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点

美国ICE640亿洽购纽交所 @ 2012-12-24T08: 返回 新闻热点
关键词:交易所
概念:624亿港元 , 82亿美元并购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
中新网12月21日电 美国资本主义220年来的基石──纽约证券交易所同意以82亿美元的价格将自己卖给洲际交易所公司。如果获得监管机构和股东批准,合并后的公司将拥有14家股票、期货交易所以及五家清算所,在期货等合约的买家和卖家之间充当中间人角色,涉足地区和业务多于其他任何竞争对手。
美国当地时间周四,洲际交易所集团(下称“ICE”)正式宣布,同意通过一次现金加股票以82亿美元的总价格收购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NYX,下称“纽交所”)。此前周三,有美国媒体报导称,这两家公司最早将于美国时间周四发出相关声明。ICE高调披露该并购计划应验了市场的猜测。受利好讯息激励,纽交所股价在周三盘后大涨21%至每股29.2美元。
洲际交易所和纽交所的母公司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NYSE EURONEXT)命运的变化,从它们各自的市值就能最明显地表现出来。2011年4月,当洲际交易所首次试图联手纳斯达克OMX集团(NASDAQ OMX)收购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时,其市值比后者少大约15亿美元。仅一年多后,即便在收入不足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的三分之一的情况下,洲际交易所的市值也几乎比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高40亿美元。
能源交易市场经营商美国洲际交易所(ICE),以82亿美元(约636亿港元)收购纽约泛欧交易所(NYSE EURONEXT),共组超大型衍生工具交易所,令ICE如虎添翼,对主要竞争对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构成直接威胁。有商业顾问公司指出,全球商品期货交易所之间竞争激烈,世界最大期交所CME可能会加入收购交易所以自保。
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母公司纽约泛欧交易集团20日接受了洲际交易所集团(ICE)的报价,同意以每股33.12美元、总额82亿美元的价格被收编旗下,联合组成全球最大的交易所集团之一。
新浪财经讯 北京时间12月20日晚间消息,洲际交易所集团(ICE)周四宣布,已同意通过一次现金加股票交易以8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纽约证券交易所[微博]的母公司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NYX)。
根据声明,两个交易所的董事会已一致同意这项交易。根据协议,洲际交易所集团总计将支付82亿美元,其中67%以股票方式支付,33%以现金方式支付,纽约泛欧集团股东将有权选择接受每股33.12美元现金,或0.2581股ICE普通股,或11.27美元现金与0.1703股ICE普通股联合的方式完成交易。
今次并购的两家交易所说来也巧,都是上市公司,而且还都在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旗下的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虽然洲际交易所在选择上市时不得不选择纽交所这样的传统证券交易所,但这仍不能改变的一个事实就是:像洲际交易所这样以衍生品为主业的“新兴交易所”才是市场的宠儿,而像纽约泛欧交易所旗下的股票交易所这样玩了上百年的生意,已经不是市场的热点了。正因此,眼下洲际交易所以17.4倍市盈率交易,而纽约泛欧交易所在被收购大涨34.10%之前,只有14.25倍市盈率。
杰夫.斯普雷切(JEFF SPRECHER)会如何“发落”备受尊崇的纽交所(NYSE)?这位美国洲际交易所(INTERCONTINENTAL EXCHANGE,简称ICE)首席执行官刚刚同意以82亿美元收购纽交所的母公司纽约泛欧交易所(NYSE EURONEXT)。但即便纽交所的品牌有可能吸引有利可图的上市业务,现货股票交易仍然利润微薄。真正具有吸引力的,是纽交所旗下的欧洲衍生品交易所——伦敦国际金融期货期权交易所(LIFFE)。因此,洲际交易所希望甩掉泛欧交易所。斯普雷切或许还希望甩掉纽交所,但由于纽交所是美国资本主义的象征,他将无法做到这一点。因此,斯普雷切不得不接收一项在6年时间里从几乎独占纽交所上市股票交易变为仅占交易量25%的业务。哦,如果场内交易消亡,斯普雷切总还可以卖掉那些经常出现在电视财经新闻上的交易大厅,电视画面上往往可以看到一些穿着蓝马甲的交易员在那里一边高声大喊一边挥舞报纸。
洲际交易所集团周四宣布,已同意以82亿美元现金加股票收购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此项交易对纽约泛欧每股股票的估值为33.12美元,较该股周三收盘价溢价37.7%。
受上述消息影响,纽交所集团股价在19日的盘后交易中大涨21%,洲际交易所股票上涨1.24%。但对于最新消息,纽交所和洲际交易所发言人均拒绝置评。
2011年4月,ICE与纳斯达克联手,提议110亿美元收购纽交所。当时ICE寻求获得纽交所的衍生品业务,而纳斯达克则希望控制股票交易所。6周之后,美国司法部以反托拉斯为由否决了该交易。

 

易发投资 | 首页 |  登录
流动版 | 完全版
论坛守则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条款 | 私隐条款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