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点

金管局:逆周期措施有成效银行抵御力已加强 @ 2013-04-15T07: 返回 新闻热点
关键词:银行 楼市 金管局 风险 洪丕正
概念:4月楼市交投 , 银行推出定息按揭产品
核心提示:金管局副总裁阮国恒昨日出席银公例会时表示,近期楼市交投减少,金管局希望强化银行风险管理及抗逆能力;若市场出现楼市下跌周期,银行抗风险能力需要提高,加强银行按揭业务抵御能力。他说,目前未见有银行在执行上令该局出现关注情况。
为配合当局的调控楼市措施,金管局早前调高银行按揭风险的加权比率下限,银行资金成本上升,引发多间大型银行相继调高按揭息率,令上车人士每月的供款成本增加,大大压抑市民的置业意欲。同时,当局推出新一轮调控措施至今近1个月,二手交投大量萎缩,十大屋苑成交按月暴泻逾60%,不少单位业主更大幅减价脱手,多个新盘也以低于市场的预期开价,种种迹象显示措施已收到成效。楼价指数不跌反升并不合理,可能是由于交投太少,个别单位的高价成交已足以影响指数;又或是极少数投资者高位抢货所致,但并不能反映本港楼市的实况。
有指金管局或会将风险加权比率下限扩大至无抵押贷款及信用卡业务,她指尚未与金管局开始有关讨论,现时作任何评论言之尚早。银行业界在风险管理上一向谨慎,私人贷款和信用卡的坏账水平极低,截至去年底的贷款拖欠比率仍维持0.2%。若扩大限制,各银行产品的资本需求上升,便会导致成本上升,但会否因此而加价,则同样视资金成本、资金出路及整体贷款需求而定。
金管局表示,将密切监察市场状况,并因应楼市周期变动推出适当措施,并再次呼吁置业者留意楼市及利率动向,避免过度举债;此外,工商物业市场亦出现价格与基本因素脱节的情况,并存在过热风险,金管局呼吁银行持续加强有关风险管理。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金管局副总裁阮国恒昨出席银行公会例会后表示,楼市上升多时,预料将踏入下行周期,该局早前已推最新一轮逆周期措施加强抵御周期风险。他并认为推出6轮逆周期措施后,银行抵御力经已加强,而新造按揭成数下跌,反映逆周期措施已有成效;日后面临信贷风险问题,银行需要机动性处理。
【AM730专栏】本月中两家大银行公布上调新造按息0.25厘,其后相继有银行跟随。银行加息原因为何?上月金管局向采用内评法的银行发出指引,所有住宅按揭贷款之风险加权比率下限须提升至15%,虽然金管局表示此举是为了进一步提升银行风险管理,不过,这项新要求直接令银行经营按揭生意的资本随之增加,变相加重资本成本,曲线催使银行调高按息价格,抵销成本加重的影响。
    在印花税招式外,金管局最近还出了新招。过去金管局主要是通过调控按揭贷款成数,及其他放贷条件来左右按贷的发放,从而协助影响楼市。这新招却是通过提高银行按贷风险加权比率,导致银行按贷资金成本上升,从而诱使银行提高按息。当然这不是直接“迫”银行加息,但在一般正常情况下,和从长期看,银行只能把成本传递给客户。这一招的好处是能针对利率风险,既保护了银行,也保障了借贷者,使系统风险下降。过去对于利率风险,政府只是靠出口术警告借贷者小心,实际效用不显,而这次是出了实招:各主要银行都已加了四分一厘按息。
其实渣打香港行政总裁洪丕正早前已表明,金管局调高物业按揭加权比率要求,令资金成本上升25点子,会视市场发展加息,将成本转嫁消费者,但到加息真正到来,准买家的心理压力无疑上升不少。金管局2月22日配合政府新辣招,以提升银行风险管理为名,要求采用“内评法”的银行新做住宅按揭,风险加权比率不可低于15%。这招波及占本港按揭市场83%的八大银行,这些银行原本的按揭风险加权比率只有介乎5%至10%,全部被推高至15%,意思是每借出100 元按揭,银行便要以15元资本支持,相比起以往只需用5至10元资本,银行借出新按揭的成本便会上升。
金管局收紧银行按揭风险加权比率,银行只能将增加的按揭成本转嫁给买家,无论一、二手市场均遭重挫。参考2011年银行加息25点的情况,即使没有禽流感疫情,楼市成交半年内也无法恢复。他说:“全球量宽环境未变,楼价立刻暴跌的风险不大。但政府须考虑在炒卖活动禁绝后,灵活调整税收杠杆,以免各国退市加上禽流感疫情,重复10年前的非典崩盘。”
过去周六、日十大屋苑仅录得1宗交投,可见二手成交惨淡之情。除了“新辣招”令买家观望外,部分银行“加按息”更令买家担心加息潮开始,因而打击购买意欲。笔者曾多次提出“加息潮”是促使楼市大幅下调的风险,不过,今次银行加按息与笔者提出之“加息潮”是两码子事。
或者有人会说,近日几家银行加按息,上调的也不是最优惠利率,而是收窄“P减”的幅度。但是次按息上调,至少表面理由是金管局上调采用“内评法”银行的按揭贷款风险加权比率;即使金管局持续在此方面收紧,原则上也不会影响全部银行。在竞争已然白热化的今日,“P减”的水平难见大幅调整。
蛇年新春前后,二手楼市已较淡静,可是至上月22日,政府突然祭出双倍印花税(BSD),以及金管局提高银行按揭贷款的风险管理要求,加上银行加按息,导致二手交投雪上加霜。甚至本来有恃无恐的一众蓝筹屋苑业主也不得不放低姿态,加大议价空间,个别心急业主甚至多番减价以求交易。

流动版 | 完全版
论坛守则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条款 | 私隐条款 | 免责声明 | 网页指南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免责声明 : 88iv设立此一网站,旨在以最快捷的方式为公众人士提供清楚准确的最新资料,但在整理资料及编写程式时或会有无心之失。故88iv特此声明,此一网站所载的资料如有任何不确之处、遗漏或误植错字,并引致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或亏损,88iv概不负责,亦不会作出任何赔偿(不论根据侵权法、合约或其他规定亦然)。此外,88iv并不保证本网站所载的资料乃属正确无误及完整无缺,亦不担保可以及时将资料上网及内容适合有关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