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此页

新闻热点

为什么说中国经济这次放缓与以往不同? @ 2022-05-21T08: 返回 新闻热点
关键词:经济 中国 胡锡进
概念:北京上海 , 经济胡锡进
胡锡进本月初罕见发文质疑当局动辄封城,认为已冲击经济发展并产生民怨,但他随后删除文章;15日他又发文表示,中国4月份的经济状况可以用“怵目惊心”来形容,“对这些数据,中央政府一定更看到了……只要经济而不顾人民生命健康,在中国行不通;只要抗疫而不记经济和其余,也决不会是中国的风格。”
《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今日(15日)在个人微博表示,受疫情影响,中国4月部分经济数据看着触目惊心,中国政府一定看到了,“中国怎么可能让北京上海这样的中心城市隔三差五反反复复搞封控,”胡锡进认为,中国是经济发展和防控全都要。
据中央社引述胡锡进称:经济触目惊心,怎能让北京上海反复封控。据胡锡进还说,这些社会成员看了很不舒服的经济数据,中国中央政府“一定更看到了”。而“只要抗疫而不记经济和其余”,绝不会是中国的风格。
在封城之前的过去两年,上海一直是中国内地防疫的模范生,上海所主张的“陶瓷店里抓老鼠”的精准防疫堪为防疫的一股清流,深深博得许多人的认同。这正是近年来中国内地舆论场上“沪吹”文化现象之所以能够流行的原因。但没想到的是,迄今一个多月的封城不单让上海遭受巨大的经济社会发展损失,而且改变了世人对于上海的认知,许多人谈起上海都有一种五味杂陈之感,上海多年以来辛苦积累的良好声誉大打折扣。正因这样,在上海快要解封之际,总结上海封城期间的教训,对于上海乃至整个中国内地今后的防疫模式选择来说,都具有现实意义。
上海封城造成的经济下挫,刚好遇到美国联准会调升利率,双重负面冲击是全球经济复苏最大的威胁,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振兴经济的大作战是影响全球经济安危的头等大事,我们期待中国经济能够尽速达成“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的三稳目标,重回稳定前行的轨道。
最近,胡锡进几乎每天都在满怀忧患感地谈论中国经济,比如5月15日,他发表了《4月一些经济数据很刺眼,必须重视但不夸大它们的趋势意义》,称只要经济而不顾人民生命健康,在中国行不通;只要抗疫而不计经济和其余,也决不会是中国的风格。5月18日,他又力挺民营经济和平台经济,称《此时的中国,更要团结向前看》,等等。
笔者认为,胡锡进称中共“鱼和熊掌都要”的言论实在荒唐,此时的中共,跟当年力推改革开放的中共早已天差地远。现在中共的施政着重于管控人民,而非复苏经济,否则怎敢对经济领头羊的上海痛下如此毒手呢?其实中共若真要全力发展经济,只要一声令下,荒野都能瞬间变成繁华都会;但是对那些高官而言,当今唯有力阻疫情扩散,才能赢得底下官员、甚至全体民众的支持与拥戴,进而巩固自身权力,而即便清零政策毫不可行,高官们仍旧固执地认为,宁可牺牲经济与人民生存权,也要突显政府对防疫的重视。
经济数据触目惊心 胡锡进:中国怎可能让北京上海反覆封控
胡锡进今天(16日)甚至直指“清零政策”,“中国怎么可能让北京上海这样的中心城市隔三差五反反覆覆搞封控,经济不要了,税收断崖下跌就印票子,企业爱倒闭不倒闭,老百姓没收入就喝西北风,我们的国家怎么可能会允许那样的情况发生!”
中共坚持防疫“清零”政策,动辄封城的做法冲击经济发展,并引发民怨。中国大陆4月多项经济数据恶化,前《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含沙射影指责北京上海反覆搞封控,“经济不要了”,引起网民热评。
中国官媒《环球时报》前总编胡锡进15日在微博发文称,中国4月经济数据看了令人“触目惊心”。他说,“中国正在探寻动态清零针对奥密克戎(OMICRON)的递进版”,经济与防疫“鱼和熊掌都要”。
中国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罕见一改中共喉舌立场,不仅发文质疑当局清零政策,还说四月经济情况简直怵目惊心,更提到当局怎么可能让中心城市,北京、上海反覆搞封控,不要经济,拐弯抹角评论防疫政策。也因为疫情严重,中国相继延后或取消六项体育赛事,包含延后杭州亚运、成都世大运,更放弃亚洲杯足球赛主办权;另外香港有专家预测,两周后恐怕会爆发第六波疫情。

流动版 | 完全版
论坛守则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条款 | 私隐条款 | 免责声明 | 网页指南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免责声明 : 88iv设立此一网站,旨在以最快捷的方式为公众人士提供清楚准确的最新资料,但在整理资料及编写程式时或会有无心之失。故88iv特此声明,此一网站所载的资料如有任何不确之处、遗漏或误植错字,并引致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或亏损,88iv概不负责,亦不会作出任何赔偿(不论根据侵权法、合约或其他规定亦然)。此外,88iv并不保证本网站所载的资料乃属正确无误及完整无缺,亦不担保可以及时将资料上网及内容适合有关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