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此页

新闻热点

“前高管”:花呗放贷风险转嫁市民 @ 2020-11-05T12: 返回 新闻热点
关键词:蚂蚁
概念:马云花呗 , 蚂蚁上市触礁
黄奇帆的言论在蚂蚁上市被暂缓后再度被炒热,有内地传媒亦指,事实上蚂蚁的主要业务由支付业务、消金业务、财富业务三大部分组成。其中消金业务最为重要,2017年“花呗”及“借呗”的总利润为95亿元,当年蚂蚁的税前利润是131.90亿元。报道更称,现时内地的借贷平台普通都有“爆雷”情况出现,唯一能让人放心的就是“花呗”及“借呗”,令其成为蚂蚁营收最重要的元素,“目前90后几乎都差‘马爸爸’的钱,这已经成为一个事实”。
黄奇帆在峰会上说:“马云几千亿花呗、借呗,钱从哪里来?先银行贷款,再发ABS(ASSET-BACKED SECURITIES,资产担保证券)。花呗、借呗30多亿资本金搞到了3,000多亿,放大了100倍。”他进一步解释,“花呗”、“借呗”的贷款没有问题,因为将30多亿元,1比2点几放贷,银行给了他50亿至60亿元贷款,形成了90亿元左右;然后小额贷款公司再到资本市场上发ABS,由于市场没有规定循环多少遍,所以放了10亿贷款,无限地发ABS,只要循环3、4次,第一轮资产就收了回来。
蚂蚁上市触礁原因为何?许多投资者都心存疑问。靠支付宝起家的蚂蚁集团,近年大力发展信贷产品“花呗”、“借呗”等,令其信贷规模不断扩大,引起监管当局的注意。多个监管部门约谈马云等人,据悉,监管部门拟将蚂蚁视为金融控股公司,这能否支撑其新股上市逾2.4万亿元、仅次于阿里巴巴和腾讯(00700.HK)的高估值?
不过,想深一层,内地要草拟监管网络小额贷款文件,并非一日可成,而是经过长期的酝酿和筹备。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前重庆市市长、中国国际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在去年八月已经表示:马云的小额借贷公司的几千亿元“花呗、借呗,钱从哪里来?”他指马云用三十亿元资金搞出三千亿元的放贷,放大了一百倍,只是高杠杆放贷。
目前蚂蚁旗下开展“花呗”和“借呗”业务的两家子公司没有达到这一要求。办法施行后,蚂蚁在监管压力下要么补充资本,要么收缩信贷规模,以保证监管合规。
蚂蚁金服网贷的中心地舍阿里发迹地浙江就重庆,是因当年浙江整顿互联网金融冻结相关申请,马云在时任重庆市长黄奇帆鼎力帮助下,在重庆设两家网贷公司,分别对应着两个放贷产品“借呗”(重庆蚂蚁商诚小贷)和“花呗”(重庆蚂蚁小微小贷)。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花呗、借呗(两家公司资本额合计30多亿元)通过ABS的方式合计融了近3,000亿元,这近1:100的经营杠杆大大突破了人行的1:10与巴塞尔协议资本充足率的限制。
最后一篇文章更直言批评蚂蚁集团的金融产品“花呗”和“借呗”,指其利率没有按规定折算为年化形式;在“双11”等时期常常被设为付款的默认选择,客户很容易就“被贷款”;并透过APP强制获取客户通讯录等信息,若客户违约,催收公司往往向通讯录中的相关联系人催收,损害当事人权益。
此外,微贷科技平台营收占蚂蚁集团总营收的近40%,也是蚂蚁集团营收最大的单一业务,并且该比例正逐年提高。而微贷科技平台的主要商品为蚂蚁花呗和蚂蚁借呗、网商贷,2019年微贷平台贡献了蚂蚁全部营收的34.7%;今年上半年,这一业务营收占蚂蚁725亿元营收的39.43%。
从余额宝开始,再到花呗、借呗、相互宝等产品的相继推出,马云一直是金融创新的先锋。在马云的眼中,新金融的本质是什么?他认为,未来的金融体系的标准应该是“普惠、包容、绿色及可持续”,而背后的“大数据、云计算和区块链”等技术,能够担当起巨大责任。至于现今的金融体系,是工业时代的产物,是为解决工业化而设置的的金融体系。马云这一番话,被视为是新金融对旧金融的桃机,引发一众与会金融人士回应。
监管部门目前亦正聚焦审视蚂蚁最大收入来源、其借贷平台“花呗”及“借呗”从银行及其金融机构杠杆借贷予数百万客户的情况,并有意阻止借贷人透过蚂蚁平台,并已要求部份贷款人的资产组合需要符合日前起草的网络小额借贷监管规则。
官方亦于近日已不断“出口术”,包括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局长郭武平发文批评,花呗业务近似信用卡,但手续费高于银行,是“普而不惠”。人行旗下《金融时报》刊载的资深学者文章亦补充指,花呗及借呗年化利率达十五厘,高于银行的五至六厘,令“普惠”变“普贵”,该学者又指,蚂蚁基于大数据的信贷评审模型是“黑箱状态”,质疑对信贷决策是否有效,在市场过度竞争下恐增加整个行业的风险。
截至6月底的12个月期间,约5亿用户通过其旗下的花呗和借呗产品获得了消费信贷,大部分贷款的日利率为0.04%左右或以下,或按年率计算约15%;同期亦有超过2,000万的小微企业用户通过蚂蚁平台获得贷款,大部分年化利率约为11%,这几乎是从银行获得小额贷款平均利率的两倍。
紧接着,银监会颁布关于网路小贷业务的规定,要求网路小贷公司原则上不得跨省开展业务,正在上市的蚂蚁集团成为最重要监管对象。此外,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局长郭武平认为,有金融科技公司利用垄断地位收过高费用;蚂蚁旗下“花呗”、“借呗”侵害消费者权益,普而不惠。
一些金融业者表示,花呗、借呗,成就了蚂蚁集团的核心收入来源,但其杠杆过高,其他银行无法做到,蚂蚁是吃监管红利长大,最没有资格批评。
同样在2日晚间,银保监会会同央行联合发布《网路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包括蚂蚁集团的相关业务(如花呗、借呗)在内,网路小贷终于有了统一的监管办法。
另外一方面,即将上市的蚂蚁集团虽然津津乐道于为中小企业服务,但其上市公开说明书的数据已被专业人士摸得一清二楚,其以80%为消费贷款为主的盈利模式以及旗下“花呗”与“借呗”,亦让专业人士看到了隐藏的金融风险。
蚂蚁如今面临的监管挑战着实不小。正如苏筱芮所称,网络小贷牌照、消费金融牌照由银保监会管,金融控股公司归央行管,而蚂蚁目前的主要风险点就在网络小贷和金控这两个业态上,尤其是金控这块还有很多配套细则尚未公布,监管后续的手段中还有很多可发挥的空间。监管加码,对蚂蚁构成实质性冲击,尤其是花呗、借呗类业务将戴“紧箍”。

流动版 | 完全版
论坛守则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条款 | 私隐条款 | 免责声明 | 网页指南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免责声明 : 88iv设立此一网站,旨在以最快捷的方式为公众人士提供清楚准确的最新资料,但在整理资料及编写程式时或会有无心之失。故88iv特此声明,此一网站所载的资料如有任何不确之处、遗漏或误植错字,并引致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或亏损,88iv概不负责,亦不会作出任何赔偿(不论根据侵权法、合约或其他规定亦然)。此外,88iv并不保证本网站所载的资料乃属正确无误及完整无缺,亦不担保可以及时将资料上网及内容适合有关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