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点

科斯:他的交易成本理论改变了世界 @ 2013-09-04T19: 返回 新闻热点
关键词:科斯 中国
概念: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 科斯1910年12月29日
科斯提出的理论对中国影响深远。2008年7月14~18日,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科斯教授以98岁高龄,亲自倡议并主持召开“中国经济制度变革三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他自掏腰包,婉拒别人的赞助,坚持用自己的诺贝尔奖金,邀请数十位中国企业家、学者和官员,以及众多国际顶级经济学者(包括诺贝尔奖得主蒙代尔、诺斯、福格尔、贝克尔)齐聚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深入讨论中国经济制度变革的历史经验、未来前景及其对经济学的贡献。
因为研究产权理论与制度经济学,所以科斯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连续30年接近10%的高速增长,这让科斯感到震撼。2008年7月,科斯自掏腰包,在美国举办了“中国经济制度变革三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蒙代尔、诺斯等世界级经济学家齐聚芝加哥大学,引起了世界经济学界对中国增长奇迹的关注与研究。
    科斯提出的理论对中国影响深远。着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在哀悼科斯辞世的悼文中表示,“科斯的影响力、尤其是对中国经济学人的影响力,当比他长寿的生命还远为长久。”周其仁说,科斯理论与中国当下进行的改革,恰好处在一个简单框架的两端;而科斯观察到交易成本实际为正,中国也不断推进变革,这两者的中间结合点就是中国的改革实践。
最新:中国经济界引发悼念潮尽管科斯一生都没有来过中国,但他在中国的经济学人群体中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包括中国最优秀的经济学家,张维迎、张五常、茅于轼、盛洪、周其仁等都受到科斯的巨大影响,他的逝世引发中国国内的悼念潮。不少经济学家受他的影响,不再单纯停留在象牙塔中,而是越来越多地开始实地调研,研究现实中的经济问题。科斯曾说:“我跟张五常的关系很好,我们经常一起聊夭,并很快成为了好朋友。这是我生活中最美好的时光之一,我觉得那段生活使我们俩都获益匪浅。”1988年,科斯曾给盛洪写信,邀请他去美国访问,并在信中写道,“我坚信,对中国正在发生和已经发生的事情的研究和理解,将会极大地帮助我们改进和丰富关于制度结构对经济体系运转影响的分析。”
韦森回忆称,自己在2010年7月芝加哥的一个制度经济学会议上与科斯有过接触,“他知道我是在中国做制度经济学的,让我拿了把椅子坐在他轮椅边上,我们聊了有一个小时左右。”韦森表示,当初科斯的一个主要观点是,现代经济学走偏了,都做模型了,都不是原来传统经济学,经济学应该回归古典传统,“他说中国经济现在发展了,未来经济学的发展,寄希望于中国经济学家。”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2010年曾这样评价“科斯的中国影响力”:一个实事求是的经济学家(科斯)离开了“看不见之手”支配一切的理论原点,向企业家协调与价格机制协调并用的真实世界出发;一个实事求是的政治家(邓小平)离开了计划经济的教条,向市场与计划并用的体制前进——他们“会面”的地方不是别处,恰恰就是改革的中国!
中国网9月4日讯(记者 安吉罗) 美国芝加哥大学法律学院官方网站3日发布消息称,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科斯(RONALD COASE)去世,享年102岁。科斯是新制度经济学的鼻祖,产权理论的奠基人,其理论对中国的经济改革影响深远,数位中国经济学家都对其逝世表示哀悼。
吴晓波:如果说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一种老制度经济学指导了中国的革命走向成功,那么科斯所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是中国的改革走向成功的当然指导。科斯晚年严重关注中国改革,他有两个判断:中国经济改革为现代史上最重要的伟大改革之一,它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学范畴,为“人类行为的意外结果”。此中有热切期待,也有对不确定性的担忧。悼念这位从未到过中国的“中国迷”。
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人们发现科斯的理论对中国发生的故事非常具有解释力。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转型国家,中国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解释这一现象?人们意识到中国的巨大变化不是技术进步带来的,而是制度变革带来的,于是,自然而然地找到了新制度经济学,找到了科斯。所以,科斯等人开创的新制度经济学在中国影响这么大是有其时代背景的。新制度经济学在中国蓬勃发展的年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那也正是改革如火如荼的年代,两者如此相关绝非偶然,当时,如“交易费用”、“委托代理”以及“机会主义”等等概念被广泛地使用,人们普遍地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分析、解释中国各个领域所发生的“制度变迁”。
