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此页

新闻热点

有市民称消费券买食物帮补家计 电器店称顾客较愿花钱 @ 2022-04-09T16: 返回 新闻热点
关键词:消费券
概念:市民套现消费券
【$10000电子消费券/消费券2022/消费券申请资格/更新资料/补交资料/遗失八达通/合资格人士】首期消费券5,000元于昨日(7日)派发,社交平台上随即涌现大量声称可套现的贴文。有FACEBOOK群组中出现多个贴文指有实体店可为市民套现消费券,大部份指套现现金价格约为九折至九五折。
【消费券套现】新一轮消费券计划已向逾630万市民发放,不过就在网上讨论区则出现多个消费券套现方法。同时,TVB节目《东张西望》假装想套现消费券人士“放蛇”,并请教专家交易到底是否合法。
大律师陆伟雄表示,政府推出消费券的目的是让市民消费,如有人合谋套现消费券,即不是真正消费,属合谋诈骗政府,最高刑罚为监禁14年。他说纵使套现过程有消费,如先买货品,再出售给消费券收购人,“暗渡陈仓,利用消费去套现”都不是真心消费,也属违法。他说可用客观环境推论真假消费,例如有人用消费券购物,极短时间内转售,时间可成证据,推论其并非真心消费。他又说,若有人交易已领消费券的八达通卡,当中不涉消费行为,同属犯罪。
警方以欺诈罪拘捕3名男子,他们涉嫌用折扣价以现金套现“消费券”,利用当中差价谋利。 警方表示,近日留意不断有人在社交平台卖广告,以八至九折价钱,为市民的消费券兑换现金,调查后发现有关人士会相约市民到指定地点,提供店铺付款码,以现金兑换消费券,警方锁定3名曾刊登广告的人士,派员假扮有兴趣兑换的市民,昨日在旺角、深水埗及将军澳拘捕3名33岁至45岁、报称是店铺东主及售货员的男子。 西九龙总区重案组署理总督察林子鎌表示,不排除有更多人被捕,会追查任何曾与被捕人士以消费券兑换现金的人士,又指这宗案件涉及不同支付平台,会与支付平台联系,有需要会冻结帐户及将商户列入黑名单。 警方表示,消费券计划列明用于本地消费,市民如果连同商户以不法手段制造假交易纪录,合谋商户套现消费券,可能干犯串谋欺诈罪。
【消费券2022/八达通/支付宝/WECHAT/TAP&GO/$1万元电子消费券】新一轮电子消费券计划首期5000元今日(7日)正式发放,不少使用八达通登记的市民都急不及待拍卡领取,而其余3种支付工具则会自动收到。有网民收到消费券后即发帖询问大家会如何使用,有人已即时替“网上购物车”埋单,亦有网民打算买礼品卡“套现”,待日后使用,惟有网民提醒要留意礼品卡种类及细节,“APP STORE GIFT CARD买唔到IPHONE㗎”。
被捕男子报称是店铺东主及售货员,会带套现市民到指定地点或实体店,用店铺付款码兑换消费券,赚取差价。警方指,会追查曾兑换消费券人士,并会与支付平台作联系,有需要时会冻结相关帐户及列入黑名单,并提醒市民消费券列明,只可以用于本地零售、餐饮和服务业商户的实体及网上店铺,不能兑换现金或其他受禁制的用途。
警方派出探员,假扮有意套现消费券,先后在旺角、深水埗及将军澳成功引出疑犯,并采取拘捕行动。涉事的3名疑犯年龄介乎33至45岁,报称为店铺东主及售货员,均涉干犯欺诈罪,协助市民套现消费券,并追查曾套现消费券的人士,不排除有更多人被捕。
港府早前在《财政预算案》宣布再推电子消费券,金额为1万港元,并于4月分批向市民派发。近日有人似看准财路,配合本月消费券在网上发贴,推出“现金套现”,惟兑换率似乎强差人意,观乎贴文所指,套现5,000港元消费券,1人可获3,500港元现金,而4人同行则每人获3,980港元。“现金套现”贴文遭网民一致批评“食水咁深”、“4人成团每人都要蚀一千”。
不少基层市民会利用消费券购买粮食和日用品,无意以折扣价放售消费券“套现”,但有劏房居民早前因担心“全民强检”购入大批粮食,住所已无任何位置存放食品和日用品,因此有意放售消费券“套现”,也有社工称露宿者以消费券购买货品后只能放于街头,担心被控阻街,平日光顾的廉价食肆也多数以现金收款,估计因此倾向接受“套现”。
(星岛日报报道)消费券今天开始发放,随即衍生另类“套现”商机,本报记者“放蛇”揭发,有商户透过社交媒体游说市民前往其店铺使用消费券购物,继而支付现金九折回收产品,似欲“走法律罅”无本生利;有人则表示可陪同市民在商场购买指定货品,之后以八五折收购产品,声称是合法交易。有大律师指出,若有人和他人达成协议,使用消费券购物后再收取现金出售产品,双方均涉嫌欺骗政府,或干犯欺诈罪行,市民勿以身试法。
以消费券购买现金券是最常见的“增值”方法。近日各大商户均有推出现金券多买多送优惠,假设为买1,000元送50元,立即增值5%,同时可延长消费券使用时限多几年。另外,有市民甚至在二手买卖平台转售现金券作套现,但留意转售通常要“打折”,建议自用作日后消费更加实际。
首轮5,000元消费券发放后,社交网站涌现大批帖文,声称可助市民套现,有商户明言可以9折至95折回收消费券,之后即场“折现”。政府强调消费券不可兑换现金,去年至今已将廿多个怀疑套现个案转交执法机构跟进
政府于去年推出消费券计画时,已表明禁止市民将消费券套现。财政司长办公室财政预算案及税务政策组主任王学玲曾表示,消费券不可以套现,支付平台的营办商会监察交易,如出现假交易、合谋诈骗等情况,营办商会调查之余,亦可能会将商户列入黑名单,涉及违法行为时将交予执法部门跟进。她又提醒市民,不要将电子银包的帐户作出买卖,因当中涉及个人资料,或会有其他风险。
另一家出售评级纸币的店铺负责人说,不少市民买入评级纸币作投资,又指上轮消费券期间,有客人要求店家收取比物品售价更高的消费券,如购买价值一百元的物品时,向该店要求在八达通扣款一千元,并帮忙“套现”九百元,他拒绝并在往后交易前,声明不作“套现”。
5,000港元电子消费券首日派发,社交平台已涌现大量“套现”广告,声称可9折收购市民的消费券,有律师提醒若双方涉嫌欺骗政府,或干犯欺诈罪行。有关注基层组织指出,对基层市民而言套现有一定吸引力,更有街坊以9折的价钱向业主支付租金,认为相较消费而言,“无钱瞓街”才是最大的忧虑。

流动版 | 完全版
论坛守则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条款 | 私隐条款 | 免责声明 | 网页指南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免责声明 : 88iv设立此一网站,旨在以最快捷的方式为公众人士提供清楚准确的最新资料,但在整理资料及编写程式时或会有无心之失。故88iv特此声明,此一网站所载的资料如有任何不确之处、遗漏或误植错字,并引致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或亏损,88iv概不负责,亦不会作出任何赔偿(不论根据侵权法、合约或其他规定亦然)。此外,88iv并不保证本网站所载的资料乃属正确无误及完整无缺,亦不担保可以及时将资料上网及内容适合有关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