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点

中国官方非制造业PMI走高 @ 2013-02-04T08: 返回 新闻热点
关键词:制造业
概念:2012年4月份 , 2013年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非制造业没有综合指数,通常以商务活动指数来反映非制造业经济的总体变化。根据大陆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的报告显示,今年1月的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较上月回升0.1个百分点,达到56.2%,连续4个月上升。
我国非制造业PMI指标体系由商务活动指数、新订单指数等10个分类指数构成,调查涉及非制造业的27个行业大类。非制造业PMI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高于50%表明非制造业经济扩张,低于50%则表明非制造业经济收缩。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发布的2013年1月份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6.2%,连续四个月环比上升。 除该指数外,新订单指数保持在53.7%的较高水平;新出口订单指数连续三个月环比上升;从业人员指数基本稳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运行在60%以上。数据变化显示,非制造业经济稳健运行的基本态势继续得到巩固。
该结果标志着非制造业PMI连续第四个月走高,是中国经济近来的又一反弹迹象,并可能提振市场对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前景的信心。
中国非制造业PMI指标体系由商务活动指数、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中间投入价格指数等10个分类指数构成。由于没有合成的非制造业综合PMI指数,国际上通常用商务活动指数反映非制造业经济发展的总体变化情况,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
另外,中国国家统计局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昨公布,1月中国非制造业PMI(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采购经理人指数)升至5个月新高56.2,较去年12月的56.1微幅上升,为连续4个月上升。服务业加速成长,或有助于推动中国政府以内需提振经济模式的转型。
美国一月份非农就业成长增速放缓,但之前两个月的就业人数大幅上修,显示美国经济尽管在第四季虽然意外呈现萎缩,但景气朝复苏前进的方向并未改变。汇丰中国2013年1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终值升至52.3,创下两年新高,较初值上升0.4个百分点,亦高于上月终值51.5;为该指数连续第三个月处于荣枯线50上方。欧元区1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终值升至47.9,创11个月新高,但仍在扩张收缩分界线50以下。产出分项指数终值升至48.7,创10个月新高。
美国上周公布的第四季GDP,出乎意料之外地出现收缩。虽然联储局长伯南克谓收缩是关乎飓风及个别因素,言下之意情况不会持久,但美国第四季经济收缩始终是不争事实。反观欧元区,区内12月失业率仍高企不下于11.7%,1月份制造业经理采购指数虽较12月改善,但仍是低于50点的分水岭,显示欧元区制造业仍在收缩之中。中国官方的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更跌至50.4,刚于分水岭之上。这一切给予笔者感觉环球经济虽在复苏中,但步伐非想像般快。先前市场对经济前景的过分幻想,可能需要有所修正。
十八大换届确立后,中国政策“维稳”续为主轴,调整结构则是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而其中最大的结构调整,当属扩大内需。毕竟随着十八大领导班底交替,中国经济也进入交替期。中国官方深知,尽管政策不断放松,经济却难以回复以往活力,显示内在动能减弱、制造业产能过剩与服务业的不足。困境逼迫改革,中国势必要藉由财富的重分配再造经济成长新动力。
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认为,数据表明内地制造业活动,受惠于内需改善,预期经济复苏的势头将得以延续。不过,美银美林的陆挺指,要留意春节的季节性因素,对PMI造成的变化,又认为内地经济正在平稳发展,但未有明确走向。
汇丰银行昨天公布1月份“汇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初值为51.9,不仅连5个月出现回升,更创下24个月以来新高。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认为,主要受惠于内需带动制造业回暖,加速其库存回补,预估此一过程可望在未来数月帮助大陆经济迈向复苏。
香港文汇报讯(记者 卓建安)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昨日公布,今年1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为50.4,虽然显示制造业连续四个月处在扩张状态,但较上一个月回落0.2个百分点,而且远逊于市场预期的51。不过,有专家认为这主要由于节假日等因素所致,整体而言中国经济仍保持稳健格局。
就长线经济发展趋势来看,过去亚洲国家凭藉便宜的劳动成本,依赖欧美国家庞大消费力道,属于出口导向的经济体,然而,随着经济成长,中产阶级兴起,亚洲国家致力于发展内需,在以中国为首的新兴亚洲国家工资成本逐渐增加,考量运输成本与劳动生产力,美国制造业有重回本土的趋势,形成制造业复兴。
中国一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由前月的50.6小幅下滑至50.4、不如预期,唯汇丰公布之制造业数据则由前月的51.5攀升至52.3、优于预期,加以中国1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获利年增17.3%,为连续四个月成长,激励上证综合指数扬升至七个月来高点。沪深300指数十大类股除民生消费类股外全数收红,金融类股以11.45%涨幅最钜,资金持续青睐银行类股,民生银行周线大涨20.36%,监管机构提高融资融券交易股票数量加以台湾金管会将中国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投资台股额度增加一倍,鼓舞券商类股走强,地产类股也因国际信评机构惠誉看好中国今年住宅建设可望成长利多而劲扬,国际油价走扬也带动中国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类股收高。港股随陆股收红,唯美国第四季经济意外萎缩,拖累出口导向的利丰及创科实业连袂走跌,收敛港股涨幅,石油煤炭运输业者中海发展预估全年获利恐衰退超过90%,亦拖累股价走跌。台股收高,由油电燃气、汽车、橡胶等传产类股领涨,金管会上调中国QDII来台额度一倍至10亿美元,鼓舞券商类股引领金融类股周线涨幅逾3%。总计上证综合指数上涨5.57%,香港恒生指数上涨0.60%,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上涨1.78%,台湾加权股价指数上涨2.39%。(彭博资讯,截至02/01)

流动版 | 完全版
论坛守则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条款 | 私隐条款 | 免责声明 | 网页指南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免责声明 : 88iv设立此一网站,旨在以最快捷的方式为公众人士提供清楚准确的最新资料,但在整理资料及编写程式时或会有无心之失。故88iv特此声明,此一网站所载的资料如有任何不确之处、遗漏或误植错字,并引致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或亏损,88iv概不负责,亦不会作出任何赔偿(不论根据侵权法、合约或其他规定亦然)。此外,88iv并不保证本网站所载的资料乃属正确无误及完整无缺,亦不担保可以及时将资料上网及内容适合有关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