“可以说,科斯是对中国改革影响最大的学者。”卢现祥肯定地说,“科斯的新制度经济学,为中国的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法途径,特别是他的产权理论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护私人产权提供了支持。同时,新制度经济学不仅在经济学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在社会、政治、法学等方面也有着深远的意义。一些社会经济的前沿学科,譬如合同法、产权经济学等,都深受新制度经济的影响。而这些学科也正是中国在改革过程中,需要借鉴和发展的。这也是新制度经济学传播迅速的一个重要原因。”
然而,正如科斯曾指明,(经济)理论隐含的是一种思维方式。科斯定理的革命性意义并不在于讨论完全竞争所包含的“零交易成本”状况本身,而在于以交易成本这一新的视角为经济学研究打开了通向存在“正交易成本”的现实世界的大门,颠覆了边际革命以来统治主流经济学的完全竞争空中楼阁似的分析框架。中国经济学家周其仁在科斯的百岁贺文中曾作出这样的比喻,没有人否认在摩擦力为零的假设下,物理学研究取得的重大进展;但正是站在这个台阶上,物理学家才可能进一步展开对正摩擦力世界的更深入研究。这就是为什么科斯说这固然算不上经济学高深理论方面的“创新”,但将“引起经济学理论——— 至少是价格理论或微观经济学结构的彻底变革”。
编者按:2013年9月3日,芝加哥大学教授、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科斯逝世,享年102岁。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经济学家,特刊登科斯先生的文章《中国的市场转型只是起步》。斯人已逝,而中国的改革难题仍留待我们探索。此文为科斯老人不久前为“《财经》图书”系列之一:《真实的中国》所撰序言。
在一次简短采访中,科斯说:“我原本想,这(中国崛起)至少要一百年。”但他毫不掩饰自己的判断错误,幽默地说:“我老是犯错,所以这个错误倒也没什么特别的。”也许是出于纠正错误的反思,科斯于今年1月出版了《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一书。这部还原中国经济大转型,并用制度经济学理论分析中国崛起的着作,无疑是令人惊叹的。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同样是新制度经济学大师的道格拉斯诺斯说:“在我所知的经济变革和发展的所有文献中,还没有人对一个社会的变迁努力——尤其是中国——做如此细致入微的研究。”
新快报讯 “如果你拷问数据足够久,真相自然就会浮现出来。”这是罗纳德·科斯曾经说过的话,这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着名的“科斯定理”创始人,9月2日在美国芝加哥逝世。在他103年的人生历程中,科斯奠定了新制度经济学基础,创造性地提出产权在经济制度安排中的重要性,其理论对中国的经济改革影响深远。
科斯这一个名字在中国并不陌生,国内很多知名的经济学者均是科斯的忠实粉丝,而科斯的理论不仅没有拘泥于传统的西方经济学,也顺应了国内的发展模式,于是科斯理论就容易传导至中国,由此对中国造成巨大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科斯认同自由经济、私人竞争以及私有产权对经济的提振作用,而随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科斯理论的疯狂引进,也正好与当时国内的市场化改革发生了思想性结合。于是,科斯理论渗透中国的速度明显加快。
而远在芝加哥的科斯,则通过视频向中国的经济学家们发出祝福:“我希望新近成立的中国科斯学会将由学者组成,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找到适合他们的学术路径。”
中国经济学界哀悼制度经济学鼻祖科斯;科斯与中国的“强烈磁场”在于:中国改革实践为科斯的理论提供了试验场,后者的理论又为中国的改革发展提出了一个可行的方向
这位从未到过中国的老朋友,却在中国经济学界拥有教父般的影响力——张维迎、张五常、盛洪、周其仁等经济学家是其追随者,科斯的学术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更是犹如一盏航灯,与中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之路相映。
科斯对中国同样有很重要的影响力,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有消息称,“中国绝大多数经济学人都或多或少受到过科斯的影响和启发。同时,他更是在中国拥有大量忠实的拥趸,包括中国最杰出的经济学家——张维迎、张五常、盛洪、周其仁等,他们都受到科斯的巨大影响。”

流动版 | 完全版
论坛守则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条款 | 私隐条款 | 免责声明 | 网页指南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免责声明 : 88iv设立此一网站,旨在以最快捷的方式为公众人士提供清楚准确的最新资料,但在整理资料及编写程式时或会有无心之失。故88iv特此声明,此一网站所载的资料如有任何不确之处、遗漏或误植错字,并引致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或亏损,88iv概不负责,亦不会作出任何赔偿(不论根据侵权法、合约或其他规定亦然)。此外,88iv并不保证本网站所载的资料乃属正确无误及完整无缺,亦不担保可以及时将资料上网及内容适合有关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