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点

阿里巴巴取得赴美IPO门票!交易所放宽股权限制马云守住控制权 @ 2013-10-22T21: 返回 新闻热点
关键词:阿里巴巴 上市 马云 合伙人制 伦敦 来往 交易所
概念:交易所上市 , 阿里巴巴合伙人制
【本报讯】“我的合伙人制度很简单,不是要求董事局全部董事由自己人选出,只要求阿里的CEO(行政总裁)一定要在公司工作五年,能够延续阿里的文化,就是这一点……从上市开始,律师团队就要求我们保持低调,不要随便发表意见,谁知道越低调,讯息越混乱,坊间误解我们,这是我们的错”。马云甫见面,就对上市期间备受各方抨击的合伙人制度作出终极解话。
【明报专讯】尽管阿里巴巴似乎已选定美国为上市地点,其创办人兼主要股东之一马云,仍念念不忘向香港讲解其“合伙人制”理念。不过,更详尽的解释仍未能换来市场人士认同,独立股评人DAVID WEBB直言,如果马云对公司管理团队有信心,根本不需要这个荒谬的保障制度。
消息人士又透露,马云对港感情不少。07年阿里巴巴(网上商贸业务,退市前编号:01688)上市前,投行建议定价最高为22元,但马云决定以13.5元定价,希望预留水位予投资者。股份首日挂牌飚1.9倍,马云当日亦获路上婆婆及的士司机言谢。
阿里来港上市之所以一波三折,源于阿里管理层为保公司控制大权,由初期抛出A/B股制,到之后提出允许其采用合伙人制,由于本港目前不允许实行分级股权制度的公司上市,有违本港同股同权的原则,故此本港对阿里提出的A/B股制、合伙人制,出现正反双方意见激辩。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阿里集团主席马云及阿里集团联合创始人、副主席蔡崇信相继发表文章解释,但未能凝聚到业界共识。
阿里巴巴原本有意寻求在香港上市后维持合伙人制,以保持创办人马云及管理层,对董事会控制权的股权架构,集团曾就此与港交所进行谈判,但最终未能达成共识,决定不在香港上市。
【本报讯】阿里巴巴今年来港上市无望,主席马云坚持的阿里式“合伙人”制更惹来全城怒插,连其身边好友亦觉得事件处理“好不漂亮”。
事实上,根据与雅虎的协议,倘若阿里巴巴有意在2015年上市,马云只有美国、香港及中国三个选择,其中中国不予考虑,而马云坚持的合伙人制度,在纽交所或纳斯达克亦未有先例,意味阿里巴巴一旦不能在港上市,被视为“PLAN B”的美国同样难以乐观。
公司的大小不是问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才是问题。当阿里巴巴受困于公司的股权结构,希望以上市筹集资本的方式,摆脱目前困境的时候,一些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公司却转而放弃挂牌交易,他们宁愿在相对封闭的治理结构中,致力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中国的华为公司曾经一度传出要在海外上市,华为公司的掌门人任正非在第一时间发表声明,认为作为一家世界知名的电信企业,华为公司并不打算通过上市募集股份的方式变成一个开放型的公司。这一点值得阿里巴巴的创办人马云仔细考虑。阿里巴巴可以借鉴美国的合伙人制度,在公司董事会人员的选拔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影响力,但是,资本的力量无处不在。当阿里巴巴公司的股份不断分散,股权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阿里巴巴公司的创始人或许根本无法控制公司。如果试图通过公司上市,以合法的方式收购美国YAHOO公司或者日本软银公司的股份,以此来摆脱目前的困境,那么,很可能是打错了算盘。当前阿里巴巴在中国国内电子商务平台的地位无人可及,对于这个带有垄断性质的电子商务企业,美国公司和日本公司的股东不会轻易放弃。阿里巴巴公司的创始人要想借助于证券交易所交易平台摆脱控制,恐怕需要耗费更多时日。(转载自证券时报 作者乔新生 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今年9月,阿里董事局主席马云首次披露了合伙人制度。阿里巴巴集团副董事长蔡崇信此前发文对阿里“合伙人”架构进行说明,进而引发香港市场的激烈讨论。
香港文汇报讯(记者 蔡竞文)尽管阿里巴巴本月中强调决定放弃在港上市,而昨日又传出其合伙人制获美国两大交易所接受,但种种迹象显示,这是阿里的激将法,在试探本港监管机构的底线,希望加快本港上市制度的检讨。市场人士相信,最适合阿里巴巴上市的地点,还是香港。
