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此页

新闻热点

SVB︱美媒:矽谷银行CEO抛售股票接管前数小时如期发年终奖金 @ 2023-03-14T20: 返回 新闻热点
关键词:矽谷银行 倒闭 美国
概念:美国矽谷银行倒闭
美国矽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 SVB)在美国时间3月10日宣布倒闭,不过,事件似乎已看到曙光。最新消息是,矽谷银行新任执行长TIM MAYOPOULOS表示,该公司已照常营业。
继美国矽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倒闭后,纽约州金融监管机构周日关闭了美国最大的加密货币签名银行(SIGNATURE BANK),为美国史上第三大银行倒闭案。这间银行倒闭是美国一周内倒闭的第3间银行,同样主要向加密货币放贷的商业银行银门(SILVERGATE)已于8日终止运营并清算资产。而第一共和银行(FIRST REPUBLIC BANK)加州的分行,近日出现了排队挤兑的人潮。
美国矽谷银行(SVB)倒闭,引发一连串美国中小型银行倒闭潮。台新金总经理林维俊今就两重点分析矽谷银行倒闭的原因,同时强调...
经济部长王美花上午出席立法院经济委员会,会前就美国矽谷银行在短短48小时宣布倒闭,重创美国股市,是否会冲击国内金融市场一事受访表示,这对台湾影响不大,会持续注意新创银行的发展。并指今天看到美国财政部发表意见,会确保存户的存款,我认为美国政府应该全力协助,因为这对新创产业影响很大,台湾跟美国还是有一些连结,但是受影响的主要还是美国的新创圈,美国政府已经跳出来说要解决这个问题,我想后续应该会有比较好的结果。
美国矽谷银行倒闭后,纽约当局昨(12)日也火速关闭了支持加密货币的“标志银行”,来避免连锁效应。针对这次倒闭风暴,美国政府紧急出手为矽谷银行倒闭事件止血,美联储祭出手段,宣布所有储户周一开始可获得全部存款。财政部长叶伦也跳出来喊话,强调政府不会纾困,且对美国健全的银行系统有信心。总统拜登昨日也发表声明,强调加强对大型银行监管,避免重蹈覆辙。
印度神童曾经预言,经济、金融等任何不切实际的东西,都会被时间打出原形,网友喊话,莫非美国矽谷银行的倒闭,是预言再次应验吗?银行倒闭潮导致欧洲投资人人心惶惶,英国政府首先介入,让汇丰银行以新台币37元,收购破产的矽谷英国分行,德国和法国官方也纷纷信心喊话,但现在爆出,倒闭海啸第一排的踩雷苦主,是瑞典最大的养老基金ALECTA。 ▲美国矽谷银行倒闭,许多储户都很伤脑筋。(图/翻摄自ABC NEWS) 美国矽谷银行一夕倒闭,伤脑筋的可不只银行储户,矽谷股东证实,已经集体对自家CEO 和财务长提出诈欺诉讼,而倒闭海啸第一排的踩雷苦主如今现身。瑞典最大的养老基金ALECTA 是矽谷的第4大股东,一共对已经倒闭的2家银行,矽谷SIGNATURE BANK以及据信将是下一个倒闭的第一共和银行,挹注投资约新台币623亿,ALECTA惊传1次踩3个大雷,欧洲人心惶惶。 ▼瑞典最大的养老基金ALECTA 是矽谷的第4大股东,成为最大苦主。(图/翻摄自YOUTUBE) 德国和法国当局信心喊话,强调自家金融体系没有危险,毕竟欧洲多家银行股价已经应声重挫,英国政府和监管机构也介入寻求对策。 ▼德国和法国当局对民众信心喊话,强调自家金融体系没有危险。(图/AP) 欧洲最大的银行,汇丰银行已同意收购,以象征性的1英镑约新台币37元,收购宣告破产的矽谷英国分行降低冲击,网友表示,这波银行倒闭潮,似乎印证印度神童的预言,经济、金融等任何不切实际的东西,都会被时间打出原形。
美国加密货币友善银行 SILVERGATE 在 9 日宣告倒闭,接着矽谷银行(SVB)也在 11 日破产倒闭,被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接管,理财畅销书《富爸爸穷爸爸》作者罗伯特清崎(ROBERT KIYOSAKI)在 11 日宣称,第 3 家银行也即将倒闭:
美国矽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 SVB)上周五突倒闭,影响恐蔓延全球。英国天空新闻(SKY NEWS)周日称,矽谷银行英国分行SVB UK的董事局在周末接触英国主要借贷人包括巴克莱银行和莱斯银行,寻求紧急收购。报道指,大行只有24小时拯救英国SVB,英国央行英伦银行正准备启动该银行破产程序。英国财政大臣侯俊伟称,SVB在英国市场占有率不大,倒闭不会危及英国金融系统,但对科技和生物科学行业或造成重大威胁。他又称,正与首相辛伟诚和英伦银行行长贝利商讨,避免美国SVB的倒闭影响英国分行或将损失减至最低。
美国矽谷银行(又译硅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SVB)3月10日倒闭后,美国监管机构13日再宣布关闭SIGNATURE BANK(签名银行)。事件持续发酵之际,前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把美国经济问题归咎于现任美国政府,甚至预测美国将出现“比1929年更大、更严重的大萧条”。
