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点

蛟龙载人深潜央视娇客抢头香 @ 2013-06-11T04: 返回 新闻热点
关键词:蛟龙号 科学家
概念:搭载科学家下潜 , 载人深潜器试验性应用
科技日报“向阳红09”船6月8日电 (特派记者高博)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进入倒计时,将于10日奔赴南海及太平洋,科技日报特派记者今天登上停靠在江阴市苏南国际码头的母船“向阳红09”,目睹“蛟龙”号和众多科学家上船,做远航前的最后准备。据了解,此次“蛟龙”号的下潜人员以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为主,预计有14人,但需根据当时的情况最终确定。
搭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向阳红09”试验母船,今日从江苏江阴起航,执行为期103天的试验性应用航次任务。据报,“蛟龙号”本次将安排科学家随潜水器下潜。目前已有14名科学家通过考核,具备随艇下潜条件。
新华网江苏江阴6月10日电(记者张旭东罗沙)“向阳红09”船10日搭载中国载人深潜器“蛟龙”号从江苏江阴起航,执行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首站将在中国南海下潜,随后将赴东北太平洋和西北太平洋。应用航次中“蛟龙”号下潜主要目的不再追求深度突破,而是服务于科考项目,而且将首次搭载科学家下潜。
  图为6月8日起吊过程中的“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当天,“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在江苏江阴的苏南国际集装箱码头顺利安装至母船“向阳红09”。“向阳红09”船将于6月10日载“蛟龙号”驶向南海及北太平洋,执行今年首个实验性应用航次,开展海洋生物多样性等科考研究。新华社记者 张旭东 摄 图片来源:新华网
6月7日,“蛟龙号”母船“向阳红09”抵达江阴苏南国际码头。昨天因风雨较大,给装载也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当巨型塔吊将重达25吨的“蛟龙号”吊起时,两边的工作人员用力拉住绳索,以尽量避免其左右摇晃。工作人员介绍,“蛟龙号”的外壳材料由钛合金制造,携带设备稍有磕碰就有可能给深潜器造成致命伤害,因此整个安装过程都必须小心翼翼。经过10多分钟的协作配合,“蛟龙号”被稳稳安装在了基座上。“蛟龙号”是中国首个载人潜水器,几年来,“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相继完成了1000米级、3000米级、5000米级海试。去年7月,“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实验海区创造了下潜7062米的中国载人深潜纪录,同时,也创造了世界同类作业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纪录,实现了中国深海技术发展的新突破和重大跨越。据中船重工702所水下工程设计研究室主任胡震介绍,“蛟龙号”经过之前的51次深潜试验后,此次将转向应用阶段。他说,以前的航次研究重心是最大限度地检测“蛟龙号”的性能,而此次将相对更注重对科技的实际应用和转化。与以往不同,这次深潜将有专门从事实验研究的科学家参加。同时,“蛟龙号”本身也携带了大量的仪器仪表,到海底采样探测。目前,首批科学家已经在702所完成了所有培训。
“蛟龙号”今年实验性应用航次分为3个航段。第1航段将开赴南海“特定海域”;第2航段预计7月中旬从厦门起航,展开科学调查,任务完成后,停靠密克罗尼西亚的波纳皮港(PONAPE HARBOR)补给;第3段从波纳皮港起航,航至西北太平洋富钴结壳勘探区预定海域,之后返航,历时约110天。1020608
6月初,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即将出发,开启试验性应用航次。在这个航次中,将会有不止一名科学家乘坐“蛟龙”下到深海进行科考。5月26日,本报记者采访了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总指挥、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主任刘峰,详解蛟龙号如何进行试验性应用。
“这次科学考察是‘蛟龙’号的试验性应用,应用就必须有科学家的参与,因为他们最了解应在海底的什么地方进行详细的勘查,潜航员届时将根据科学家的指引,驾驶潜水器到指定的位置进行专门调查。”刘峰说,一开始搭载科学家下潜,可能会按照一位潜航员、一位工程师和一位科学家的模式,待训练成熟后,可能会安排一位潜航员和两位科学家下潜深海,此次在南海和太平洋的下潜任务,最深为5000米左右,总计安排20个下潜潜次。

流动版 | 完全版
论坛守则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条款 | 私隐条款 | 免责声明 | 网页指南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免责声明 : 88iv设立此一网站,旨在以最快捷的方式为公众人士提供清楚准确的最新资料,但在整理资料及编写程式时或会有无心之失。故88iv特此声明,此一网站所载的资料如有任何不确之处、遗漏或误植错字,并引致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或亏损,88iv概不负责,亦不会作出任何赔偿(不论根据侵权法、合约或其他规定亦然)。此外,88iv并不保证本网站所载的资料乃属正确无误及完整无缺,亦不担保可以及时将资料上网及内容适合有关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