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点

陆油价拟松绑_油电水恐全涨 @ 2013-03-07T07: 返回 新闻热点
关键词:油价 成品油
概念:发改委正研 , 油价形成机制改革
    现行油价定价机制有两个明显缺点:一是周期太长,22个工作日再加上节假日就是一个月的时间,现在国际的油价是每一天都在变动,因为时间长就不能够及时地反映国际油价变动的情况。二是设定了一个调价的油价变动幅度要达到4%,这22个工作日油价如果国际的波动达到4%,我们就调。如果达不到4%,油价就保持稳定,不调,这就造成国际油价变动不能够及时反映到我们国内成品油的价格上来,大的方面是存在这两个缺陷。
张平说,现有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有两个明显的缺点:一是周期太长,22个工作日再加上节假日就是一个月,而国际油价每天都在变动;二是现有机制设定国际油价在22个工作日内变动幅度达到4%才做调整,如果达不到4%,成品油价格就保持稳定,这造成国际油价变动不能及时反映到国内成品油价格上来。
对私家车主而言,嚷嚷了多年的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联动也没有那么明显,油价好像还是涨多跌少,而且调整得太慢。对此苑少军认为,还可以通过改革现行成品油调价机制的方式,让油价更“敏感”。按照国家现行机制,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调整国内油价。
该行指虽然发改委没有提及成品油价格机制改革,但自2012年5月发改委曾7次上调成品油价,可见有关价格机制进一步向市场价格推移,不过该行继续维持其固有观点,认为如果政府对引入新的更加透明的价格机制的决心不进一步上升,中石化将继续录得巨额的炼油亏损。(C)
我国的油价定价机制是在1998年就开始和国际接轨,按照国际价格来确定国内成品油价格,2009年5月《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发布实施,调价周期定为22个工作日,作为调价基准的国际三地原油加权均价移动变化率只有达到“4%”的涨跌幅,发改委才会相应调整油价。而台湾地区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则是主要参照“70%迪拜+30%布伦特”石油价格,调价频率为一周一调。不过台湾同样设立缓涨机制,油价高企时只涨一半幅度。今年以来台湾地区已经四次上调油价,下调是第一次。而大陆地区2月25日的调整为今年以来第一次调整。
向松祚也认为,国内成品油价调节机制不够灵活,22个工作日、平均价格4%的涨跌幅方面的要求确实是限制。过去老百姓经常抱怨国内外的调价不对称,另外,抱怨价格机制不太透明。发改委主任张平先生谈到增加成品油价格调节机制的灵活性,增加它调节频率,这在原则上是对的。他建议把国际油价、国内石油加工企业的成本、利润、还有税收,这四个部分说清楚,同时确定标准的调价公式和基本原理,增加透明度。
同时,张平还就目前油价定价机制的缺陷进行了阐述,现在油价的定价机制是以22个工作日为周期,如果平均油价的波动超过了4%,国家发改委就相应进行油价的调整。现在的操作一直是按照这样的机制来操作。这个机制现在看来有两个明显的缺点:一是周期太长,22个工作日再加上节假日就是一个月的时间,现在国际的油价是每一天都在变动,所以我们因为时间长,就不能够及时地反映国际油价变动的情况。二是我们设定了一个调价的油价变动幅度要达到4%,这22个工作日油价如果国际的波动达到4%,我们就调。如果达不到4%,油价就保持稳定,不调,这就造成国际油价变动不能够及时反映到我们国内成品油的价格上来。
【财新网】国家发改委正在研究油价形成机制改革方案。针对调价周期长、4%的国际油价波动指标这两个突出缺陷,该委计划缩短调价周期,以适应国际油价的频繁变动;同时准备取消4%的国际油价波动指标,按一定的周期,该调就调,亦即不管是否达到4%,该升就升、该降就降,令油价定价机制更灵活,更适应国际市场变动。
预计中国成品油定价机制将进入三步曲:目前成品油定价机制是第一步,即挂靠布伦特、迪拜、辛塔三种原油现货价格,时间为22个工作日,价格变动幅度为±4%;中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第二步,是缩短工作日,即从22个工作日缩短到10个工作日左右,以免国际国内市场有充分的时间猜测中国价格,囤积居奇,或者快速去库存;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第三步,即通过建立成熟的期货市场,结合现货,形成真正的中国价格。