因为合伙人制度而导致上市计划受阻,马云为什么还要继续坚持呢?据业内人士透露,这是由于在阿里巴巴经济困难时期,曾将40%的股权以10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雅虎。随阿里巴巴的迅速发展,管理层意识到了股权的重要性,开始股权谈判。经过多年的谈判,2012年5月21日阿里巴巴与雅虎达成了一项股权回购协议,回购雅虎手中持有阿里集团股份的一半,即总股本的20%。然而,回购之后,马云及管理层持有的股权仍只有10.4%,而雅虎及软银的持股比例则分别为24%和36.7%,二者投票权超过50%。按照香港的上市规则,如果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马云及管理层将失去对公司的控制权。这是马云和管理层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即使如此,这显然还是不能让马云感到安全。从处理的并不完美的支付宝事件中,不难看出马云一直在努力摆脱雅虎的控制。在2010年与巴茨的交锋中,马云已经深切体会到对于阿里巴巴来说可能致命的危险。2010年6月,马云曾提出回购雅虎所持股权,但雅虎认为阿里巴巴提出的方案无法接受,双方后停止谈判。随后巴茨对外表示,雅虎无意出售持有的39%阿里巴巴股权,并称可能会加入阿里巴巴董事会。如果当初巴茨果然强势入主董事会,马云无疑面临被驱逐的危险。而阿里独家研发的“合伙人制”或许才是保证管理层控制权的根本办法。
【明报专讯】要证监会为了阿里巴巴的千亿上市规模而更改本地上市规则,接纳其“合伙人制度”,监管部门及业界普遍不认同。
笔者并不反对马云和他的创业团队对阿里巴巴的控制权,只是认为他们提出的合伙人制度经不起商业逻辑的推敲,因此特意写了篇“马云的迷局”,勾勒马云面对的复杂局面,建议阿里巴巴集团放弃这种缺乏正当性的合伙人制度,修改上市条款设计,回归以所有权/股权为基础的公司治理结构,重新申请在港交所上市,这也许是解决阿里巴巴上市困境的一条通道。而从效果来看,柳传志给马云的这次背书,并无法改变港交所的立场,于马云的上市大业毫无裨益,客观上让阿里巴巴在困局中原地打转。
2013年9月10日,阿里巴巴集团CEO陆兆禧公布了集团的决定:成立阿里巴巴网络通讯事业部,由原来的旺信业务和来往业务组成,直接向陆兆禧汇报;成立淘点点事业部,由原来无线的同城团队和本地生活的点点团队组成,直接向陆兆禧汇报;OS事业部升级为OS事业群,由OS手机事业部和OS家庭智能娱乐事业部组成;成立阿里巴巴数字娱乐事业群,由音乐、视频、读书、家庭娱乐、原创组成,原虾米音乐事业部进入该事业群。这是陆兆禧接任阿里巴巴集团CEO之后,首次对组织架构和业务板块进行大规模部署。此前的1月,阿里巴巴拆分为25个事业部,马云退休以及5月对新CEO陆兆禧的任命,这些不能不激发人们对阿里巴巴内部错综复杂的业务结构以及由此引发的人事震荡的好奇心:马云为什么在阿里巴巴谋求二次上市的紧要关头宣布退休?25个事业部的管理团队成员是如何构成的?联系阿里巴巴的干部轮岗制和高管团队的陆续离职,阿里巴巴高管团队是否存在派系之争?如果有,是处于什么样的结构状况?高管派系之间是如何对阿里巴巴的控制权进行争夺的?马云又是如何有效掌握阿里巴巴高管团队的控制权的? 组织架构变动导致高层大换血
香港《文汇报》报导,提出以合伙人制度形式来港上市的阿里巴巴,未获香港开绿灯,月中宣布决定不在港上市,市传其将转往美国及上海上市。据“新浪科技”昨(20)日报导,纽交所及纳斯达克两大交易所的相关市场人士,已经和阿里巴巴展开了实际性接洽,两大证券交易所并对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表示欢迎和认同。报导还指,“阿里巴巴集团新闻发言人也向新浪科技确认,公司已获得纽交所和纳斯达克接受阿里合伙人机制的书面确认,阿里合伙人机制包括其对董事会的提名权完全符合上市规定。同时,拒绝评论集团副主席蔡崇信目前在美国的消息。”

流动版 | 完全版
论坛守则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条款 | 私隐条款 | 免责声明 | 网页指南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免责声明 : 88iv设立此一网站,旨在以最快捷的方式为公众人士提供清楚准确的最新资料,但在整理资料及编写程式时或会有无心之失。故88iv特此声明,此一网站所载的资料如有任何不确之处、遗漏或误植错字,并引致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或亏损,88iv概不负责,亦不会作出任何赔偿(不论根据侵权法、合约或其他规定亦然)。此外,88iv并不保证本网站所载的资料乃属正确无误及完整无缺,亦不担保可以及时将资料上网及内容适合有关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