3月9日,美国矽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遭遇挤兑,大批储户得知该行蒙受了损失,一日之内要取走420亿美元,这约占该行存款总额的四分之一。矽谷银行随之宣布破产,酿成美国史上第二大规模的银行倒闭事件,监管机构被迫采取紧急措施,努力阻止事态恶化。《华尔街日报》的RACHEL ENSIGN解释了这场危机的起因、影响以及接下来可能发生什么。封面图片来源:PRESTON GANNAWAY FOR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TRIMVIRA免疫学公司商业长威廉斯说,情势相当严峻,生技公司敬重矽谷银行,不管是在商业面,还是投银面。一名知情人士告诉路透,少了矽谷银行,生技公司的资金来源将更少,可能减少产品组合。矽谷银行倒闭对整体生技业的冲击还要一段时间才能明朗,因为矽谷银行未上市借款人的申报要求都不同。美国矽谷银行倒闭,不仅重创全球金融股、新创圈。欧新社
矽谷及金融界人士吁联邦政府推动由另一家银行承担矽谷银行的资产及债务责任。报道指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将为每名存户提供高达25万美元的保险,但矽谷银行的存户大部分拥有超过该款额的存款,包括大量初创公司,外界忧矽谷银行倒闭可能引发科技行业大规模倒闭及裁员潮。加州州长纽瑟姆说,所有人正与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合作,希望尽快稳定情况。
矽谷银行的母公司矽谷银行金融集团(SVB FINANCIAL GROUP)在今年3月9日暴露钜额亏损,其后更增资失败。3月10日,美国监管机构关闭矽谷银行,并由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接管银行存款,成为美国金融史上第二大银行倒闭事件。
(中央社记者谢方?台北2023年03月13日电)曾为科技创投最爱的美国矽谷银行,因流动性不足倒闭遭接管,震动全球金融股。国泰世华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启超认为,矽谷银行事件并非雷曼翻版,但在此事影响下,不排除美国联准会3月仅升1码。美国矽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 SVB)倒闭遭到政府接管,被视为金融海啸后最大银行业危机,市场不仅高度关注金融圈后续是否引发传染效应,更让市场对美国联准会(FED)利率决策预期有大幅转弯。林启超指出,矽谷银行倒闭主因在于资产负债管理不当,观察矽谷银行经营模式,资金来源有逾8成来自存款,投放于科技新创企业等其他商业融资及中长期债券部位加总则逼近9成,“资产负债错配,最怕的就是存款流失”。矽谷银行倒闭后,市场一度忧心如雷曼风暴翻版,不过林启超分析,矽谷银行规模小,仅为第一大银行JP MORGAN(摩根大通)规模的5.8%,且美国政府在第一时间即出手接管,因此矽谷银行事件被形容如雷曼般的系统性风险,他认为言过其实。不过,林启超指出,矽谷银行倒闭反映出过去1年美国暴力升息的货币政策递延冲击逐渐显现,信贷政策趋紧、货币供给减速,连带使企业筹资成本及
美国矽谷银行10日倒闭后,被拿来和2007-2008年金融海啸第一家倒闭的贝尔斯登投资银行(BEAR STERNS)相比,外界忧心这是否意谓2008金融危机将重演。 路透社
[NEWTALK新闻] 美国矽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 SVB)停牌交易后宣布倒闭,创下自 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银行规模最大的倒闭事件。一名匿名的矽谷银行员工 13 日透露,导火线正是因为执行长贝克尔(GREG BECKER)公开表示“为了要抵销亏损”,抛售股票已筹得资金,引发了客户不信任,抢先把资金提领出来,进而导致银行倒闭。 综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 、美财经网站《 CNBC 》报导,矽谷银行以跳楼大拍卖的方式,抛售了 210 亿美元的债券,造成 18 亿美元实际亏损,于是矽谷银行表示,将透过出售股票的方式筹集 23 亿美元,以弥补与债券出售相关的损失,矽谷银行更发信给 VC 基金大老求不要取款,消息一出,矽谷银行股价随即崩跌 60%。 员工对于银行高层私下筹资时,公开承认银行财务困难感到震惊。匿名员工痛批“你经营了 40 年,却告诉我你不能私下筹集到 20 亿美元?这绝对是极为愚蠢的”。 对此,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领导力研究所(CELI)的首席执行长索南菲尔德(SONNENFELD)认同该说法,就像“有人点燃了火柴,银行大喊‘火’”。更

流动版 | 完全版
论坛守则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条款 | 私隐条款 | 免责声明 | 网页指南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免责声明 : 88iv设立此一网站,旨在以最快捷的方式为公众人士提供清楚准确的最新资料,但在整理资料及编写程式时或会有无心之失。故88iv特此声明,此一网站所载的资料如有任何不确之处、遗漏或误植错字,并引致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或亏损,88iv概不负责,亦不会作出任何赔偿(不论根据侵权法、合约或其他规定亦然)。此外,88iv并不保证本网站所载的资料乃属正确无误及完整无缺,亦不担保可以及时将资料上网及内容适合有关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