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此页

新闻热点

新华社文章:货币政策从“稳健”改“适度宽松”传递积极信号财经新闻Financial News @ 2024-12-12T 返回 新闻热点
关键词:政策 经济 适度宽松
概念:经济会议 , 政策适度宽松
中国共产党12月9日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了2025年的经济政策等。关于2025年的经济政策指出, “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表明了扩充财政刺激和货币宽松的态度。
连平指出,当前宏观经济和金融指标较为疲弱,此前连续实施14年的“稳健”货币政策基调与市场心理预期之间存在明显落差,在政策力度上尚有不足。本次货币政策基调由“稳健”调整为“适度宽松”后,可以更大程度上配合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双松”组合,进一步增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的政策效果。
中国宣布货币政策转向“适度宽松”,应对经济挑战
货币政策的变化,始终与一国宏观经济形势紧密相连。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明年货币政策“适度宽松”,不仅出于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更结合了对明年经济工作的谋划考虑,“宜松则松,宜紧则紧”的适时调整,将为明年经济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张明近期表示,多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基调一直是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由此建议,2025年的宏观经济政策组合应设定为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建议将CPI设定为2%的目标,也即如果CPI同比增速没有达到2%,货币政策将不会停止宽松。
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5年经济工作。此次会议释放出诸多新信号,比如货币政策由“灵活适度”转为“适度宽松”等。
在11月神秘没有发表开会声明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周一(9日)发出了12月会议的会后报告,内容不出所料着重讨论了经济问题。路透社报导分析说,这次会议报告首度出现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2010年以来未见的转向。
具体来看,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认真贯彻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优化信贷结构,加大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总体上,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得到了有效传导,对扩张总需求、支持经济回升、遏制年初的通货紧缩预期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一是适时适度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二是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优化信贷结构;三是在2008年9月份以来五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基础上,2009年利率政策保持稳定等。
从货币政策看,上一次定调“适度宽松”还是2008年。到2010年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宣布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为“稳健”,以应对经济过热和通胀压力的局面。2011年之后均为“稳健”,也成为了一直以来货币政策主基调。
刘英指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预料将聚焦国内经济发展,提升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扩大国内消费。刘英进一步分析称,货币政策调整的影响将是多方面的。首先,它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增长。通过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进行投资和生产,从而推动经济增长。同时,这也将带来物价的稳定,消费也将得到积极提升。从股市角度来看,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发展,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机会。更重要的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还有助于推动房地产市场的企稳甚至回升。房地产涉及中国经济的众多行业,对于拉动投资、消费和经济增长都具有关键作用。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9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明年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外媒普遍提到,此次政治局会议上传出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标志着中国决策者十多年来首次将货币政策立场从“稳健”转变为“适度宽松”,并承诺采取更积极的财政政策。香港保银资产管理公司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在一份报告中写道,宣布明年将大力提振消费,这代表着“又一个积极信号”。墨西哥商业电视台称,这些转变标志着这个亚洲巨头的经济战略进入新阶段,同时它正在面对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全球格局。美国《华尔街日报》称,会议认为,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将顺利完成,这表明中国领导层对实现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充满信心。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特约专家余翔9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此次政治局会议对2025年经济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让我们看到了党中央对当前经济形势的清晰判断和对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
“货币政策的表述从此前的‘稳健’改为‘适度宽松’,这意味着我国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进一步降低企业和居民综合融资成本,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从实际运行情况看,货币政策在执行上是灵活适度的。今年以来,市场普遍感觉我国货币政策已处于稳健略偏宽松的状态。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分析指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一提法,旨在表明国内将加大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以进一步增强市场对经济复苏的信心。同时,考虑到国内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力度有望加大,因此需要稳健偏积极的货币政策予以支持。
与国内外整体经济形势有关专家表示,我国货币政策的基调,此前多年都主要强调“稳健”,此次调整为“适度宽松”,与目前国内国际的整体经济形势有关。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当前,我国内外部环境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国内有效需求不足,企业经营压力较大,与此同时,欧美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宽松。对此,中央调整货币政策基调,也是根据实际情况,同时延续此前提出的“有力度的降息”基础上的进一步要求。货币政策基调,由紧到松依次可划分为“从紧”“适度从紧”“稳健”“适度宽松”和“宽松”等几个区间。中央银行会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对货币政策进行调整。梳理此前的表述,记者发现,上一次使用“适度宽松”来描述货币政策,是在2008—2010年左右,此后从2011年至今,货币政策一直使用“稳健”。此次调整,是十几年来的首次。专家表示,这次对货币政策基调的调整,也在进一步强化预期管理,向市场传递出明确的货币政策信号。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介绍,会议也要求加强预期管理。此次对货币政策基调的调整,也正是加强预期管理的重要体现。当货币政策的透明度提高后,政策的可理解性、权威性都会增强,市场对未来货币政策的动向也会自发形成稳定预期,合理优化自身决策,货币政策调控就会事半功倍。今年以来货币政策有效发挥作用

流动版 | 完全版
论坛守则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条款 | 私隐条款 | 免责声明 | 网页指南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免责声明 : 88iv设立此一网站,旨在以最快捷的方式为公众人士提供清楚准确的最新资料,但在整理资料及编写程式时或会有无心之失。故88iv特此声明,此一网站所载的资料如有任何不确之处、遗漏或误植错字,并引致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或亏损,88iv概不负责,亦不会作出任何赔偿(不论根据侵权法、合约或其他规定亦然)。此外,88iv并不保证本网站所载的资料乃属正确无误及完整无缺,亦不担保可以及时将资料上网及内容适合有关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