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点

周小川回应逆回购称不排除任何货币政策工具 @ 2012-08-22T21: 返回 新闻热点
关键词:逆回购 降准 央行
概念:6月26日央行 , 2200亿元人民币逆回购操作
昨日,正回购依旧未现身公开市场,央行仅进行了500亿元的7天期逆回购,冲抵了当日到期的逆回购。对于央行目前的公开市场操作手法,业界专家认为,这一方面说明央行认可目前的流动性水平,依靠逆回购就能满足机构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则说明降准或已暂时被列入央行的储备政策,待需要时才会释放出来。
央行昨日以利率招标的方式进行了交易量为500亿元的逆回购操作,为期7天,中标利率为3.35%,交易量与中标利率均与上期持平。专家分析认为,未来仍有降准可能。
“CPI下行,打开了央行宽松货币政策的窗口,降息、降准都有可能,不排除既降息又降准。”宏源证券高级研究员何一峰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本周共1000亿元的逆回购比上周明显放量,短期央行可能无意降准,或倾向于通过进一步降息实现稳增长。
央行公开市场“逆回购”仍唱主调 降准再次延后
近三个月来,央行为何偏好使用逆回购手段来调节流动性?瑞银证券分析师认为,通过每周的逆回购,央行可更加便捷地通过中标利率来传递价格信号,使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成为央行日后进行价格调整的主要中间工具。此外,倚重逆回购可精细化调节市场的资金面。而降准是一次性释放了长期资金,很难在短期内再度通过上调准备金率来回收。
《新京报》消息,中国央行昨 (21) 日在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量共达 2200 亿元 (人民币,下同) ,创出单日历史新高。面对不断高涨的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预期,央行一直按兵不动,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央行依然愿意以公开市场这一数量型工具为主要调控措施。长期来看,在“稳增长”的大背景下,降准和降息仍有必要,但受通胀、房价回升等负面效应影响,央行对货币政策的态度仍显谨慎。
事实上,在降准预期未完全消除的背景下,央行已将逆回购这一工具‘拿捏’得恰到好处。从量上看,面对近两日资金面偏紧,央行突然增大逆回购投放量,有利于缓解资金面紧张;而从期限来看,新恢复的14天品种到期日刚好到本月底,也有利于缓解月底前的资金紧张。
市场有关“降准”预期的一再落空,体现了央行在准确把握调控力度、增强政策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方面的智慧和艺术:当经济出现下行压力增大迹象时,央行会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迅速而果断地进行密集的前瞻性降息或“降准”,以便遏制经济下滑势头;而当经济基本面出现筑底迹象时,为防止通胀反弹,央行又针对性地拉长了“降准”节奏,并通过逆回购操作,试探和观察市场流动性的真实情况,以便寻找最合适的“降准窗口”。在日常的公开市场操作中,央行根据市场流动性状况,科学设计出91天期以内的正回购和14期以内的短期逆回购,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的长短结合,使市场流动性和基准利率保持平稳,使经济增长拥有良好的货币信贷环境。显然,“降准”预期的落空,仅是“降准”周期拉长的结果,表明目前依靠逆回购滚动操作,可以满足市场流动性需求。不过,逆回购并不能取代“降准”,一旦各种条件具备,“降准”仍会不期而至。
    周初以来,资金市场再现反复,14日长短两端资金利率率先反弹,15日上涨势头已全面扩散至各个期限,市场资金紧张情绪愈发浓重。市场人士指出,债券缴款等因素可能是导致短期资金重新紧张的原因,这从侧面印证了当前资金面依旧处于紧平衡状态。如果资金面继续趋紧,央行势必要扩大逆回购或降准来增加资金投放力度。而14天期逆回购重新进入询量行列,或暗示短期内央行仍希望利用公开市场逆回购熨平资金面波动。
央行罕见作二千二亿元历史天量逆回购操作,虽有猜测“降准”势将再推迟,但已提前实现一千三百三十亿元净投放,反映“...

 

易发投资 | 首页 |  登录
流动版 | 完全版
论坛守则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条款 | 私隐条款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