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此页

新闻热点

AI iPhone要来?苹果巨资转攻生成式AI 年内有消息 @ 2024-03-01T08: 返回 新闻热点
关键词:苹果
概念:苹果放弃电动车
小米做手机起家,雷军长期锁定的最大竞争对手就是苹果。不过苹果研究造车10年后选择放弃,雷军2021年3月30日宣布斥资100亿美元造车,如今小米SU7电动汽车已经亮相,即将在3月正式发表,预计第2季量产交车。
作为“公开的秘密”,苹果造车进程备受关注,而据媒体最新消息,苹果正打算放弃电动汽车业务,转向生成式人工智能。这将成为科技史上最大“流产项目”。
对于苹果放弃造车的消息,雷军2月28日也在微博发文称:“看到这个新闻,非常震惊!我们深知造车难度,3年前依然做了无比坚定的战略选择,认认真真为米粉造一辆好车!”
报道称,“泰坦计划”内部的一些员工将转移至苹果公司的AI部门,而从事汽车硬件工作的其他员工可能会被裁员。《华尔街日报》则称,苹果已结束了其长达10年的努力,这一努力曾被视为有可能改变汽车行业。在“造车”经多年转型后,苹果面临的难度不断增加,该公司此前已耗资数十亿美元,试图赶超特斯拉(TESLA)在这场“电动车变革”中的领导能力。
他认为,从眼下竞争格局来看,智能汽车目前的主要战场在中国,但苹果的战略布局在过去几年里出现了较大偏差,叠加强敌扎堆,内卷严重,很多企业利润微乎其微。从经营的角度来讲,贸然进入这样一个竞争格局,不符合苹果和投资人的利益。“苹果取消造车是颠覆式创新的技术时机未到,或是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是阶段性暂时放弃,可能是当下的无奈‘优选’。”
文章指出苹果并未放弃造车,而是明晰了其智能车的规划与发展路径,计划在两年内推出原型车。文章还介绍了苹果汽车的第一性是切割时代的智能车,强调了苹果式的审美理念与文化对产品的影响。文章讲述了自动驾驶的重要性,以及苹果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发展和转变。
不过,苹果电动汽车项目进展并不顺利,不断经历人事动荡、项目延迟、调整目标等一系列挑战。苹果这一造车计划被视为有可能改变汽车行业。有报道评价,苹果公司放弃了长达十年的造车努力,也放弃了该公司历史上最雄心勃勃的项目。
也有可能是意犹未尽,雷军今日下午再次蹭起了苹果,并打起了营销的主意。雷军在微博发文称苹果退出造车后,苹果用户选购智能电动车,小米SU7 肯定是最好的选择。
一位曾参与苹果造车的苹果前员工向财新分析,苹果在造车领域萌生退意已久,“电动车市场已经太卷了”,2023年特斯拉在全球电动车市场实施价格战,挤压了几乎所有汽车企业的利润空间。2024年,特斯拉竞争对手RIVIAN也在2月宣布裁员10%。
股价反映了资本市场对于苹果造车的态度,放弃或许是及时止损。从2014年首次被媒体报道筹备造车至今,苹果公司没有拿出足够创新的汽车技术和产品,反而内部汽车团队几经重组和战略转变。
理想汽车CEO李想则指出,“苹果放弃造车,选择聚焦人工智能是绝对正确的战略选择,时间点也合适。”他认为,“人工智能会成为所有设备、服务、应用、交易的最顶层入口,苹果的必争之战。且汽车大获成功的必要条件仍然是人工智能。”
而理想汽车CEO李想认为,苹果放弃造车,选择聚焦人工智能是绝对正确的战略选择,时间点也合适。李想认为,做成了汽车,大获成功,苹果会增加2万亿美金的市值,但是汽车大获成功的必要条件仍然是人工智能。汽车的电动化是上半场,人工智能才是决赛。
于苹果而言,放弃造车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在特斯拉以及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备受消费者关注的当下,苹果汽车2026年甚至2028年投放市场显得过于迟缓,从产品本身的角度来看,2028年绝大多数车企将实现旗下多数车型的电动化,苹果汽车很难像IPHONE般带给行业颠覆性的体验,试图迎头追赶制造工艺、技术迭代多年的特斯拉们也并非易事。
虽然苹果放弃了造车项目,但或许这才真正有利于推进苹果在汽车领域的竞争力。因为2014年发布的CARPLAY车平台才是苹果在汽车领域的核心竞争力。苹果只有放弃自己造车的计划,才能打消主流车企对苹果的顾虑,建立起真正的合作信任。
苹果放弃造车转向AI,晚了吗?

流动版 | 完全版
论坛守则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条款 | 私隐条款 | 免责声明 | 网页指南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免责声明 : 88iv设立此一网站,旨在以最快捷的方式为公众人士提供清楚准确的最新资料,但在整理资料及编写程式时或会有无心之失。故88iv特此声明,此一网站所载的资料如有任何不确之处、遗漏或误植错字,并引致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或亏损,88iv概不负责,亦不会作出任何赔偿(不论根据侵权法、合约或其他规定亦然)。此外,88iv并不保证本网站所载的资料乃属正确无误及完整无缺,亦不担保可以及时将资料上网及内容适合有关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