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点

张茅: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试点未现大批皮包公司 @ 2013-11-07T14: 返回 新闻热点
关键词:张茅 注册 企业 制度
概念: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长张茅 , 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
三是完善监管机制,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建立健全相应的信用激励惩戒制度,对失信的行为共同采取措施,实现“一处违法,处处受限”,同时强化司法救济和刑事惩治,强化行业自律和企业的自我管理,形成部门协同监管。比如说,工商部门企业注册的信息和税务部门的信息、银行的信用信息等等,这些部门的信息要共享,形成部门协同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和主体自治相结合的监管新格局。
新华网消息,今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长张茅介绍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等方面情况,并答记者问。他表示,国务院部署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意义表现在三个方面:从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来看,是转变政府职能的一个重要举措;从优化营商环境来看,是激发市场活力的有效途径;从促进信用体系的建设来看,能够在推进政务诚信和商务诚信的建设上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改革具体包括五方面内容:一是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二是将企业年检制度改为年度报告制度。三是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由地方政府具体规定。四是大力推进企业诚信制度建设。五是推进注册资本由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降低开办公司成本。
张茅还指出,出于社会管理的需要,并非任何场所都可注册为企业的住所。比如注册登记的住所为住宅,经营者的经营活动可能会扰乱邻里的生活,造成民事纠纷。比如注册登记的住所是违章建筑或者是危险建筑,可能就会造成住所的合法性问题,造成危害隐患。所以这次注册登记改革对住所的要求是按照方便注册和规范有序的原则,放宽住所的条件管制,既要释放更多的场地资源,特别是一些像电子商务、创意产业发展的要求,方便企业的注册登记。同时,也要把权力放到地方政府,根据本地的情况需要、社会管理的需要做出具体的规定。这样既满足企业的需要,也满足加强社会管理的需要。
中新网11月7日电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部署推进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提出“要加快构建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长张茅今日对此表示,现在各地政府正抓紧建设本地区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要做到最大限度地解决个别企业诚信缺失,通过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能够一定程度解决。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诚信体系的建立,因为一旦企业产生诚信缺失,付出的成本会很高,大到企业承担不起。
“对于真正想诈骗的人来说,公司最低注册资本起不到防护作用,等于真正的骗子没挡住,但把诚实的创业者挡在门槛之外了。”刘俊海认为,新政策虽然不排除将来有被滥用的可能,但可以通过建立健全失信制裁制度来防范和化解,总体上利大于弊。将来还可以通过健全查询制度、知情权制度和增强商业信息透明度等配套制度,如加强信息披露数据,比如开放工商局的数据经济库,以及打通官方甚至民间信用数据库,打破各部门信息互不对接等措施,推进企业诚信制度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昨日,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在成都举办的第二届工商行政管理创新发展高层研讨会上表示,2009年起,北京中关村、上海浦东、福建平潭等地开展的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试点,取得了良好效果,试点经验为全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路线图奠定基础。企业在工商部门的注册登记制度将按照“宽进严管”的原则进行改革,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正是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起点,将扎实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做好顶层设计,制定好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
高昂的创业成本,往往会阻碍小微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的成长步伐。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推进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从多方面入手,创新公司登记制度,降低准入门槛。
文章强调,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对于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具有标志性意义。简化行政审批制度、促进企业发展是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体现。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的核心就是转变政府职能,如果能够扎实推进,不仅有利于企业,也有利于政府的廉洁、高效。
张茅说,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对注册资本登记制度的改革,以及整个工商登记制度的改革,包括其他方面的改革,整个信用信息系统对社会来说应该是一个基础,是经济管理的基础,也是社会管理的基础,不仅仅是工商登记制度,包括个人的行为,也需要通过信用信息系统来进行管理。
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的要求,推进注册资本制度改革,创新政府监管方式,“便捷高效、规范统一、宽进严管”是其遵循的原则。降低企业准入门槛,并非意味着政府不作为。工商总局局长张茅近日也表示,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必须在“宽进”的同时,依法“严管”。宽进和严管是两个轮子,只有两个轮子都做圆了,车才能跑起来。这也意味着皮包公司进行商业欺诈仍将被严管。
对于企业的忧虑,国务院也正在着手开展工作,在降低注册资本门槛的同时,国务院将大力推进企业诚信制度建设,完善信用约束机制,将有违规行为的市场主体列入经营异常的“黑名录”向社会公布。使其“一处违规、处处受限”,提高企业“失信成本”。
“在现行的公司注册资本制度下,一些恶意欺诈行为时有发生,而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之后,这种现象仍然可能会出现。”刘玉亭对此并不避讳。不过,他认为,这种恶意欺诈行为今后会大大减少,原因在于此前一个企业的行为是只对监管部门负责,接受监管部门的监督,今后将会有更多的社会成员,包括政府部门、行业组织、企业和社会公众关注该企业的行为。

流动版 | 完全版
论坛守则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条款 | 私隐条款 | 免责声明 | 网页指南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免责声明 : 88iv设立此一网站,旨在以最快捷的方式为公众人士提供清楚准确的最新资料,但在整理资料及编写程式时或会有无心之失。故88iv特此声明,此一网站所载的资料如有任何不确之处、遗漏或误植错字,并引致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或亏损,88iv概不负责,亦不会作出任何赔偿(不论根据侵权法、合约或其他规定亦然)。此外,88iv并不保证本网站所载的资料乃属正确无误及完整无缺,亦不担保可以及时将资料上网及内容适合有关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