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点

撤辣后抢购细价楼!港岛铁路沿线两房185万拍出价返11年前 @ 2024-03-06T04: 返回 新闻热点
关键词:楼市 撤辣
概念:楼市撤辣
【YAHOO 新闻报道】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上周三(2 月 28 日)已经发表了本届政府第二份《财政预算案》,俗称“辣招”的住宅物业楼市需求管理措施全面撤销,物业买卖毋须再缴交额外印花税。而在预算案公布后,金管局也取消了承造按揭的“压力测试”要求。“YAHOO 民调”也为此设立问题:“政府宣布全面撤辣救楼市,你会否趁机入市?”民调前晚深夜结束,超过 1,100 名参与用户当中,接近 7 成都表示不会趁机入市。
【财政预算案2024 / 财赤/ 楼市 / 辣招】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今日(28日)公布2024-25年度《财政预算案》,市场关注政府会为楼市全面撤辣或删减部份辣招,《香港01》将不断更新有关本地房地产政策的最新资讯。
财政预算案2024|楼市撤辣、调整按揭成数一文看清
财政预算案今(28日)发表,政府即日起全面撤销楼市“辣招”,所有住宅物业交易毋须再缴付额外印花税、买家印花税及新住宅印花税。香港置业首席联席董事林文奇接受明报电子平台组访问时表示,今早“撤辣”消息一出后,经纪的电话已不停响起,多了客人查询“笋盘”、约睇楼,他相信对地产行业有正面影响。不过,有市民担心楼价会飚升,令年轻人难上楼。(采访及拍摄:黄子希、庄静芝)【
新一份财政预算案出炉,其中最受关注是楼市撤辣,财政司司长陈茂波终“回应民意”,指当前的经济及市场情况下,有关措施已无需要,并希望引导市场勿让悲观情绪过份放大。日前才“终极呼吁全面撤辣”的中原创办人施永青认为,楼市上落仍有不同因素,撤辣至少可增加流通能力,现在先寄望楼价站稳再望回升。
港府多年前推出楼市“辣招”遏抑楼价上升,惟成效一直为市场诟病,认为是扭曲市场运作,但却一直未有考虑“撤辣”。面对楼价由高位调整近三成,住宅成交稀疏,业界再三呼吁,财金官员终于醒觉,宣布即日起全面“撤辣”。然而,楼市目前已奄奄一息,这剂迟来的“补药”,是否可以令本港楼市复活?
压抑楼市的“辣招”已推出逾13年,去年楼市成交量可谓低无可低。财政预算案宣布楼市全面“撤辣”,让更多上车、换楼及投资客即时受惠,势加快物业市场流转;该行资料研究部综合土地注册处资料显示,去年二手住宅录36268宗注册,较2022年的36974宗减少约1.9%,创自1996年有以来的新低。若以反映物业交投活跃程度的流通率(即各屋苑该年买卖注册量占其单位总数的比率)计算,去年维持仅约2.9%的低水平,同样创自1996年有纪录以来的新低;不过,政府在新一份《财政预算案》全面撤辣,同时调整按揭措施兼暂停压力测试,有利楼市气氛,若再加上经济向好,息口回落等利好因素下,料二手住宅注册量升逾3成至48000宗,流通率亦将能反弹至约3.8%。
事实上,楼市在“撤辣”之前,去年已经进行了大幅“减辣”。2023年10月25日,行政长官李家超发表任内第二份施政报告,宣布楼市“减辣”措施:一是将额外印花税(SSD)适用年期由三年缩短至两年。业主在持有物业两年后出售物业,无须再缴付楼价10%的额外印花税。二是买家印花税(BSD)和新住宅印花税(NRSD)的税率减半,由15%减至7.5%。三是为外来人才的置业印花税实施“先免后征”。
过去实施的“楼市辣招”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楼价,但也对市场交易量造成了巨大的压制。地产业界人士指出,即使全面撤辣或进行楼市减辣政策可能会对政府的税收产生影响,但从长远来看,活跃的楼市交易将有助于经济的整体健康,并可能通过增加其他税收来弥补短期内的税收损失。他们强调,在目前楼市低迷的情况下,楼市减辣是刻不容缓的措施。认为现阶段应当将重点放在支持楼市回暖和促进经济复苏上,而不是仅仅聚焦于短期的财政收入。透过楼市减辣政策的调整,有望释放更多的市场动能,促进买卖活动,进而支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消息指,新一份财政预算案将宣布,即日起撤销所有住宅物业需求管理措施,即楼市全面“撤辣”!由今日起,所有住宅物业交易无须再缴付额外印花税(SSD)、买家印花税(BSD)和新住宅印花税(NRSD)。
楼市全面撤辣后,绝迹N年的“摸货”交易据报重现,令市场关注会否触发“炒风”。事实上,该类交易在九十年代曾占整体成交接近两成,被视为当时楼市癫狂的“帮凶”之一。不过时移世易,现今有三大因素跟当年不一样,注定“摸风”难成气候,顶多只能在300万元以下“的骰”物业找到获利空间。 “摸货”指以确认人(CONFIRMOR)身份买入物业,并且签署买卖合约,但却赶于最终成交(通常是签署临时合约后3个月)之前转售予另一买家,相当于“快买快卖”,堪称为“快炒”之极致。 这种“炒法”有三大好处:资金需求小、获利快、潜在赚幅巨大。举例说,在九十年代,一个买家购入500万元物业,只需付15万元(3%)“细订”,然后他若能于一星期后以550万元把该单位转售,账面上便获利35万元或233%,即使扣除佣金等杂费,利润也很丰厚。 全面撤辣 摸货重现 正因如此,“摸货”在那些年曾占楼市整体交投接近两成,且不乏“摸上摸”个案,个别物业甚至短期内被“摸”六七次,都算癫,直接对当时炽热的炒风推波助澜。不过特区政府后来针对“摸货”收紧监管,再加上“辣招”印花税增加交易成本,令这种炒卖方式自2010年后基本上绝迹。 随着财爷陈茂
地产商称撤辣后楼市购买力爆发
(有片) 预算案|香港楼市今起全面“撤辣”!
