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点

近岸填海5选址先行业界忧难获批 @ 2013-01-17T05: 返回 新闻热点
关键词:填海
概念:发展岩洞 , 政府研究
特首梁振英昨日发表任内首份施政报告,以“稳中求变、务实为民”作主题,展示特区政府未来五年的施政蓝图,当中用了逾五分一篇幅阐述香港的房屋及土地问题,承诺出招力求令“基层上楼、中产置业”,包括在五年后将公屋单位供应提高至每年平均两万个、继续增建居屋、提出十招短中期增加房屋土地供应、还有发展更多新市镇、在维港以外填海、善用岩洞和探讨发展地下城、以及建议在大屿山及南丫岛之间的海域兴建人工岛供应约二千公顷土地。
《施政报告》又会公布在四月前进行“维港外填海及发展岩洞谘询文件”的第二期谘询,选出多个地点进行填海研究,包括将军澳工业邨对开、青衣西南、屯门三圣、屯门龙鼓滩、大屿山小蚝湾等。
他又另外提出十项开发土地措施,涉及300多公顷及可建近13万个公私营单位,包括36幅GIC(政府、机构或社区)用地、13幅共57公顷“绿化地带”,检讨工业用地,释放60公顷土地、其中一半可作用住宅用途,落实锦田及八乡住宅规划等,以及长远发展新界东北、洪水桥新发展区及大屿山,检讨北区元朗荒废农地、发展岩洞及在维港以外填海,纳入土地储备。
今次的施政报告,不只是回应香港市民短期的需求,而是为香港长远未来谋划,香港要有持续性的发展,经济蓬勃是最核心的支柱。政府过去一直强调施政报告的主轴是四加一,土地、环保、安老、扶贫这四个主要政策范围之外,再加经济发展,在结语的一九九段中,特首进一步强调,民生和经济不可偏废,改善民生必须靠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是为了改善民生。施政报告的引言之后,就是经济发展的论述,足以显示其中心带动的角色。
【明报专讯】梁振英首份施政报告以房屋土地政策为主轴,大部分新招均以增加政府拥有地皮为目标,“造地方程式”包括数百公顷填海、以绿化地和GIC地改划为住宅地,务求取回土地“主导权”,其次是向政府主导的公营机构“施压”,如市建局要加快重建、港铁需尽快发展沿线物业、房协亦要腾空地皮等;涉及私人发展商方面,政府主要提供利诱,鼓励增加建屋,如放宽活化工厦重建规限、解除半山区发展限制等。
    施政报告首次提出了明确的产业政策以支持经济多元发展,中总对此感到十分鼓舞。中总认同政府需要“适度有为”,推动产业发展,以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杨钊表示,该会欢迎特区政府强化本港主要支柱产业政策,包括支援国际航运服务业及工商专业服务业发展,完善本港的法律、金融服务等功能,相信将有助提升香港在环球经济发展的枢纽中心地位。喜闻扩“先行先试”范围此外,中总一直致力推动香港与内地各省市、特别是与广东省加强经贸联系,并很高兴看到特区政府采纳该会多项建议,包括增设CEPA联合工作小组、提升香港驻内地办事处职能及数目、完善CEPA落实机制并扩阔“先行先试”范围等,为港商在内地营运、拓展内地市场、解决CEPA实施时所遇到的问题等,提供更全面支援。
这是梁振英在今次《施政报告》中最主要部分,也是大部分市民的期望。当局正“深入研究”多幅没有植被、荒废或已平整的绿化地带,用作发展住宅。而已闲置的政府建筑物,会考虑拆卸后重新建屋。
(综合报道)(星岛日报报道)经填海后的中环新海滨正逐渐成形,但随着其中两幅新填海用地的公私营合作计画“夭折”,涉及用地至今仍无长远规划,据知政府因此将会加快成立法定的海滨管理局,负责为维港打造世界级海滨。盛传下周公布的《施政报告》,将就成立海滨管理局一锤定音,海滨事务委员会将于短期内就此展开公众谘询。
消息称,政府短期会研究计划土地用途,但施政报告将会落实填海作为一个长远增加土地的方向。去年年初,政府提出在维港以外填海的25个初步选址,而据称施政报告将会将部分选址列入下一轮可行选址的谘询研究工作,包括屯门龙鼓滩及大屿山小蚝湾,分别涉及400公顷及100公顷填海面积。以香港目前的人口密度计算,可容纳超过3万人。
香港文汇报讯 (记者 郑治祖) 据了解,新一份施政报告会制定全面房屋政策,以“寸土必争、大兴土木、移山填海”的崭新思维,以短中长期循多渠道增加房屋及土地供应,并会突破性罗列未来5年的公私营房屋的兴建量,当中大部分来自36幅“政府、机构或社区”用地(GIC),广获各界支持。工联会立法会议员王国兴说,政府用地可有效增加短期供应,深信政府做好补偿有望达致双赢。长远房屋策略督导委员会成员蔡涯棉说,政府以政府用地增加中短期房屋供应的做法可取,有助纾解港人对政府“有决心无土地”的忧虑。
施政报告重点讲及房屋及土地供应,城大建筑科技学部高级讲师潘永祥认为,新政府短时间内,已经可以推出连串房屋土地政策,及作出全方位规划,包括填海、发展新市镇等,值得赞赏;而行政长官梁振英,将未来五年,每年平均公私营住宅单位供应量,提升到三至四万个,有稳定市场作用,因为目前并非要即时解决强烈住屋需要,而是要令市民毋须急于置业,可以安心等候长达房屋土地供应。潘永祥又认为,在热钱流入下,短期楼价不致大跌,但施政报告有助稳定楼价。
梁振英发表施政报告,他说,香港山高海深,土地难求,香港人移山填海,兴建高楼大厦,发展金融中心,在山岭之间、深海之下建设隧道和高速公路。香港在困难的地理条件下,把香港建设成现代化、安全、便捷和舒适的大都会,这是我们骄人的成功故事。
消息人士表示,明天发表的《施政报告》,不会提及公私合营模式,但港府高层对此问题已有倾向。由于新界东北、洪水桥及大屿山等新发展区,是未来土地发展的重要来源,若采纳由林郑月娥出任发展局局长时提出的传统新巿镇发展模式,全面由政府收地发展,将会引起发展商的反弹及不合作,甚至以法律手段拖延,根本难以发展。因此,港府高层已倾向重拾公私合营模式,推动发展商共同合作,开发新发展区。

 

易发投资 | 首页 |  登录
流动版 | 完全版
论坛守则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条款 | 私隐条款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