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点

中日拟加强金融合作 提升人民币地位 @ 2011-12-26T20: 返回 新闻热点
关键词:人民币 日本 交易 中国 中日 国债 直接 央行
概念:
人民币兑美元周一尾盘走低;盘中连续第四个交易日触及日交易区间下限,因为围绕中国经济的担忧情绪升温。格林威治时间0830前后,询价交易市场,美元兑人民币6.3641元,高于上周五的人民币6.3597元;盘中在人民币6.3596元至6.3666元(日交易区间上限)区间波动。中国央行周一将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设在人民币6.3349元,高于上周五的6.3310元。
报导还表示,日本还将帮助中国促进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日本财务大臣安住淳也表示,日本在讨论购买中国国债,但尚未对购买中国国债作出正式决定。他指出,购买中国国债在加强经济联系方面说得通。
击垮日元是在日本成为全球经济强国之后,日本急于让日元拥有国际地位,因此1985年日本政府怀着欣喜之情看着日元升值,所提出的升值幅度超过最大胆的预言家的想象。目前击垮人民币,不过是逼迫中国加速向内需经济转型,而刺破房地产泡沫与提振内需,正是此轮中国经济转型的两大抓手,是中国主动为之。国外资金跟随在中国调控政策背后走,而不是中国市场的指挥棒。
牛刀按语:这篇文章写于美联储联合五大央行宣布互换利率的第二天,本不想发表,但是,市场对此似懂非懂,再加上人民币连续十个交易日跌停,中国股市大跌,金价大跌,所以,将我的观点还是发表出来,请大家讨论。
目前,中国逾三兆美元外汇储备中也投资日本国债,两国透过互持债券,可更加便利地交流债市及其他领域金融发展资讯。日本表示,也将协助中国培育海外人民币计价债券交易市场。
管中闵指出,日本是中国主要贸易国之一,中日推动以日圆和人民币直接贸易,不再透过美元,势必将减弱美元地位,短期内对美元交易会造成金融市场波动,尚需时间调整。近年来各国对中国大陆贸易往来大幅成长,管中闵说,以往透过美元交易,容易受美元升贬影响而增加交易成本,中国率先和日本达成金融合作协议,直接以人民币交易,大陆当局如此之快开放给日本,这是一项创新作法。
正所谓“祸不单行”,周四(15日),中国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实际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出现28个月以来的首度负增长,暗指经济潜藏风险;股市同样遭遇“黑色星期四”,沪指大跌失守2200点关口创出近三年以来新低。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则连续第12个交易日触及跌停。有分析指出,对冲基金正“曲线”做空中国,狙击人民币的路径也愈来愈清晰。
人民币“跌跌不休”,昨日连7个交易日跌停!尽管中国人民银行(大陆央行)昨日将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拉升至6.3319开出,但随即再度跌停,市场疯狂抛售人民币;为捍卫人民币汇价,人行连7个交易日强拉中间价,痛击放空人民币的热钱。一场人民币汇价保卫战激烈开打。
恒生银行(0011)执行董事冯孝忠于研讨会上表示,虽然人民币汇价连日触及波幅下限,原因为其中间价订得高;亦因是亚太区包括内地股市颓势,引发部分资金流走。他又指中央不欲人民币贬值,否则不利内地以货币升值来控制通胀。路透引述恒生中国高级交易员田晓鸣认为,由于市场对人民币升值预期减弱,甚至出现贬值预期,短期内对美元的需求会较大。按照现在高企的中间价看,人民币交易区间下限对于美元交投仍相对合理,料即期汇价到年底时或持续在交易区间下限附近交投。
作为全球第二大外汇储备国,日本首次购入以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国债,将具有标志性的意义。对日本来说,这是其外储投资多元化的战略性举措之一;对中国来说,这是人民币首次成为发达经济体储备货币,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进展。但有专家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日本购入人民币资产究竟是暂时性的,还是持续性的,目前尚不明朗。对于人民币国际化而言,这是一个重要机遇,但过度寄望这种抛来的“诱饵”,或会失去一贯冷静立场。
另外,推出国际板也是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一项利好。确定国际板用人民币标价,本身就是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体现。一般而言,货币国际化要经过如下阶段:首先,货币在周边地区的现钞流通和使用;其次,货币成为周边地区贸易和金融交易的计值、结算和流通货币;再次,货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而推出以人民币标价的国际板,表明A股市场具备对国际资产的定价能力,不仅可体现人民币在国际资本交易中的计价单位作用,还可提高境外企业对人民币的接受程度。自2008年底开始,我国逐渐通过各种途径来增强和推广人民币的计价和结算,使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迅猛增加。这样一来,当境外的机构或个人持有的人民币达到相当规模的时候,就要求人民币具有长期储备价值,且有相应的成熟投资环境使其保值增值。这就需要一个包括A股市场在内的庞大的人民币金融市场来满足交易需求。这就要求中国加快建设上海这一国际金融中心,先将其发展成为一个区域性的人民币国际清算中心,进而发展成为以人民币为特色的国际金融中心。

 

易发投资 | 首页 |  登录
流动版 | 完全版
论坛守则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条款 | 私隐条款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