)(星岛日报报道)金价上月跌穿每盎司1400美元大关,引发“中国大妈”盲抢金,血拼华尔街大鳄。表面上大妈似一度取胜,金价一度由低位回升近每盎司170美元。但近日金价再度掉头向下,周三再失守1400,但“大妈”入市热情不再,有金商表示,“五. 一”过后,店铺生意已回复平静。
香港文汇报讯(记者 孔雯琼 上海报道)国际黄金价格自从4月12日起一路下跌,很多中国大妈争相抢购黄金饰品,导致金饰店部分商品一度断货。但上周五晚间至上周六凌晨,前期反弹的国际黄金价格再次大幅度走跌,当日最大跌幅高达3.7%,至1,419美元/盎司低位即每克280元(人民币,下同)。早些时间“抄底”黄金的大妈都被“套牢”了。
市场习惯视黄金与美元存在反向关系,美元强、金价便跌,表面上言之有理,内裏不是这么简单,还有更复杂的盘算。过去几年,美元的国际储备地位受质疑,加上联储局印银纸可能引发超级通胀,很多人宁愿揸黄金而不信法定货币。现在美元虽强,不代表信心回复,只是日本照抄QE触发新一轮贬值潮,令黄金以美元计价一落千丈,以其他货币计价则有另一番景象。
据各大黄金投资公司反映,金价走跌,做空投资者大增。部分T+D投资者在1460美元、1430美元、1410美元三个位置建了空仓。周四下午金价跌破1380美元一线,部分投资者已开始获利了结,两周收益已超10%。
昨天上午,据中行柜面人士介绍,中行纸黄金的交易价位在1390美元/盎司附近徘徊,而15日的黄金价位最高触及1430美元/盎司,最低下探到1389美元/盎司,目前的黄金价位较之上日下跌了近33美元,跌去了2.3%。
黄金在4月15、16日两天发生暴跌,两个交易日内黄金价格每盎司跌去令人瞠目结舌的200多美元。面对史无前例的“好时机”,国内各地居民纷纷“入市”。“中国大妈战胜华尔街大鳄”的说法不胫而走,抢购黄金中国大妈们俨然成了扭转国际金价的主力。
按照目前国际金价走势来看,欧洲和中国经济表现疲弱,是拖累国际油价、金价走跌的关键。加上5、6月一向是黄金的淡季,尤其4月份因金价暴跌买盘瞬间爆发,也使得近期的黄金交易更为清淡。但今早国内确实出现不少逢低抢进的“台湾大妈”,按照目前市场的分析,金价在今清晨暴跌至1387美元后,目前要先测试1350-1360美元的关卡能否守稳,若些一关卡失守,则将下探4月中甫创下1320美元的新低。
今年4月中旬以来,黄金价格持续震荡。国际金价下跌,引发了国内消费市场实物黄金抢购潮,也捧红了抄底吸金的“中国大妈”。进入五月后,国际金价一跌再跌,不但“中国大妈”瘪了荷包,也让投资者手心捏汗:“金价跌势何时止步?黄金熊市的大幕是不是已然开启?
但实际远非如此。实物黄金交易成本非常昂贵。在中国黄金上海旗舰店,《国际金融报》记者看到,购买现货实物黄金需每克加价12元至17元,而仅仅是预订黄金则需每克加价8元,此外卖出实物黄金的手续费为每克2元。一出一入,每克黄金交易成本在10元至19元之间。也就是说,如果“中国大妈”是以每克292.01元来买进的话,金价必须达到302.01元至311.01元区间,这些实物黄金投资者才能盈利。按照目前的金价,“中国大妈”每克已经被套6元至15元。
黄金价格再现疲态,国际金价近期狂跌2%,黄金现货昨(15)日收盘价为1,392美元,继先前中国大妈逢低疯狂抢金后。金银珠宝公会理事长李文钦说,近期的确有不少“台湾大妈”逢低抢买黄金,但买盘不如4月中旬低点般强劲,出现“一扫而空”的现象。他提醒,有意逢低抢金的民众,若金价续跌,需观察是否能在1,350美元止跌,再决定是否进场,避免立刻住进套房。
台银贵金属部主管指出,虽然近期金价价格波动大,短进短出有机会大赚,但“很少人那么准的啦”!此次“中国大妈”们疯狂抢进现货黄金,恐怕都惨遭“套牢”。昨日金价又下跌,使交易量比上周多了大约二成,可能“台湾大妈”们又想逢低抢进,建议还是“再等一等”。
黄金消费之所以能持续火热,与国际金价的走势不无关系,甚至出现越跌越刺激消费的现象。商报数据中心统计,纽约商品交易所6月主力黄金合约本周二跌9.80美元,收于每盎司1424.50美元,跌幅是0.68%。这是主力合约连续第四个交易日下跌,累计跌幅达到3.3%,收盘价也是4月24日以来的最低水平。受此影响,国内现货黄金价格也出现下调,上海黄金交易所AU9999黄金,从5月6日的299.60元/克的高点,下调到了285.60元/克,下跌了14元。受金价再度下调的影响,不少金店也调低了金价。
市场分析师认为,美元对一揽子货币持续高走,创最近9个月新高,利空包括黄金在内的大宗商品交易,同时凸显本身的投资属性,弱化黄金作为贵金属的避险属性,打压金价继续下挫。尽管亚洲市场对黄金的实物需求依然强劲,但未能提振金价高走。另外,作为全球最大上市交易基金的SPDR黄金信托不断减仓,重压黄金市场下行。
