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5日
从微企,中小企,到国企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对促进小企业融资的意义在于:资产证券化有助于加大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现阶段,银行对于小微企业的支持仍然是不可替代的,但出于风险控制以及流动性的考虑,尽管监管层鼓励政策频出,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动力仍是不足。银行等传统型金融机构,由于较为接近小微企业,对其较为熟悉,有利于双方交流,从而达成融资协议,这也是小微企业长期以来依赖于银行贷款的原因。
地方融资平台类企业作为发行人进行资产证券化试点,主要是将风险从地方平台转移,购买证券产品的金融机构来承担风险。这种做法能够有效化解地方平台,但关键在于证券化后的产品定价需要充分地由市场决定,以反映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关系。如果定价并不完全市场化,出现高风险中低收益的情况,最终可能酿成金融损失。
资产证券化可帮助银行转移体系内风险,提高其流动性管理能力,为小微企业腾挪出更多信贷空间。更重要的是,资产证券化能够打破目前中国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的隔阂,将二者优势结合起来。
以保险、银行为代表的国企证券化率已超过50%,但是,国内中小民营企业的证券化率却仍然不足两成。根据兴业全球基金的研究显示,伴随几年来大盘股的纷纷上市,国有企业的证券化率按照营业收入计算已经超过50%,如果加上金融企业,则该比例接近60%,大市值行业(银行、保险、石油)中的重要企业IPO进程已经基本完成,部分支柱行业(房地产、煤炭、有色、机械设备、钢铁)的证券化率都已接近或超过30%,因此,国有企业的证券化率还有提升空间,但不会再集中大规模上市。
完整的市场经济需要证券化的金融体系,而证券化的金融体系需要通过金融衍生市场来配置和管理风险。衍生市场的成败取决于金融中介机构是否成熟以及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是否有效。此外,可靠的养老退休体系离不开成熟的金融衍生市场。
20世纪80年代初的储贷危机中,金融仲介的利益冲突行为仅限于储贷协会,危机影响仅限于美国本土的信贷市场;而2007年爆发的次贷危机中,金融仲介的利益冲突行为已蔓延至整个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化和衍生化链条中的各类金融机构(放贷机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评级机构和各类机构投资者)。
在影子银行为核心的信用系统中,货币市场的资金流动性被转换成了资本市场的市场流动性。而影子银行的核心特征是金融机构持有证券化贷款而非银行贷款,在信用市场而非零售存款市场筹集资金,影子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不是通过现金准备金来预防,而是通过证券化贷款为担保来预防。
据《东方早报》报导,今年以来,上海国资证券化额已超过300亿元,证券化率比年初提高4个百分点,达到34.7%。这比9月30日上海市国资委召开季度新闻媒体例会时披露的“34.5%”,又提高了0.2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