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点

腾讯是时候利用微信创收了? - WALL STREET JOURNAL @ 2013-04-12T20: 返回 新闻热点
关键词:微信 收费
概念:腾讯微信 , 用户收费用户
微信收费传闻愈演愈烈,昨日,腾讯微信团队通过微信向用户发布一条“温馨提醒”,称近期在微博上流传的“微信要对用户收费”纯属造谣,“微信绝不会对用户收费”。这已经是腾讯公司再一次澄清类似收费传闻,而且措词更为坚定,意在避免用户因担心收费而大量流失。
运营商提出向微信额外收费,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信令网是通信网络的中枢神经系统,传导很多控制指令。手机需要先给对方手机发一个信号,对方接到信号,双方才能通信,这个信号就是信令。在只有语音和短信的时代,通常情况下,信令通道是够用的。无线网际网路时代,信令量激增,类似微信的APP应用程序需要永远在线,它与服务器之间会定时通信,告知对方自己的状态。这种定时发送,类似于心跳,所以每次发送的命令,被形象地称为心跳包。大部分APP都会发送心跳包,但移动社交类产品用户数量大,使用频率高,产生的“心跳压力”较为突出,包括中国移动的飞信、中国联通的沃信,以及中国电信的翼聊。其中微信的用户最多,至今年1月已超过3亿。“心跳压力”对2G/2.5G网络的考验远远大于3G与4G网络,信令问题是全球共性问题,但中国的2.5G用户比例较大。这就是为什么运营商会专门针对微信提出收费,而中移动是倡导收费最积极的。
“微信商业化的问题一直都是外面的人在为我们着急,其实我们内部并没有想过微信商业化的问题。”早在今年年初,当时还没有“微信收费”一说,腾讯公关部助理总经理、发言人张军在和南方日报记者聊到微信商业化的问题时直言微信并不着急赚钱。在腾讯看来,微信是其在移动网际网路领域的一个决定性的转型产品,将会是腾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支柱,而在马化腾看来,微信更是腾讯“这辈子唯一国际化的机会”,所以对于微信的商业化,腾讯曾经是高度的谨慎。在2012年度财报电话会议上,腾讯总裁刘炽平也对微信商业化“并不着急”,更表示腾讯要做的则是“继续增建微信平台,确保微信拥有卓越的通讯及社交体验。”
随着腾讯微信等OTT业务与电信运营商的冲突日渐升级,“微信收费”的舆论甚嚣尘上。因微信占用运营商的网络通道,运营商或许将向微信收费,而值得注意的是,这属于企业间的合作成本分担与利益再分配,并不等于微信向用户收费。舆论的混淆与误解,迫使腾讯微信在官方微博上连续发文表态,并对收费谣言进行一一澄清,同时,马化腾也明确表示“腾讯不会向微信用户收费”。(记者 曲忠芳)
据人民日报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拥有3亿用户的微信业务,将有可能从免费变为收费。最近,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微信有收费可能”的言辞一出,在市场上激起千层浪,有关收费是否合理、应该向谁收费、微信开发商腾讯动了电信运营商奶酪等说法甚嚣尘上。专家指出,在互连网逐渐占据主流地位背景下,中国电信运营商不要有打压对手或盘剥消费者的想法,应面对挑战做出业务调整,积极开拓创新,打开新的盈利空间。
    新华网北京4月10日专电(记者周文林)近期微信因信令问题有可能被收费的消息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腾讯微信团队9日在其官方微博中发布信息称,目前正与运营商运维部门共同探讨信令解决方案,相信会通过共同努力找到解决之道。
“微信收费”之争,让许多网民担心这一免费午餐有可能被终结。但事实上,“微信收费”并不等于“对微信用户收费”,这是一场与普通网民没有太大关系的商务纠纷,直接利益攸关方是运营商和腾讯公司。运营商主张“微信收费”是针对腾讯公司的。微信走向商业化是必然趋势,但其路径极有可能与QQ一样,在免费的基础服务之上,提供用户自愿购买的增值服务,并以用户为核心资源,获取广告等其他收入。即使运营商要额外收费,腾讯的商业化模式注定不会对微信的基础服务收费,而是将增加的成本分摊到广告用户、付费用户等环节。所以说,微信收费与否,对绝大多数用户其实并没有直接影响,所谓“免费时代将结束”也是一个伪命题。
近期,运营商将对微信收费的话题引起公众广泛热议,受此影响,飞信运营公司神州泰岳已经连续两日涨停。另一方面,腾讯的股价却因此一路下滑,而未来微信的命运如何,成为投资者们心中最大的担心。
中投顾问IT行业研究员李方庭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微信与运营商之间的较量,更可以看作是网际网路与运营商之间的较量。“运营商利润最高的语音短彩业务目前正受到微信等网际网路OTT业务替代业务的强烈冲击。正是因为运营商的收益受到严重影响,所以运营商才会联合起来要求微信收费,以求获得失去的一些市场。”
微信是否要收费?一场不乏大量华人群体,包括4000万海外用户,总计涉及3亿多用户的争议正在大陆持续发酵。中国电信运营商主张收费,因为微信分流了语音、短信业务,占据信令资源,影响了收入;腾讯方面则强调微信增加了运营商的流量,否认将要收费传闻;而工信部则抛出“有可能收费”的说法。“微信收费”之争的背后是复杂的利益纠葛与博弈。
