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此页

新闻热点

存保会检讨保障上限明年次季谘询- 20221221 - 经济 @ 2022-12-22T08: 返回 新闻热点
关键词:港人 储蓄 习惯
概念:家用习惯港人平均 , 存保会储蓄安全感调查
调查显示,近七成(68%)受访者表示有储蓄习惯,按年上升5个百分点。在多个因素影响下,包括政府发放消费券、港人减少外游和外出娱乐消费等,有储蓄习惯的受访者每月平均储蓄金额较去年上升一成七至7,700元。此外,近六成(59%)认为储蓄的首要目的在于“应付不时之需”,比率较去年大幅上升20个百分点,为5年调查以来最高。
存保会连续第五年进行香港人“储蓄安全感”指标调查,今年于8至9月访问1,005名成年人,并对301名18至29岁年轻港人进行深入意见调查。结果显示,68%受访者表示有储蓄习惯,较去年升5个百分点。每月平均储蓄金额较去年上升一成七至7,700元,主因包括政府发放消费券、港人减少外游和外出娱乐消费等影响。八成二储蓄方式将款项放在银行,较去年增近十个百分点。
刘女士补充说:“新冠疫情对经济民生造成持续影响,调查结果反映面对经济不明朗的因素,市民的危机意识及所需安全感亦不断提高。整体而言,储蓄始终是‘安全感’的重要来源,而稳健的储蓄方式,例如银行存款较以往更受推崇。虽然不少受访者对个人储蓄状况较审慎,但整体港人的储蓄习惯及能力均有所回升,可见大家已逐渐适应新常态下的挑战,开始重新调整储蓄习惯及目标。相信只要港人继续坚持有计划及有纪律地储蓄, 加上存款保障计划为银行存款提供法定保障,大家一定可以更加安心储蓄,做好准备,迎接未来。”
本港经济受疫情及环球形势影响,港人理财转趋审慎。香港存款保障委员会(存保会)调查发现,近68%受访者有储蓄习惯,是3年疫情以来最高,每月平均储蓄金额亦按年增近17%至7,700元,惟储蓄带来的“安全感”评分则跌至51.4分的5年低位。存保会指储蓄是“安全感”的重要来源,不排除会有更多人从投资转投储蓄,息率上升时或将存款转做定期收息。
存保会委托中大香港亚太研究所,于8月至9月访问1005名18岁或以上港人,受访者平均认为,拥有约59万元储蓄才能获足够安全感,金额较去年49万元升逾两成。就现时储蓄所带来的安全感评分,亦按年微跌1.8分至51.4分,录5年来低位,反映不少市民拥有危机意识,认为目前环境下要增加储蓄才能安心。
今年投资市场表现欠佳,郑宏泰认为,投资环境包括股票市场及物业市场重大变动,会牵动市民储蓄习惯,当股市大跌时,相比去年,明显更多市民增持现金避险。市场预测明年市况有望好转,他提醒,市民若投放资金在存保会不保的产品会有风险,投资可升可跌,须留意相关风险。
香港存款保障委员会第五年进行港人“储蓄安全感”指针调查,结果显示,在疫情持续近5年、环球经济下滑及国际政局不稳的阴影下,68%香港人有储蓄习惯,较去年上升5个百分点,冀以此应付不时之需。但今年个人现时储蓄为港人带来的“安全感”评分,微跌至51.4分,录得5年以来低位,其中近三成港人的个人“储蓄安全感”略嫌不足,自我评分低于50分。

流动版 | 完全版
论坛守则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条款 | 私隐条款 | 免责声明 | 网页指南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免责声明 : 88iv设立此一网站,旨在以最快捷的方式为公众人士提供清楚准确的最新资料,但在整理资料及编写程式时或会有无心之失。故88iv特此声明,此一网站所载的资料如有任何不确之处、遗漏或误植错字,并引致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或亏损,88iv概不负责,亦不会作出任何赔偿(不论根据侵权法、合约或其他规定亦然)。此外,88iv并不保证本网站所载的资料乃属正确无误及完整无缺,亦不担保可以及时将资料上网及内容适合有关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