我们显然无法要求所有消费者都深入了解每次油价调价的来龙去脉,但更合理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无疑能最大程度减小这种尴尬。在笔者看来,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改革无外乎从四个方面进行,即“挂靠地、调价周期、调价幅度和企业自行调价”。首先是油价挂靠地点的问题。目前,我国成品油价格主要参考的是布伦特、迪拜和辛塔三地的原油价格,未来应根据我国石油进口的结构,对挂靠地点进行调整,原则就是“从哪里买油就和哪里挂靠”,做到成品油价格的变动与原油进口价格连接更加紧密。
根据中国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当国际市场三种主要原油价格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变动幅度超过4%时,国内成品油价格就会相应的做出调整。自2009年启用该机制来,发改委每次对油价的调整都引发社会高度关注。
卓创资讯分析认为,缩短调价周期,取消4%的涨跌幅限制,这就意味着业者需要对中期国际油价走势有更精准的把握,而考虑到成品油终端消耗等因素,为了降低操作风险,市场投机者将会降低操作力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将会抑制市场投机行为。不过,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与国际油价的联动性更强,市场化程度更高,可能会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成品油市场,届时,诸多中小投机者积极入市或将实现稳步小幅盈利的局面,国内成品油市场的活跃程度要明显高于目前。
【发改委正在研究油价形成机制改革方案】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说,成品油消费涉及千家万户,涨价不是好消息。发改委正在研究油价形成机制改革方案,缩短现有的22天调价周期,并取消4%的幅度限制,以适应国际油价频繁变动,该涨就涨,该降就降。(记者安蓓 罗沙)
发改委从25日起上调成品油价格,而台湾地区却下调了油价。同一天调价,一涨一跌,专家指出,这主要是因为两岸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不同,而看似不合理的现象正折射出大陆成品油定价机制亟需改革,但需要指出的是,台湾地区油价此前已连涨四次。
在国内成品油价格涨跌之间,车主越来越理性,但他们对新定价机制的呼声也是越来越强烈。当然,这主要是从两次价改延迟事件中凸显出来的。第一次是在2012年10月,当时早传出油价下调消息,但后来因为国际油价震荡几次难以达到现有成品油价改机制的红线,直至1个月后的2012年11月16日才如愿以偿。第二次是这次油价上调,2月15日达到红线后,发改委并没立即下调,谁知这期间国际油价却下跌了,又缩回红线之内,凸显现行定价机制“22个工作日”指标的反映度不灵敏。
“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将实行分步走。”廖凯舜分析认为,2012-2013年,国家将完善细节,部分定价权下放,成品油价格进一步与国际接轨;2014-2015年,国家将建立中国原油和成品油定价中心,成品油价格完全与国际接轨,石化企业政策性潜在亏损将消失;2015年以后,国家将放开原油、成品油进出口,只规定硬件的门槛,如储备等。

流动版 | 完全版
论坛守则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条款 | 私隐条款 | 免责声明 | 网页指南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免责声明 : 88iv设立此一网站,旨在以最快捷的方式为公众人士提供清楚准确的最新资料,但在整理资料及编写程式时或会有无心之失。故88iv特此声明,此一网站所载的资料如有任何不确之处、遗漏或误植错字,并引致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或亏损,88iv概不负责,亦不会作出任何赔偿(不论根据侵权法、合约或其他规定亦然)。此外,88iv并不保证本网站所载的资料乃属正确无误及完整无缺,亦不担保可以及时将资料上网及内容适合有关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