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点

学者撰文析“克强经济学”对经济调控理论贡献 @ 2013-07-24T00: 返回 新闻热点
关键词:经济 底线 李克强
概念:2020年经济 , 李克强总理7月9日
限是GDP增长7﹒5%。他又强调,经济增长的底线是7%,不允许越过这个底线。这个底线
报道引述李克强在座谈会上指,经济增长的底线是7%,不允许越过这个底线,这个底线是保证到2020年,内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经济规模较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
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实现华丽转身,政府在宏观调控的过程中,要保持经济运行平稳并处在合理的区间。李克强深知GDP的真义,他不片面追求GDP。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不可能总是那么快。未来的发展可能会经历一个中速增长期,很难长久保持两位数。要更加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当然,在中国速度不只是一个经济问题,在转型期尤应注意“换档不失速”,不过高,也不能滑出底线。只要保持住7%的增长,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完全有可能。只要经济在合理区间,尽可能地让市场不要形成政策依赖,同时又让市场感受到政府在政策框架内有作为。“合理区间论”体现了李克强在经济发展上务实进取的特性。李克强的“经济转型升级”之道,应当属于“质量经济学”(笔者为行文方便用的比喻而已,非指狭义的质量经济学)的范畴。
“李克强总理的‘区间管理’是有逻辑和理论基础的”,刘元春认为,这是李克强对稳增长内涵的重新解释。他认为,目前全球经济结构处于大调整中,我国的经济也需要一个不断试错调整的空间,而不是给一个先验的决定。“区间管理”的新思路可以给市场和社会更稳定的预期,使我们的稳增长这个“稳”字更有弹性,有利于经济结构的平稳调整。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期在经济形势座谈上的讲话内容被披露后,不少媒体都发表评论文章进行解读。今日有媒体称李克强明确GDP增速底线是7%,且不允许越过这个底线。中央对经济增长放慢的“容忍度”明朗化,汇丰集团首席经济师简世勋指出,若内地今年经济增长低于7%的水平,相信中央会推出一系列刺激经济措施,包括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据法新社报道,中国政府总理李克强称,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不能低于7%这个底线。《新京报》周二(7月23日)报道说,李克强总理本月初在一次会议上强调,经济增长的底线是7%,这一底线不能突破。李克强对经济专家和商业人士表示,保持这一增长率对实现至2020年使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目标而言是必要的。过去20多年里,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年增长率常在10%以上。中国因此在多年前的已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为此,中国付出了环境严重污染和能源枯竭等重大代价,改变经济结构、放弃不顾一切求高速增长战略、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成为今年3月履新的中国现届政府的新目标。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速为7.6%。一般认为,为保障足够就业,中国需要保持8%的年增长率。
然而,这种担心可能会再一次落空。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在广西的讲话再次对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底线”作出阐释:政府的宏观调控要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同时在这样一个区间内,着力调结构、促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不过,本文则不是这样理解。因为这里最重要的是“底线”如何理解?是年初政府工作报告所规划的今年GDP增长7.5%呢,还是到2020年经济翻一番的6.8%呢,所以市场上更多的人猜测为后者。不过,在本文看来,下半年经济增长“底线”不在于具体数位,而是如何保证经济下行不影响整个经济结构调整及经济升级转型。
大陆新一届政府决定牺牲部分GDP(国内生产毛额)成长率、以达成经济转型目标。但大陆6月进出口统计愁云惨雾,对经济无异雪上加霜;也让外界好奇,大陆可容忍GDP下滑到什么程度?从近期官方释出的讯息研判,今年GDP成长率不低于7.5%,就是容忍的底线,即当前最热门的词汇“李克强防线”。
中国总理李克强认为2013年国内经济生产总值(GDP),不接纳少于7%年增长。这加深市场憧憬中央政府,下半年将施行有利好经济举措,以保住不跌穿7%底线。
一名接近政府人士对本报分析称,尽管政府有意在经济增长方式上淡化GDP指标,但GDP作为宏观经济的核心数据具有不可替代性。他认为,7.5%的年度增速目标值是根据各种情况计算出来的合理指数,应该是李克强总理所指的"下限",但"下限"并不等于"底线","底线"应该是一个参考就业计算出来的数据。
李克强指出,中国经济已经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必须更加注重依靠转型升级,在这种情况下,要把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不能仅靠传统方法,而必须统筹考虑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形成科学的宏观政策框架,给市场以稳定预期,为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当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的区间内,宏观政策取向主要主推调结构、促改革,在转型升级中增强发展后劲;当经济运行滑出下限或超出上限时,要侧重稳增长或防通胀,与调结构、促改革的措施相结合,推动经济运行回归合理区间。
所谓合理区间,就是有一个“下限”和一个“上限”。李克强强调的“上限”有一个核心指标:防通胀,控制物价涨幅,尤其是CPI。“下限”有两个核心指标:稳增长和保就业。当然,“下限”不是“底线”。中国政府过往的经济调控被人视为典型的模糊控制。调控水平和力度取决于领导人的感觉和判断,其具体举措也经常受企业反弹和社会公众情绪的挤压。李克强为宏观调控建立了清晰的数量模型,其经济转型升级之道因此进入“数量经济学”的畛域。
为此,巴克莱借题发挥了一个新概念:“李克强经济学”,用来指代李克强为中国制订的经济增长计划。在巴克莱看来,李克强经济学代表着用短痛换取长期的益处。事实上,这并非是巴克莱的首创,在今年3月甚至更早就已有媒体提出了“李克强经济学”这个概念,只不过巴克莱搭上了唱空中国的阴谋而已。

流动版 | 完全版
论坛守则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条款 | 私隐条款 | 免责声明 | 网页指南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免责声明 : 88iv设立此一网站,旨在以最快捷的方式为公众人士提供清楚准确的最新资料,但在整理资料及编写程式时或会有无心之失。故88iv特此声明,此一网站所载的资料如有任何不确之处、遗漏或误植错字,并引致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或亏损,88iv概不负责,亦不会作出任何赔偿(不论根据侵权法、合约或其他规定亦然)。此外,88iv并不保证本网站所载的资料乃属正确无误及完整无缺,亦不担保可以及时将资料上网及内容适合有关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