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点

政府新招下料逾半物业交易须缴新印花税 @ 2013-02-23T02: 返回 新闻热点
关键词:印花税 楼市 措施 政府
概念:200万元 , 住宅物业印花税率
中评社香港2月22日电/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宣布推出两项楼市需求管理措施,包括提高买卖印花税税率至最高为交易额的8.5%,和非住宅物业买卖在签订买卖协议后,便须缴付印花税,以防范楼市风险进一步恶化。
政府公布新一轮压抑楼市措施 , 包括全面提高住宅及非住宅买卖印花税 , 200万以下的楼宇 , 印花税由目前划一 100元, 增加至交易额的百分之1.5, 其他交易的税率亦会增加一倍, 最高达到百分之8.5, 并适用于所有人及公司 , 如果本港永久居民无拥有其他物业 , 可以豁免缴交额外税率 .
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及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陈德霖宣布应付楼市过热的新一轮措施,说明政府不断监控楼市,包括住宅和非住宅楼市的表现,随时推出减低对物业需求的新措施。今次的措施亦适用于非住宅物业,因为非住宅物业市场过热,同样对金融体系和整体经济造成影响。政府会继续监控楼市,如果市场继续过热,将会适时再次推出遏抑措施。
政府公布新的楼市需求管理措施,包括全面提高买卖楼宇印花税的税率,以增加买卖楼宇的交易成本。曾俊华表示,其中200万或以下交易,印花税会由现时100元,改为交易额1.5%。另其他楼价税率即时增加一倍,最高税项由4.25%增至8%,所有个人名义、公司亦适用,措施同时适用于住宅及非住宅类。但首次买卖楼宇的永久性居民,其印花税毋须加倍,若换楼有六个月限期可退还税项。另外,政府会修订《印花税条例》,非住宅物业、商铺、工厦及车位,签协议后要交印花税,与住宅物业做法看齐,增加买卖非住宅物业成本。曾氏又指,不排除将SSD或BSD延伸至非住宅项目。他指酒店是非住宅物业,故亦受新措施影响。
为遏制本港楼市强劲升势,政府于预算案前再推两项“辣招”(详见“曾俊华:政府加印花税一倍遏楼市”),不过,有分析预期,相关措施对本港楼价并不会带来太大冲击,而鉴于措施符合市场预期,料下周一开市后,本地地产股也不会下跌太多。
政府今次的措施是延续去年10月的双辣招,估计本港楼市短期内必定价量齐跌。他指出,今次政府有决心,可以形容为第三辣招,连本地投资者亦要拒绝,令香港人对买楼保值的心态很大打击,料3月成交下跌50%至60%,楼价调整3%至5%。
有学者认为,政府再出招,措施对楼市影响轻微,但对短炒买家影响较大,不过,有经济学家不支持措施,认为日后取消有关措施时,将令大量积存的购买力即时释放。有立法会议员亦认为,政府只是以增加印花税压抑楼市,欠缺新意,担心出现反效果。
政府指,楼市继续升温,并波及到商厦、写字楼、工厦及车位,加剧楼市泡沬风险,明日起推出两项加强印花税措施,以打击楼市炒风;财政司长曾俊华强调,措施与同长实拆售雍澄轩无关,目标是防范楼市泡沫风险,有必要时会再加推措施。
中华厂商会会长施荣怀出席该会团拜活动时表示,政府出招冷却楼市做法正确,但要平衡本地居民的置业需求,他指,之前特别印花税已影响本地居民的置业方向,他认为有关措施短期或产生一定作用,但本港楼市根本问题在于供求不平衡,短期难解决。
为了遏止楼市炒风蔓延,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傍晚突然宣布推出两项措施,包括双倍楼宇印花税,以及非住宅物业签定买卖协议后即须缴付印花税。
对于港府上调印花税税率,毕马威中国税务合伙人王尹巧仪表示欢迎有关措施,认为是非常时期的非常措施,显示政府已注视到楼市炒风漫已延至非住宅市场。若楼价非理性地持续上升,将会影响香港的营商环境及竞争力。同时,政府向首次置业及换楼人市提供豁免,将能避免影响真正用家需求。(SU/U)
另一方面,对于本港楼市,孔庆平认为政府推出的特别印花税(SSD)及买家印花税(BSD)是有效。他以中海在赤柱项目为例,原针对对象为海外买家。惟在售出3伙后,受到推出BSD影响,买家却步。不过他亦认为有关措施对上车盘影响不大。他又指出本港楼市是有需要达致供、求平衡,可是增加供应需时,市民应心平气和,以待解决楼市问题。
不过,有立法会议员则担心,措施期限延长或连累真正需求,担忧政府无止境增加措施“药效”。柏志高说,政府并无评估额外印花税措施的长远成效,分析了短期影响。本港楼市受外围及资金流入等因素影响,一旦外围加息,本港利率会跟随上升,故难以就额外印花税成效作长远评估,只能作短期预测。为满足用家需求,政府已积极增加土地供应,以解决楼市失衡问题。
本港楼价继去年升近两成后,今年1月份升幅更达5.3%,升势明显加快。不过本地主要地产股由1月份的高位已回落7至9%,跑输恒生指数(由高位只回落2%)。地产股落后的原因,主要是市场忧虑政府将推出更多打压楼价措施,包括调高“额外印花税(SSD)”及非港人购入住宅的“买家印花税(BSD)”税率。花旗分析员认为,不排除政府有机会推出针对买入一间以上住宅的“买家印花税”,但预期对楼价升势的影响或相对有限。反观,若政府提前向发展商批出预售楼花同意书,或较大机会减慢楼价升势,并有助地产股后市。事实上,自从去年10月,政府公布首次针对非本港居民住宅买家的印花税,包括非本地及以公司名义购入住宅物业需缴交额外15%买家印花税,本地楼价以及地产股虽然短暂受压,但其后升势持续,可见措施对打击楼价效果甚微。
问及新招可能杀错良民,减少住宅放盘,令市民更难买楼。他回应,无一颗银子弹可以一劳永逸解决问题,现在港府一方面增加供应,另一方面管理需求,一层层措施加上去,希望可一步步改善供求失衡情况。如有需要,政府会再推出措施,如新措施透过附属法例形式进行,可以因应楼市变化迅即实施。
罗兵咸永道估计,在今个财政年度,政府将录得1,780亿元利得税及薪俸税收入,地价收入亦达到750亿元;虽然政府去年推出压抑楼市炒卖措施,但因股市反弹,预计整体印花税收入只会轻微下跌至420亿元。由于利得税及卖地收入较预期好,预计今个财政年度政府综合盈余将达到550亿元,较该行于1月预计的287亿元为高,更远较政府预计的34亿元赤字理想。
黄宏泰又估计,预算案中未必会再推压抑楼市措施,因为买家印花税及加强版额外印花税实施只有数月,仍需要观察成效。长远而言政府应增加土地供应,只靠压抑需求难以解决楼价问题。

流动版 | 完全版
论坛守则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条款 | 私隐条款 | 免责声明 | 网页指南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免责声明 : 88iv设立此一网站,旨在以最快捷的方式为公众人士提供清楚准确的最新资料,但在整理资料及编写程式时或会有无心之失。故88iv特此声明,此一网站所载的资料如有任何不确之处、遗漏或误植错字,并引致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或亏损,88iv概不负责,亦不会作出任何赔偿(不论根据侵权法、合约或其他规定亦然)。此外,88iv并不保证本网站所载的资料乃属正确无误及完整无缺,亦不担保可以及时将资料上网及内容适合有关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