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关键词:逆回购 央行 |
概念:央行24日 , 65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
此前在国庆节前最后一周,央行将七天期逆回购的操作期限改为六天,操作规模则创下逆回购重启以来最高,达880亿元人民币。(TA/U) |
新华社指出,该操作量创下近几个月来,人行逆回购规模的新高。资料显示,过去两个月来,人行出于维持资金面“紧平衡”的考虑,每轮逆回购多数仅为百亿元规模。 |
《经济通通讯社24日专讯》人行今日进行880亿元人民币6天期逆回购操作,为7月以来新高,惟是次逆回购旨在令资金面安全过季,并不视为央行放水讯号。沪深股市今早小幅低开,“十一”长假前上海银行间市场拆息仍高,一个月期拆息超过6%,金融股领跌指数,银行、券商全面下挫,煤炭及钢铁股表现低迷,沪综指半日收跌0.97%,报2199.57点,失守2200点。 |
中国央行(人行)在中秋节前,又在公开市场投入80亿元人民币的七天期逆回购操作,少过对上一次(十二号)的100亿人币。 |
央行公开市场周二进行了80亿元人民币七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仍持平于3.90%;而据路透统计,本周公开市场央票到期量为40亿元,逆回购到期量为200亿元;以此计算,当周净回笼80亿元,较上周的11亿元有所增加。 |
公开市场上,本周央行开展了880亿元6天期逆回购和800亿元的14天期逆回购,同时人行对49亿元央票进行到期续做。考虑到市场上有50亿元央票到期和180亿元逆回购到期,本周公开市场继续实现净投放,释放流动性1501亿元,这是央行在连续三周小规模回笼流动性后首次向市场净投放流动性。本周临近十一和季末,市场资金显着需求增加,央行开始加大逆回购投放规模,为市场注入了大量流动性。本周央行推出非传统期限的逆回购,我们认为人行出手6天期的逆回购主要是在于缓解临时性的资金不足,同时也反映出有了6月钱荒的前车之鉴,央行的操作手法愈加积极灵活,但维稳的背后依然反应的是紧平衡的操作思维。 |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即市新闻 > 《央行动态》消息称人行今日进行80亿元7天期逆回购 |
昨天央行发布公告,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880亿元6天期逆回购操作,规模创下7月底逆回购重启以来的新高。为应对“十一”国庆假期到来,央行将常规7天期逆回购操作改为6天期,此次逆回购刚好在9月30日到期,助力平抑节前资金面波动。 |
市场对于大陆6月分的“钱荒”余悸犹存,人行上周又共逆回购1550亿元(人民币,下同),创下6月初以来单周净投放规模的新高,像这样注入流动性的行为,不免让市场提高警觉。 |
(1)人行本周二进行880亿元、6天期逆回购,乃此轮逆回购规模新高。据此计算,人行本周净投放1550亿元,规模达7月底重启逆回购以来最高;此前连续三周,人行公开市场都是资金净回笼。 |
格仅7天期与14天期小幅走高,其余期限稳中有降。流动性紧张情绪暂缓下,一级市场表现平稳,中标利率上行有限,认购倍数小幅回升。并且,由于人行在26日进行的14天期逆回购操作能够覆盖国庆节假期间存款准备金上缴时点,所以我们预计资金面短期无忧。从中期来看,目前市场预期在今年12月之前,关联储基本没有可能缩减QE规模,所以国内资金面走势暂时不用考虑这一因素。但是,我们仍然坚持对长期内资金面需要接受严峻考验的判断。首先,美联储QE的退出之日终会来临,资金外流压力及对市场情绪的影响仍然存在,且央行公开市场操作“锁长放短”的背后依然反应的是紧平衡的维稳思维,同时外汇占款虽转正但难以形成有力支撑,我们认为资金面偏紧格局仍将维持。 |
上周央行在公开市场开展了共1550亿元的逆回购操作央行注入流动性的行为又使市场变得警觉起来。事实上,央行在节前进行逆回购操作,释放流动性,是常用的市场调节手段,去年“十一”黄金周假期前、今年春节前都有过这样的操作。经济日报记者从监管部门独家获悉,长假过后,新的流动性管理办法将出台。在金融改革大背景下,新办法将以更丰富的手段强化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提升银行的抗风险能力,稳定市场对于流动性的预期。 |
|
|
|
免责声明 :
88iv设立此一网站,旨在以最快捷的方式为公众人士提供清楚准确的最新资料,但在整理资料及编写程式时或会有无心之失。故88iv特此声明,此一网站所载的资料如有任何不确之处、遗漏或误植错字,并引致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或亏损,88iv概不负责,亦不会作出任何赔偿(不论根据侵权法、合约或其他规定亦然)。此外,88iv并不保证本网站所载的资料乃属正确无误及完整无缺,亦不担保可以及时将资料上网及内容适合有关用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