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此页

新闻热点

外交部司长杨涛反驳产能过剩论斥菲方向中方挑衅 @ 2024-04-28T00: 返回 新闻热点
关键词:产能过剩 中国
概念:中国产能过剩
“虽然中国和欧美都关注产能过剩,但双方的具体担忧却不相同。”经济学人智库(EIU)首席中国经济学家苏月向BBC中文分析,中国决策者主要担心无序竞争和产能利用率低,而贸易伙伴则更关注中国整体产能和产量的快速增长。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耶伦对电动汽车(EV)市场供过于求和潜在的不公平补贴表示担忧,尽管按照中国的标准,电动汽车(EV)的产能利用率并不低。
近期,西方一些国家政界和媒体上泛起“中国低价新能源产品冲击世界市场”、“中国重演产能过剩”等陈词滥调,试图影响全球对中国经济的看法。央视财经频道最新播出专题节目——《“产能过剩”老调重弹背后的真相》指出,作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场和设备制造国,中国的新能源产业产能是推动绿色发展亟需的先进产能,而不是过剩产能。该论调本质上是抹黑和打压中国经济的又一政治工具,凸显西方国家在相关行业的国际竞争中的颓势和无力感,藏身这种诽谤背后的反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害人害己,最终导致全球贸易受到阻碍,损害的是各国的共同利益。/大公报记者 王珏北京报道
中国商务部昨日就一些国家指责中国产能过剩时说,这种炒作毫无道理,中方坚决反对,批评有关国家不能一边高举绿色发展的大旗,一边挥舞保护主义的大棒,这是典型的自相矛盾和双重标准,是一种双标主义。
央视网消息:本周,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期间与中方在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等领域达成了多项合作共识,但西方国家一段时间以来却提出所谓中国新能源产品“产能过剩论”。中国和西方国家在绿色发展等领域究竟是只能零和博弈还是可以互利共赢?“中国产能过剩论”背后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来看本周的《记者观察》。
在北京,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强调,为中国新能源产业扣上“产能过剩”的帽子,是保护主义的表现,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只是为保护主义提供借口。
事实上,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反映出中国新能源产业迅速发展背景下,一些人的焦虑不断增加,担心“跑不过”中国,便给中国扣上“过剩产能冲击世界”的帽子,企图借此歪曲抹黑中国与世界的经济关系,维护其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垄断地位。
中国驻美国大使谢锋驳斥“中国产能过剩论”,认为问题不是产能过剩,而是焦虑过剩。
她表示,在本月早些时候访华期间,她“成功”地向中国官员提出了美国对北京向全球市场倾销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板和其他清洁能源产品、威胁美国就业的担忧。她补充说,中国官员承认存在工业产能过剩的问题,但他们需要解决这个问题。
中国所谓“产能过剩”已成为中国与西方之间新的冲突焦点。西方指责中国在新能源领域依靠国家补贴提高竞争力,然而中国的制造能力提高主要是基于经济优势,而非国家保护。例如在电动汽车领域,主要参与者都是私营企业,其国际优势来源于自身强大的实力与战略。此前中国主要出口廉价商品时,西方国家将中国视为世界工厂。如今随着中国向产业链上游迈进,西方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态度便日益增强。这表明西方拒绝接受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地位,企图遏制中国的工业优势。
杨涛指关于所谓中国产能过剩,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领域的优势,不是中国政府补贴的产物,而是全球市场需求、技术创新、充分竞争的结果。

流动版 | 完全版
论坛守则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条款 | 私隐条款 | 免责声明 | 网页指南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免责声明 : 88iv设立此一网站,旨在以最快捷的方式为公众人士提供清楚准确的最新资料,但在整理资料及编写程式时或会有无心之失。故88iv特此声明,此一网站所载的资料如有任何不确之处、遗漏或误植错字,并引致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或亏损,88iv概不负责,亦不会作出任何赔偿(不论根据侵权法、合约或其他规定亦然)。此外,88iv并不保证本网站所载的资料乃属正确无误及完整无缺,亦不担保可以及时将资料上网及内容适合有关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