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此页

新闻热点

今日信报- 财经新闻- 小米SU7交十万辆料11月达标雷军透露造车初期婉拒创投入股 @ 2024-07-21T 返回 新闻热点
关键词:小米 雷军 造车
概念:小米汽车造车
雷军将其主题定义为“勇气”,全面回顾了三年造车的心路历程。2021年3月30日,小米官宣造车,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雷军表示,在考虑造车过程中,自己曾反复思考,当时蔚来董事长李斌和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都力劝自己造车。直到2021年3月宣布造车,在那个不眠之夜,无数人给他发来了消息。
是次雷军年度演讲聚焦造车,主题为勇气,而雷军本人发表演说时则延续过往类似活动中的感性讲故路线,强调勇气在小米造车历程中的推动作用。雷军提及,小鹏(9868)创办人何小鹏、蔚来(9866)创办人李斌亦建议小米造车,成为小米造车开端之一。雷军又表示,造车之初,小米曾想过找代工厂协助造车,但最终仍决定不走捷径,即不收购、不代工、从核心技术做起,在电机、大压铸集群,到智能驾驶、电池包等各个核心赛道都重点投入。
经过逾70日调研后,雷军认为智能电动汽车发展趋势是势不可挡,小米于同年3月底官宣造车。雷军又表示,小米汽车甫成立初期便有风险投资公司“开价”,提议推进小米汽车独立分拆上市,并给予上市估值100亿美元,但考虑到造车周期长,或难以与投资者保持一致意见,因此最终决定以内部资源投入汽车业务。
今天晚间,小米创办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举办2024年度演讲,首次分享小米造车背后的故事以及小米汽车的新进展。雷军强调,小米汽车决定不走捷径、不收购不代工,从底层核心技术做起造车。
对于小米汽车为什么不独立融资和上市的问题,雷军也解释称,小米决定造车的时候,正值新能源汽车资本热,当时的确有几家VC(VENTURE CAPITAL,风险投资)曾给小米汽车开价,估值高达100亿美元。当时雷军也动过心,但是深思熟虑后拒绝了,因为造车周期长,小米内部和投资人想法很难在长时间内保持一致,另外,小米集团内部本身有大量的人才和技术可用,全集团支持造车才有胜算,所以最后,小米仍决定全资造车。
从手机到汽车,雷军提到小米进入汽车行业源自一场意外。2021年1月15日,雷军在电话中得知美国制裁将让小米面临危机,在董事会上公司的未来发展方向成为讨论焦点。由此小米开始深入调研,造车被第一次提上议程。
“小米汽车没有退路,就像过河的卒子,只能拼命往前冲。”雷军披露,2024年小米汽车销量目标为保底交付10万辆、冲击12万辆,预计11月提前完成全年10万辆交付目标。而在今年年初,雷军对小米SU7订货目标是7.6万辆。
小米SU7发布前,小米做了行业最大规模实车路面测试。有网友说,“小米汽车行不行,就看高管敢不敢自己开”。这句话被工程师转给雷军,雷军又转发给所有高管。小米高管全部参与了测试,累计里程超10万公里。雷军也参与10多次,累计5000多公里,最远的一次是自己从北京开到上海。
雷军表示,小米官宣造车前,他曾经犹疑,经过两个多月的调研,发现智能电动车的趋势已经不可阻挡,汽车业正与消费电子业相融合,小米必须入局。他亦担忧,汽车行业与手机一样赢家通吃,故小米造车要有长期打算,而且要瞄准全球前五位的目标,这意味造车将会“烧很多钱”。由于投入太大,当时董事会要求雷军亲自带队。
雷军称,很多人都知道,小米造车起源于一个特殊的危机事件。但其中发生了什么?小米又如何应对的?“回顾三年多的造车历程,我最大的感悟就是,无论面对何等危机,不被吓倒,就能胜利。”雷军表示。
2021年3月20日,小米正式宣布全资造车,雷军表示这是他最后一个创业项目。从那天起,小米汽车3年多一共收到38万份简历。“2022年12月小米汽车正式开启了冬季测试,2023年8月正式开启夏季测试,2023月8月16日小米第一辆试产车下线。”
7月19日,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举办主题为“勇气”的2024年度演讲。他回溯了三年以来造车的心路历程。雷军表示,小米造车源于三年前的一个意外“危机”,认真造车这三年,对于他自己、对于小米,都是一段脱胎换骨的经历。如今,小米汽车终于挤上了牌桌,雷军坦言,“离真正的成功还差很远,长征,才刚刚开始。”