然而本港楼市全面撤辣,在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公布消息后不到半天,“香港放大招”的消息已陆续出现在小红书上,有上海人坦言内地楼市“会不会也全面开放”;有广东的物业拍卖公司代表指“香港楼市重磅利好”,呼吁“大陆的老板赶紧上车”;不过有分析却指出如此一来,香港将抽走内地一二线城市的房客,北上广深可能急了,而有另一房产自媒体专家则指出,深圳亦曾影响东莞和惠州的楼市,而现在“轮到深圳楼慌了”。
今天全面撤辣,意味政府将会损失相关税收,根据税务局资料显示,2023年三项辣招,为库房贡献约60亿元,牺牲税收是否可以换来楼价止跌回升,业界预测大有不同。地产建设商会指,撤辣可提振楼市信心,惟楼价前景仍要视乎息口走势,预计今年楼价升百分之3。至于中原则预测首季成交量按季升7成,上半年楼价可升半成,至于仲量联行及莱坊等外资行的预测,则相对保守。仲量联行指撤辣难以扭转楼市跌势,预计今年仍会下跌1成,而莱坊则指利率高企之下,预计明年楼价才会反弹。市场普遍认为全面撤辣,为最后一根稻草,若果后市之后没有起色,政府也无计再施,不过影响楼市的因素,除了有供求,还有息口以至整体经济环境。
年创下历史高位。不过,随着疫情打击及息口持续上升,近年本港楼市显着下滑,“辣税”窒碍二手市场交投,政府是次即时实施“全撤辣”,为楼市起松绑效应。
财政预算案|陈茂波∶楼市全面撤辣 即日起无须再缴三大辣税
香港楼市政策全面撤辣!即日起取消额外印花税、买家印花税和新住宅印花税
《财政预算案》为楼市“撤辣”,并将放宽物业按揭贷款的逆周期措施。地产建设商会认为可缓和楼市跌势;但有学者指出,不利首次置业者“上车”。楼价跌势未止,地产市道低迷,新一份《财政预算案》宣布为楼市“撤辣”。地产建设商会表示欢迎,认为至少可缓和楼市跌势。地产建设商会执委会主席梁志坚说∶“不是说市道会重新起上来,起码都可以企得稳、不会再跌。再跌很麻烦,如果银行要求收回贷款就麻烦。有很多人在香港置业,有些供满了,与银行借钱,帮子女支付首期;有些用来做生意;有些现在还在供楼。若(楼价)真的再跌,整个香港都影响到,不只是地产这样简单。”2008年金融海啸后,美国实施量化宽松措施,令息口持续低企,兼有大量资金流向资产市场,本港楼市亦随之展开长期升浪。为遏抑楼价升势,2009年金管局推出逆周期措施,“辣招”亦不断加码。近年楼价下跌,政府调整逆周期措施,去年十月为楼市“减辣”。目前楼价虽然较2021年历史高位回落超过两成三,但与2009年比较,楼价十五年间仍累积上升接近一倍。有学者认为,“撤辣”将加快发展商卖楼速度,带动发展商增加土地储备的需要,有利刺激政府卖地收入。然而,多了投资者入市,首次置业者要“上车”可能更难。浸会大学会计、经济及金融学系副教授麦萃才称∶“完全撤销(辣招),简单来说,对于一些首次置业人士或普通用家,他们要与其他竞争者一起争市场上的物业存量,某程度上可能不太‘着数’,对真实用家来说,但对于整体楼市需求量,应该会回升多一些,楼价有机会在某些条件符合后,会见底回升。”麦萃才指,楼市有长期健康的升势,才有利市场发展,而长远要协助青年置业,政府应该继续增加资助房屋的供应。
有记者问我,政府若是真的全面撤辣,本港住宅楼市会否真的重新兴旺起来?我说,事情当然没有这么简单。因为,影响楼市的因素很多,不是改变其中一项就可以扭转整个局面的。不过,若是可以逐一减少那些不利楼市的因素,就可能产生量变质变的效果。当此市场酝酿跌势失控的时候,为了避免经济进入通缩,任何有助新的资金入市的措施都是值得一试的。

流动版 | 完全版
论坛守则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条款 | 私隐条款 | 免责声明 | 网页指南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免责声明 : 88iv设立此一网站,旨在以最快捷的方式为公众人士提供清楚准确的最新资料,但在整理资料及编写程式时或会有无心之失。故88iv特此声明,此一网站所载的资料如有任何不确之处、遗漏或误植错字,并引致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或亏损,88iv概不负责,亦不会作出任何赔偿(不论根据侵权法、合约或其他规定亦然)。此外,88iv并不保证本网站所载的资料乃属正确无误及完整无缺,亦不担保可以及时将资料上网及内容适合有关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