事实上,香港统计处数字显示,今年3月香港出口至内地的黄金量达到223.5吨,按月增加1.3倍;中国黄金协会月初公布的统计也反映,内地今年首季黄金消费达到320.54吨,按年增25.6%,其中黄金首饰、金条及金币的用金量便增加16.3%、48.8%及1.37倍;从中反映,内地对黄金需求今年以来一直有增无减,金价下跌亦影响到另一黄金消费大国印度。外电彭博引述印度贸易部长称,4月份印度进口按年增长10.9%,主因是共进口了75亿美元黄金与白银,金额比去年同期的31亿美元多了1.4倍。印度白银进口每月平均只有千万美元,故印度贸易部长亦形容,“黄金进口让人意外”。就在今年1月份,印度政府才宣布上调进口税等措施以降低黄金进口,其中黄金进口税由以往的4%增至6%。
国际金价迎来了第二轮插水。纽交所黄金期货周一再度下跌,收于1434.3美元/盎司,持续“三连阴”。受黄金需求旺盛影响,近期国内金价虽然有所波动,但并未出现明显下调。国华最新数据显示,今日国内金价开报295元/克。
4月15日,国际金价盘中跌破1400美元,让分析师们措手不及,但中国的投资者却开始冲进金店,购金像买白菜,这些抢购黄金的普通投资者被戏称为“中国大妈”。据估计,10天之内,共有300吨黄金被抢购。此后,国际金价开始小心翼翼地止跌上扬,但金价的反弹似乎未能持久。上周,在美国经济数据向好以及美元上扬等利空消息打压下,黄金、白银等贵金属价格再度下滑,并刷新两周低位。
国际投行近期纷纷看空、抛售黄金,而目前市场主流观点也认为,黄金将告别过去10年的高增长期,进入下跌通道,因此并不建议投资者入市。经济学家郎咸平也表示,从过去的经验来看,黄金走势跟美国经济呈现高度相关性,伴随未来美国经济复苏的确定,投资黄金并不明智。郎咸平:“美元汇率跟黄金,这两条线刚好呈现相反的走势。也就说,美元价格跌,黄金价格涨。好了问题就在于,这10年刚好美元一直在下跌,所以黄金就一直在涨,那未来10年呢?那就要看美元的走势,美元走势取决于什么,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美国经济的复苏强度。从去年开始,美国经济领先全世界回暖,因为制造业复苏,就因为这个原因,黄金要跌价。”
近日不断有看淡金价的言论出现,金商表示,全球黄金交易所基金(ETF)的持金量减少至近两年低位,金融大鳄索罗斯,据报近期大幅减持黄金ETF达12%,显示黄金市场中大户淡友已占上风,压倒来自实金需求的支持。伦敦现货金价昨日步入7连跌,低位曾见每盎司1365.48美元,跌20.52美元,跌幅1.48%,为4月18日以来最低。踏入今年来金价已下跌近20%。
回顾1个月前的暴跌,是分三个阶段振荡走跌,最低点1,321美元(即每克267元)是在4月16日白天出现的。而大妈们普遍是从4月12 日开始“抄底”,13日至14日是双休日,市场已进入“抢金”高潮,而那时金价还在每克290至295元徘徊,成本比目前的价格还要高。部分在广州“抄底”买金饰的中国大妈,买入价格甚至高达每克385元,远比目前市场现货金价要高。
    关于未来金价走势众说纷纭。有看多的:着名财税专家马靖昊发微博说,未来全球通胀压力必将增大,黄金会有用武之地。中国大妈轻易横扫华尔街看似雷人,从投机的角度判断,应该是没错的;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经验表明当通胀温和时,黄金的抗通胀效果并不明显,只有出现恶性通胀时,黄金抗通胀效果才会充分发挥。未来全球通胀压力必将增大,黄金会有用武之地;《股路不归》作者王新平也坚决看多。他发微博说,在动荡不安的时候要坚决做多黄金、白银。世界上各国央行和黄金战斗了几百年,每次都以央行失败而告终。根深蒂固的原因就在于信用价值。人们相信,上帝要比货币发行者更公平。
大妈们解套或不会太容易。购买金条的大妈们,“买入价格 + 手续费”多在290-305元每克一线;只有当国际金价涨过了1560美元/盎司,这些产品才可能全面解套,距离目前1448美元的现价,还有1480、1500、1530美元3个强阻力位。而在金价的历史波动图形中,很少会在淡季的3个月内有效突破3道强阻力位。
黄金价格又逢连夜雨 避险基金加码黄金空单 油价恐涨黄金价格也蠢蠢欲动 下周加油约涨2到3角 黄金价格“落漆” 转投房地产大涨8成 黄金价格惨跌是好事 分析师:世界回归正常轨道 黄金价格面临崩盘? 最后一根稻草竟是房地产 黄金价格回神? 小心成为市场最后一只老鼠 黄金价格空头已定? 中国惊见生锈黄金遭疑假货 黄金价格暴跌 巴菲特:跌到800美元我也不买

 

易发投资 | 首页 |  登录
流动版 | 完全版
论坛守则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条款 | 私隐条款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