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点

陆罚面板厂_象征恐大于实质 @ 2013-01-04T22: 返回 新闻热点
关键词:面板 垄断 企业
概念:液晶面板企业价格垄断 , 发改委2006年12月
中国改委会表示,自2006年12月以来,多次收到外界举报指出,台、韩6家面板厂自2001年起共同控制面板价格,造成垄断问题,且6家厂商为了交换液晶面板资讯、协议价格,还在台湾与韩国召开53次“晶体会议”,中国改委会表示,此举操控了市场价格,损害其他面板厂与消费者的权益。
中新社报导,2011年底开始,大陆国家发改委反垄断局开始调查,在美、欧遭受重罚的友达主动到发改委报告和其他5家液晶面板企业一起参与价格垄断的行为,“案件自此取得重大突破”。LG、奇美等企业随后也到发改委提交报告。
据彭博报导,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获悉,南韩三星电子 (SAMSUNG ELECTRONICS KR-005930)、乐金液晶显示器公司(LG DISPLAY KR-034220)、台湾奇美电子(3481)、友达 (2409)、中华映管(2475)、瀚宇彩晶(6116)6家业者,在2001年至2006年期间,利用优势地位,合谋操纵液晶面板价格,在大陆实施价格垄断行为,涉案液晶面板销售数量合计514.62万片,违法所得2.08亿元人民币。
在反价格垄断执法中,中国积极探索,取得了不少突破性进展。山东两家医药企业以不公平高价销售药品和拒绝交易案,是第一起做出处罚并结案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件;8家保险粉生产企业达成价格垄断协议案,是第一次运用宽大制度并做出处理的案件;韩国三星等六家液晶面板企业价格垄断协议案,则是中国首次对境外企业做出处罚。
内地当局指控南韩三星及台湾奇美等六家企业,合谋操控LCD屏幕的价格,罚款及退款等金额,总共涉及3.5亿元人民币,是内地首次就价格垄断,惩罚境外企业。
经发改委调查显示,于2001年至2006年间,韩国三星、LG,台湾奇美、友达、中华映管和瀚宇彩晶等六家企业在中国境内销售液晶面板时,依据晶体会议协商的价格或互相交换的有关信息,操纵市场价格,损害了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从2004年起,伴随着电视市场的发展,我们对液晶面板的需求也开始大幅提升。由于缺乏自主生产能力,到2008年,中国已经是液晶面板最大的全球采购基地。”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会长郝亚斌告诉中新社记者,面板在彩电生产成本中占比接近七成,2001年至2006年期间更是占到80%左右,在下游市场充分竞争的情况下,LG等上游面板企业的价格垄断对中国彩电企业产生了重大影响。
2001年到2006年6年时间里,韩国三星等6家液晶面板生产企业先后召开53次“晶体会议”,协商液晶面板价格,在中国大陆实施价格垄断行为。国家发改委2006年12月第一次接到举报材料,并于2012年底开出罚单。
在调查过程中,相关企业主动报告了合谋操纵液晶面板价格的情况.经查实,2001年至2006年六年时间里,韩国三星、LG,台湾群创、友达、中华映管和瀚宇彩晶等六家企业,在台湾和韩国共召开53次"晶体会议",主要内容是交换液晶面板市场信息,协商液晶面板价格.
不过,此案也显示出,中国在“反垄断”还须进一步和国际接轨。首先是得有更详细的法律指引,“如果此案适用《反垄断法》,那么计算罚款额度时‘经营额’是指液晶面板经营额还是企业全部经营额?是中国大陆的经营额还是全球的经营额?”。韩亮指出,中国现在的《反垄断法》原则性比较强,“优点是适应面广但操作性还有待完善”。
对此,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由于美国、欧盟对本案是依据该国《反垄断法》进行处罚,罚款标准是“相关企业前一年销售额的1%到10%”,因此金额较大。而中国《反垄断法》2008年才正式颁布施行,按照法律不溯及既往,以及新旧法间从旧兼从轻的原则,发改委只能依据《价格法》对此案进行处罚。由于《价格法》所规定的罚款基数不是企业的销售额,而是相关企业的违法所得,这导致罚款数额相对较轻。再加之这些面板企业都有自首情节,执法机构对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从轻处罚。
根据腾讯科技报道,国家发改委曾多次收到举报材料,反映上述六家企业合谋操纵液晶面板价格。2001 年至 2006 年期间,六家涉案企业在台湾地区、韩国共召开 53 次“晶体会议”,针对全球市场交换液晶面板市场信息。在中国大陆境内销售液晶面板时,涉案企业依据“晶体会议”协商价格或互相交换的信息,操纵价格,损害了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013年元旦节后上班第一天的热门新闻是:中国政府对境外企业价格垄断开出首张罚单——韩国三星、LG,中国台湾地区奇美、友达等六家国际大型面板生产商,因垄断液晶面板价格,遭到国家发改委经济制裁3.53亿元人民币。
中国经济评析:富兰克林证券投顾表示,于2013年,中国的经济增速可能较2012年小幅攀升,然而,企业获利的变动可能迥然不同。在2012年,总体经济数据显示软着陆,但企业获利数据却是明显的硬着陆,不过,于2013年,随着去库存结束与供给结构的调整,将使得在个体层面,企业获利较2012年显着改善,市场普遍预估,2013年全年非金融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年比可能增长10~15%左右,且低效能的企业退出市场,优质企业有望在低迷环境中后的复苏趋势里,通吃市场的需求。展望中国股市的行情发展,改革的具体落实和实际的经济运行将影响本波行情的延续性,甚至影响2013年全年的走势。新一届领导人将改革开放作为关键一招,后续要看如何继续出招,留意重点可能包括城镇化、收入分配、打破国企垄断、要素价格市场和税制改革等。另外,则是要观察实际经济运行,经济在第一季能否延续回升趋势,和企业获利能否持续改善。对于未来的发展,目前来看,或许可持以较为乐观的态度。

 

易发投资 | 首页 |  登录
流动版 | 完全版
论坛守则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条款 | 私隐条款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