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关键词:发债 陈茂波 |
概念:财政预算案 , 陈茂波称不急 |
陈茂波指,目前不急于发债,会视乎经济、利率走势等,决定何时发债。(港台图片) |
陈茂波:发债拨一定比例优先予强积金投资 非忧反应不好 |
下个财政年度(2023/24)继续录得财政赤字,政府拟未来几年每年发债650亿元。陈茂波指,内地今年经济增长至5%,东南亚经济增长主亦是高单位数字,欧美过去因为疫情及地沿政治相当困难,相信“捱过去”后会回复增长。他认为,本港过去两年经济增长受打击主要因为疫情,令投资气氛变差,但这些因素一路转好。 |
【15:07】陈茂波指,上年经济环境不好,GDP下跌3.5%。股市楼市都下跌,企业投资都很审慎。预计今年经济会比去年好,2023年预计GDP增长约为3.5%和5.5%之间。 |
N预算案提到未来5年,政府每年拟发债入帐约650亿元。陈茂波解释新发债的规模确比以往大,但政府有相应的能力举债,适当运用市场资金来支持经济发展是值得做的事。他又说,预早列明发债的规模及时间等细节,有助释除外界疑虑,有利债券市场的发展,但强调现时财政储备相当稳健,发债并不急于一时,会按计划进行。 |
至于未来5年政府基建和工务工程平均每年涉资过千亿元,政府计划每年发债约650亿元,以管理现金流。陈茂波表示,政府有一定财政储备,目前不急于发债,会视乎经济、利率走势等,再决定发债时机。他又提到,当利率较高时,可以将债券年期缩短,加大政府财政弹性。 |
陈茂波说,本港未来有“三铁三路”等大型基建涉不少投资,但强调发债与交椅洲人工岛项目“不是挂钩”,后者在谘询公众后再讨论。 |
根据陈茂波的说法,“香港应善用发债的空间,以支持和加速经济发展,并创造容量、投资未来,让市民更早分享发展成果。”跟据陈最新提出的指标,指现时政府的未偿还债务相对于本地生产总值4%,未来有空间进一步发债,预计到2027/28年中期预测的尾段时,相关比率仍会低于百分之十。 |
投资,经济,实体词,地域及地区,香港,投资,股票,港股,实体词,经济数据及调查,通胀,实体词,行业,金融,实体词,外汇货币,人民币,实体词,产品,投资,投资产品,基金,投资,投资产品,债券,实体词,人物,陈茂波,实体词,香港政府及法定机构,财政司,实体词,退休规划产品,强积金,实体词,物业,国际金融中心,实体词,可持续投资,绿色金融,实体词,债券种类,IBOND,实体词,基金种类,私募基金 |
陈茂波指,政府一直通过发债促进本地债市发展,以及达致其他政策目的,例如普惠金融、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等,目前政府的未偿还债项持续处于低水平,现时只占本地生产总值4%,远低于大部分其他先进经济体,因此香港应善用发债的空间,以支持和加速经济发展,未来会致力维持政府债务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率在相对较低水平,预计到2027/2028年中期预测的尾段时,相关比率仍会低于10%。他强调,会继续恪守量入为出的财政纪律,发债所得的资金不会用作支付经常开支。 |
预算案看好今年经济增长,不足为奇,但之后4年香港能否一如当局预测,平均每年都有3.7%增长,其实存在不少变数。一方面,创科等新兴产业发展需时,难以指望数年间成为经济重要引擎;另一方面,环球经济前景不明、地缘政治风诡云谲,香港再出发,无法保证一帆风顺。预算案所作的中期财政预测提到,倘若经济增长符合预期,库房收入回升,除了2023/24年度,相信之后4年政府都可录得盈余,惟这是以政府年年发债650亿元为前提;若不发债,不排除财赤状况持续3、4年。陈茂波提到,过去几年抗疫开支很大,今年政府开支占GDP约25%。相比之下,数年前有关比例大约只是两成左右。政府有必要在不损民生下,尽量压缩开支,工程严重超支等乱象,更要设法控制。 |
陈茂波在本台节目《星期六问责》表示,发债可以推动债券市场发展,而参考过其他地方,发债所得款项可用作投资,回报不错,同时本港的未偿还债务占本地生产总值相当低,处于极安全的水平,因此认为发债的做法划算。但他指出,发债要看时机,如息口高,就可能减少发债或年期较短。 |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公布2023至24财政年度财政预算案,汇丰表示欢迎,料政府公布的多元化措施可望加快香港经济复苏,包括延长“中小企融资担保计划”下各项担保产品的申请期限、宽减利得税,以及优化“商业数据通”,并有信心相关措施能够吸引更多国际人才和投资者。 |
另外,财政司长陈茂波昨出席两个电台节目时表示,有不断检视储备,若盈余太多,等于将社会的资源抽进政府,强调需适度平衡,“不应为储钱而储钱”。对于《财政预算案》建议成立“基础建设债券计划”,他解释发债考虑是本港过去几年面对赤字,而未来多项基建冀能如期上马,按平均每年逾千亿元工务开支,发债有助管理现金流,强调“得来的钱是投资未来”。 |
财政司长陈茂波发表2023至24年度财政预算案,当中继续维持派发消费券、宽减利得税、薪俸税及差饷,以及补贴电费和交通津贴等,合共支出逾600亿元。虽然今年整体经济环境亦有望改善,但预算案并未有显眼的开源收入,主要是预期个人及利得税收入增加6.4%,印花税及卖地收入增长两成多,新增收入是向马会征收24亿元额外足球博彩税,其余又再靠发债。若经济及投资市场未如预期般改善,2023至24年度财政赤字高于预期的544亿元机会甚大。 |
杜耀明撰文质疑陈茂波的上述预测。杜指去年香港经济GDP出现3.5%负增长,衰退已成定局,“主要由于货物出口下降14%,楼价及物业交投量分别下降15%及40%,同时整体投资下降8.5%。” |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发表疫后首份《财政预算案》,面对回归第二大财政赤字,他指今年采取“中间偏松”的财政政策,但若仔细审视《预算案》内容,不难发现其财政策略实际上是中间略紧,尽可能在开支上节流,并设法在不开征新税项之下开源,甚至不得不提高发债水平,务求尽快控制开支,令财政储备回复稳健水平,又能投放适当资金投资未来,为高质量经济发展布局。 |
|
|
|
免责声明 :
88iv设立此一网站,旨在以最快捷的方式为公众人士提供清楚准确的最新资料,但在整理资料及编写程式时或会有无心之失。故88iv特此声明,此一网站所载的资料如有任何不确之处、遗漏或误植错字,并引致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或亏损,88iv概不负责,亦不会作出任何赔偿(不论根据侵权法、合约或其他规定亦然)。此外,88iv并不保证本网站所载的资料乃属正确无误及完整无缺,亦不担保可以及时将资料上网及内容适合有关用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