在该论坛上,针对目前非常火热的微信收费话题,论坛主持人首先宣布了一项针对3000多人的调查,引起与会者不小的共鸣。调查结果显示:“9.8%的人投票支持“只要不向消费者收费就行,支持运营商向腾讯收费”;71%的人反对收费,他们认为‘就算微信对消费者免费也不应该向腾讯收费’。”
自上月底工信部部长苗圩首次披露微信有收费可能之后,微信是否收费、怎样收费成为市民和业界关心的话题。尽管随后微信官方微博发出辟谣声明,而腾讯高层也多次表示,即使运营商向微信收费,微信的基础服务仍会对消费者免费。
上个月,有媒体称三大运营商在与腾讯谈判微信收费的问题,尽管腾讯再三辟谣,称微信业务不会向用户收费,但还是有不少用户将“微信收费”理解为腾讯或运营商向用户收费。实际上,“微信收费”是指运营商向提供OTT服务的腾讯收费,这与3亿多微信用户并无太大关系,因为腾讯不可能将运营商的收费直接转嫁给微信用户,否则用户可以立即转向其他同类软件。
香港文汇报讯(实习记者 张立东 博鳌报道)“微信是否收费?”在博鳌论坛上成了热议的话题。在日前举行的“移动互联:热点的‘冷’思考论坛”上,主持人宣布一项针对3,000多人的调查,结果显示9.8%的人投票支持“只要不向消费者收费就行,支持运营商向腾讯收费”;71%的人反对收费,他们认为“就算微信对消费者免费也不应该向腾讯收费”。
随着工信部虚拟运营商牌照的发放,腾讯、小米、YY等在即时通信和数据语音领域占领先机的公司,将进一步侵吞几大运营商的语音和短信业务。在基础通信领域具备垄断优势的运营商,或许可以通过向虚拟运营商收取租金和接入费用来弥补部分损失。如果他们直接进入该领域与微信等竞争,则需对原有业务进行自我颠覆,正所谓“欲练神功,必先自宫”。只是在自身体制环境下,即使自宫,也未必成功。(梁剑)
微信收费的话题已持续一月有余,近来更是升级,成为公众热点事件。以中国移动为代表的运营商要求腾讯对微信用户收费,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表示,微信有收费可能,但收费不会太高。近日,工信部官员明确表态,“微信收费是肯定的,但具体如何收费还在研究中。”而中国网民几乎一边倒地反对收费,腾讯则一再表示,普通用户正常使用微信的情况下是绝对不会收费的。
博友“牛文文”提出质疑,微信要不要收费,第一是腾讯这家服务提供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事,第二是腾讯与三大通信运营商之间的事,为什么工信部官员要出面表态“微信肯定要收费”呢?
工信部的介入,事实上使得腾讯和三大运营商的商业之争,被拔高至公共政策乃至立法的层面。如果工信部部长苗圩的公开表态代表了行业主管部门的意志,则几乎在预计不久的将来,“微信被收费”很可能成为一个既定的事实。然而,工信部的这种“官方”的表态,并不能平息微信是否收费的争议,相反,由于微信收费不仅仅影响包括腾讯在内的OTT行业的未来前景,影响到中国几亿互联网用户的切身权益,更可能因为不适时的收费,直接戕害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创新动力,乃至最终影响中国在全球第三次工业革命角逐中的成败,因而很快由一个商业事件演化成公共事件。微信收费的本质,绝非简单的OTT企业与电信运营商之间的利益博弈,而是一个多维层面下的很可能影响国家竞争力的重大事件。微信收费之争,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解读:
至于收费方式问题,有电信运营商人士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从运营商自身利益出发,肯定会向微信等O T T业务收费,但收费的方式可以更加灵活。一种是采取中国移动在香港推出的微信包月收费,即向用户收费;另一种,则可以采用法国电信向谷歌收取占用宽带资源费用的方式,即向O T T服务商收费。从国内的情况看,如果向用户收费,势必会影响用户使用,这不但会伤害用户,运营商自身也得不到任何好处。因此,运营商最终的收费方式,可能是要求腾讯这样的O T T业务服务商,按照占用网络资源的情况,交纳相应的费用,以供运营商进行网络维护。
《经济通通讯社记者黄燕明8日海南博鳌专电》针对目前非常火热的微信收费话题,微信产品的提供商腾讯(00700)公司总裁刘炽平认为,在全球其他市场,类似微信产品仍无收费先例,他指出,微信作为基础性服务不应向用户收费,“我们坚决相信微信不应有额外收费。因为用户已在流量上付了基础费用。事实上,全球其他市场经过讨论和热议,至今没有类似微信这类应用产品需要用户付费,我们相信能通过这一产品与运营商找到共赢点。”

流动版 | 完全版
论坛守则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条款 | 私隐条款 | 免责声明 | 网页指南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免责声明 : 88iv设立此一网站,旨在以最快捷的方式为公众人士提供清楚准确的最新资料,但在整理资料及编写程式时或会有无心之失。故88iv特此声明,此一网站所载的资料如有任何不确之处、遗漏或误植错字,并引致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或亏损,88iv概不负责,亦不会作出任何赔偿(不论根据侵权法、合约或其他规定亦然)。此外,88iv并不保证本网站所载的资料乃属正确无误及完整无缺,亦不担保可以及时将资料上网及内容适合有关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