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点

旺报观点-释放流动性突显陆金管难处 @ 2013-12-25T04: 返回 新闻热点
关键词:钱荒
概念:3000亿元人民币 , 央行流动性
年关将近,中国各大商业银行面临新一轮资金紧张的局面,央行出手3000亿,但市场利率仍然继续上升,接连的"钱荒"最终是否会演变成另一场金融灾难引发关注。中国金融分析师任中道表示,银行肆意放贷到房地产导致"钱荒"在所难免,接连"钱荒"的危机令当局进退两难。
第一轮钱荒使得股市出现了崩盘式下跌。第二轮钱荒相对温和,且市场已经有了第一次钱荒的经历,因此股市虽然出现持续下跌,但未见恐慌。钱荒虽是近期股市下跌的主因,但并非唯一因素。经济下行压力隐现、改革预期见顶后回落以及债务风险时隐时现,这些也是近两周股市下跌的重要原因。因此,尽管钱荒可能过去,股市可能出现短期超跌反弹,但中期弱势仍然不会改变。
去年中共十八大后,包括近期召开18届三中全会,大陆一再强调,将让“市场在资源分配上扮演更具决定性角色”。在此要求下,大陆央行今年上演两出“钱荒”戏码,分别是上半年“620钱荒”及近日闹钱荒,两次形态类似。6月钱荒时,银行7天期回购利率一度飙至10.77%,本月23日则飙至8.84%;上次钱荒时,央行神隐4天再现,这次则近3周才开始市场操作。
新一轮钱荒,进一步突显银行资金结构扭曲及经济结构极待转型的问题。只有资金规划合理,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让资金成本真正反映投资风险与回报,钱荒才有望真正解决,内地股市始有望翻生,港股继而再突破。
免惊!分析师:中国钱荒只是短暂现象 高层不会容忍更高涨势
部分银行“钱紧”,并非整个银行体系“钱荒”,资金市场和社会公众没有必要因此而心慌。今年以来,国内市场的资金总量仍然充裕。前11个月,广义货币M2的同比增速已超过13%的既定目标,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分别已超过2012年全年的8.2万亿元和15.76万亿元。况且反映商业银行资金充裕度的超储率保持在2.0%至2.1%之间,表明银行体系整体流动性仍较为充裕。加之银行体系尚有逾1.5万亿元的超额备付,目前还不至于发生“钱荒”问题。连同今年6月,一些媒体曾炒作的所谓“钱荒”,只是部分银行的个别现象被人为放大和资金在银行间“空转”的因素,不代表银行体系资金紧缺。
《人民日报》旗下《国际金融报》则认为,“钱荒”凸显利率市场化步伐缓慢。该报分析,此次银行业的“钱荒”,与半年前的情景几乎一样,重点在于年关来临,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兑付出现困难,例如一年期产品的回报率通常都在5%以上,甚至可达10%,远高于同期的定存利率,故此很多理财产品实际上是“拆东墙补西墙”来渡过难关,造成“钱荒”频频。
中评社北京12月24日电/临近年末,银行又现“钱荒”迹象。19日,由于部分金融机构未能轧平头寸,银行间市场本币交易系统被迫延迟至17时收市,而不少品种加权利率均刷新了6月“钱荒”以来的纪录。其中,1个月回购加权平均利率跳涨至8.42%。与此同时,市场上还传出银行间同存违约的传言。为此,19至21日,央行连续通过SLO累计向市场注入超过3000亿元流动性,这显示银行资金面紧张的局面的确已经比较严重。
我国经济面临五大挑战:钱荒频现债务扩张等居中
2013年接近尾声。这一年里,虽然中国经济总体运行平稳,但经济下行、产能过剩、钱荒频现、债务扩张等挑战也不容忽视。如何解决好这些隐忧,直接关系到中国能否在2014年顺利完成重大而艰巨的改革任务。
    12月份,银行间市场再度被“钱荒”笼罩。20日,7天、隔夜、21天资金利率在盘中最高达到10%的两位数水平,而14天品种盘中更最高飙至12%,尽管如此,本次资金价格飙涨的程度要弱于6月份。这两次“钱荒”产生的原因是基本相同的,包含时间因素、外部市场干扰、市场传言和中国银行业自身的问题。以笔者所见,后者才是“钱荒”产生的真正原因,其他几个因素可看作是诱因或者只是发挥了干扰作用。但这两次“钱荒”所带来的正能量却是显而易见的:央行锻造出了流动性调控的升级版。
【陈智伟/综合外电报导】美股周一续创新高,加上中国人民银行(人行)重启逆回购注资纾解钱荒,激励亚洲股市午盘走扬,表征整体行情的MSCI亚太指数上涨0.2%。
外界在年底前关注中国两个行业的“钱荒”,一个是受政府反腐运动影响的礼品制造业,另个是受房地产泡沫威胁的金融业。这两种“钱荒”虽然起因不同,但都威胁到中国的经济发展。
券商指,上周五大户大手推低内银A股,以便于期货获利,但不排除内地股市今日会修正有关跌幅,惟钱荒未纾解,中港股市弹极有限。永丰金融研究部主管涂国彬称,内地年结前“水紧”属季节性因素,市场已有心理准备,料不会重复六月的钱荒,但承认投资者高位获利后未必急于重新入市,恒指本周或于22,800至23,000点徘徊。
同日货币市场的质押式回购利率(PLEDGE-STYLE REPO)大幅飚升,7天和隔夜质押式回购利率当时最高升至10厘,刷新6月“钱荒事件”以来新高。而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也全面上涨,其中7天、14天及1个月期的利率分别上涨到7.654、7.003及7.53厘。
头顶百万亿M2,市场却一而再闹“钱荒”。“钱荒”绝非真的流动性供应短缺,而是扭曲的银行资金结构、亟待转型的经济结构使然。也就是,并非经济运行缺少资金,而是经济运行缺乏合理的资金规划。解决“钱荒”,已非央行一己之力可及。实体经济结构调整、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国企和地方改革等组合政策,才是解决“钱荒”的根本举措。
内地货币市场昨天仍为“钱荒”阴霾所笼罩,七天期回购利率一度攀上十厘水平。表面看,上周央行继续暂停逆回购操作,加上存款准备金补缴的压力,成为银行间再出现“水紧”的导火线。然而,“钱荒”复现,其实再一次突显中国金融资源错配的格局未变,若然银行不切实调整业务结构,优化流动性管理,“钱荒”乱象恐怕仍会不时陆续上演。

流动版 | 完全版
论坛守则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条款 | 私隐条款 | 免责声明 | 网页指南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免责声明 : 88iv设立此一网站,旨在以最快捷的方式为公众人士提供清楚准确的最新资料,但在整理资料及编写程式时或会有无心之失。故88iv特此声明,此一网站所载的资料如有任何不确之处、遗漏或误植错字,并引致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或亏损,88iv概不负责,亦不会作出任何赔偿(不论根据侵权法、合约或其他规定亦然)。此外,88iv并不保证本网站所载的资料乃属正确无误及完整无缺,亦不担保可以及时将资料上网及内容适合有关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