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点

国家信访局副局长许杰被查 @ 2013-11-29T04: 返回 新闻热点
关键词:信访
概念:国家信访局副局长
国家信访局副局长许杰涉违纪被查
许杰是国家信访局排名第一的副局长。
中国国家信访局官员周四(11月28日)宣布了推进信访制度改革的一系列措施,包括酌情向司法机关移交有关问题,以及把互联网作为解决信访问题主渠道的计划。
目前中国国家信访局官网列出的5个副局长里,已无许杰。原担任信访局纪检组长的胡冰,已升任副局长。就在中纪委公布调查许杰之际,国家信访局另外两位副局长张恩玺与李皋,公布了一系列改革信访工作,包括信访工作要“及时、就地解决问题”,并要杜绝非法截访问题。
国家信访局推出改革措施,接受民众在网上信访,实施近半年以来收到13万宗个案,约三分之二转交有关部门跟进。当局强调网上信访将成为主要渠道,减少民众亲身到信访局。
    新华网北京11月28日电 在28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信访局副局长李皋在回应非法截访这一问题时说,中国是个法治国家,公民表达诉求、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权利依法得到保护,国家信访局三令五申,明令禁止以任何形式限制群众正常上访,不允许打击报复上访群众。
大家知道,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改革信访工作制度,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健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这为深化信访工作制度改革指明了努力方向。国家信访局认真贯彻三中全会精神,在广泛调研和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紧密结合信访工作实际,对信访工作相关制度做了健全和完善。下面,我从四个方面简要介绍一下信访工作制度改革的有关情况。
(澳门电台消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信访制度,国家信访局称,将力推网上信访受理制度作为解决信访问题的主要渠道,引导群众多上网、少走访。 信访局表示,未来将严格执行信访与诉讼分离,支持政法机关依法处理涉及法律诉讼的信访问题,纳入法治解决。另外,亦要及时就地解决民众的合理诉求,解决重覆、越级上访的问题。(李芬艳)
资料  许杰,男,汉族,1955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经济学学士。1974年4月参加工作。1978年至1982年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学习。1989年任中办国办信访局办公室副主任、主任。1992年1月至1993年6月挂职任山东省昌邑县副县长。2000年9月任国家信访局办公室主任。2005年6月任国家信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据国家信访局网站 资料截止日期2011年12月)
副主任、主任,还曾在山东挂职副县长一年半。2005年,出任国家信访局副局长。国家信访局官网发布的新闻显示,去年,许杰曾多次参与或主持“国家信访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中新网11月28日电 针对有媒体报道的一些县级政府还在进行信访排名,包括非法截访的事情时有发生,可能会出现访民被强制参加学习班的情况。国家信访局副局长李皋今日指出,对于个别办学习班、拦、卡、堵截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
【新唐人2013年11月28日讯】中共国家信访局是负责处理、收取人民来信及检举信、接待上访民众,把信访做为反映、洗刷冤情的救济手段。不过,现在信访局副局长许杰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遭到调查而落马。
制度改革情况,国家信访局副局长张恩玺表示,将接待来访、办理来信、督查督办、网上投诉等全部信访事项放在网上流转,把受理、办理和结果等重要环节通过
国新办今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信访局副局长张恩玺、副局长李皋介绍信访工作制度改革情况,并答记者问。有媒体问及,近年来出现了一些上访者,他自己的信访问题没有解决而报复社会的极端个案,比如冀中星案,对待这类案子,国家信访局今后将如何杜绝这类事情的发生?
国家信访局将进一步畅通和拓宽信访渠道。在市县两级全部实行联合接访,把有权处理信访问题的责任部门集中起来联合接待上访群众,实行“一站式接待、一条龙办理、一揽子解决”,减少群众信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依托网际网路建立一个覆盖全国的网上信访受理平台,形成网上受理、网下办理、网上回复的工作机制,建立网上信访评价体系,提高信访公信力。

流动版 | 完全版
论坛守则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条款 | 私隐条款 | 免责声明 | 网页指南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免责声明 : 88iv设立此一网站,旨在以最快捷的方式为公众人士提供清楚准确的最新资料,但在整理资料及编写程式时或会有无心之失。故88iv特此声明,此一网站所载的资料如有任何不确之处、遗漏或误植错字,并引致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或亏损,88iv概不负责,亦不会作出任何赔偿(不论根据侵权法、合约或其他规定亦然)。此外,88iv并不保证本网站所载的资料乃属正确无误及完整无缺,亦不担保可以及时将资料上网及内容适合有关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