与此同时,小米汽车的销售服务网络一直还在扩张,6月30日小米汽车官方账号公布,6月份小米汽车新增17家门店,目前全国30城、87家门店已开业。三年多前,当雷军站在造车的十字路口时,十分犹豫与纠结。那时的小米,正值多事之秋、内外交困。
造车项目启动后,无论是小米的早期创业者刘安昱,还是已经定居在欧洲做汽车设计的李田原,还有顺为资本合伙人胡峥楠等都投身到小米汽车的创业中来。对于雷军来说,这是继小米手机之后的最后一次创业,他需要全力以赴。但与小米手机时期不同的是,踏入造车后的雷军则要独挑大梁。此后,雷军也始终选择站在台前,为小米汽车增加更多的曝光量和销量。
雷军坦言,当时自己也动过心,但是深思熟虑后拒绝了,因为造车周期长,小米内部和投资人想法很难在长时间内保持一致。另外,小米集团内部本身有大量的人才和技术可用,全集团支持造车才有胜算。“所以最后,小米仍决定全资造车。”
当造车进入到新的周期,特别是造车赛道上的市场逐渐细分,雷军通过这样一种年度演讲的方式将小米汽车进行更进一步的聚焦,无疑更多地向外界传递出来的是,他想要成为造车赛道细分之后的引领者的决心。
造车起因:小米被制裁“雷总,你们被美国制裁了。”2021年1月15日早上7点多,雷军突然接到一位朋友的电话。从此,他心里便萌生了造车想法。小米组建了6人调研组,在70多天里,马不停蹄去了10多个城市,访谈了85场200多人。“在调研过程中,李斌、何小鹏一直力劝小米造车。”雷军回忆道。在雷军看来,智能电动车是大势所趋,汽车和消费电子行业正在快速融合。汽车会像手机一样赢家通吃,只有干到全球前五才能活下去,至少要投100亿美元。但那时的小米,正处在多事之秋。上市两年半,手机高端化刚刚起步;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小米培养多年、寄予厚望的年轻高管周受资离职。这让雷军心里“乱成一团麻”。不过,经过70多天的深思熟虑,2021年3月30日,小米发布公告:正式决定造车,雷军牵头,未来10年全资投入100亿美元。汽车是百年赛道,有人问,小米汽车,为啥不拿出独立融资、独立上市呢?雷军透露,当时有几家投资机构给小米汽车估值百亿美元。“因为造车周期很长,如果拿了别人的钱,想法就很难长期一致。”最后,雷军下定决心,不融资自己干,钱全部自己掏,风险全部自己扛。
当天,小米公关部总经理王化发文表示:“直到现在还有不少网友动不动拿2020年12月我们辟谣造车的信息来说事,虽然雷总已经讲解过很多次我们决定造车的关键点,但是貌似还有一些人困在了信息茧房里面出不来。”王化透露,这次2024雷军年度演讲将会完整呈现小米造车的心路历程。
7月19日晚,小米董事长兼CEO雷军举办第5次年度演讲,他表示,的确有几家VC给小米汽车开价了,估值100亿美金。但自己想来想去深思熟虑后拒绝了。雷军称,需要小米集团的每个人都能毫无保留的支持,希望大家都能全力以赴,一起造车才有胜算,所以最后决定,小米全资自己扛。
4月3日,小米SU7首批交付仪式在北京亦庄的小米汽车工厂总装车间举行。在现场,雷军亲自为小米汽车的车主打开车门。
当天晚上,我们举办了发布会,正式公告:小米下场造车,雷军带队,10年内全资投入100亿美金。“小米造车”、“100亿美元”这几个消息震撼了全行业。
直到 2024 年 3 月那场令人震撼的发布会之前,小米造车的故事和这款后来被命名为小米 SU7 的新车一样讳莫如深。而在今天晚上,雷军用一场将近 80 分钟的演讲,首次揭秘了小米和他本人在这三年造车故事里的心路历程。
平安证券研报表示,小米汽车的加入除了重塑汽车行业格局外,更是给传统车企带来了营销方式上的强烈冲击和示范效应。小米汽车的流量离不开对雷军个人IP的打造,雷军作为小米的创始人拥有极强的公众影响力。从小米汽车上市以来,车企一把手亲自下场营销已然成为趋势。

流动版 | 完全版
论坛守则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条款 | 私隐条款 | 免责声明 | 网页指南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免责声明 : 88iv设立此一网站,旨在以最快捷的方式为公众人士提供清楚准确的最新资料,但在整理资料及编写程式时或会有无心之失。故88iv特此声明,此一网站所载的资料如有任何不确之处、遗漏或误植错字,并引致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或亏损,88iv概不负责,亦不会作出任何赔偿(不论根据侵权法、合约或其他规定亦然)。此外,88iv并不保证本网站所载的资料乃属正确无误及完整无缺,亦不担保可以及时将资料上网及内容适合有关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