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点

李克强:经济保持7%增长2020年可能建成小康社会 @ 2012-11-23T16: 返回 新闻热点
关键词:李克强 改革
概念:增长2020年 , 改革是中国最大红利
中共官媒昨天发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日前“以改革为动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讲话,李克强多次强调: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
身兼政治局常委的副总理李克强,主持工作座谈会时强调,要贯彻十八大精神,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他说,改革是中国发展最大“红利,中国三十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靠的是改革开放,目前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群众过更好生活,依然要靠改革开放,当前改革进入“攻坚区”和“深水区”,必须迎难而上,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李克强说,中国国情复杂,一时看不准的改革,可先选择一些地区和领域开展试点,及时作出调整,国务院已批准的十一个综合改革试点地区,要在推动新型工业化、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及完善财税金融体系等方面进行探索。
政治学者陈子明表示,中国未来的改革,一方面是整体性、方向性的。另一方面也需要技术性的,李克强在经济上推动的改革当属技术性改革,但如果在整体性改革方面没有突破,技术改革也无济于事。他认为,“政治改革方面,不取决于李克强。”
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大陆经济持续低迷,两位数经济增长不再。悲观者认为大陆经济的潜在增速已经下移,接下来将进入漫长的整理期,呈现L型的增长。标准普尔9月24日下调大陆GDP增长预期至7.5%,世界银行10月初也进一步下调大陆今年和明年的经济增长预测,将今年的GDP增速由5月份预估的8.2%下调至7.7%;明年的增速则下调至8.1%。但乐观者认为,大陆经济基本面良好,经济的持续放缓是可控的,不会演化为经济危机。目前大陆经济正在良性着陆,人口红利还能够维持10年以上,储蓄和外汇资本雄厚,如果及时启动相关领域的改革,创造新的需求与供给,大陆经济的高速增长还能持续10年以上,未来仍有能力发挥全球经济增长引擎的作用。
要明确,所谓科学发展,就是要通过市场化改革来促进企业自由发展,而不是政府直接去规划发展,那样是自认为科学,实际是反科学。现在没人反对科学发展,但有时确实会以这旗号去干些实际上阻碍发展、实际上反科学的事,这种错误要避免。另外我们也要明确改革的本意。在中国说改革,可不只是简单地说变法,不是任何制度变革都是改革,而是有明确朝向,就是朝向市场化,就是要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就是要国退民进。增加干预,增加管制,国进民退,那可不是什么改革,而是反改革,是体制倒退。现在没有人敢说自己反对改革,但经常会把改革指向反市场的方向,打着改革的旗号干着增加政府权力的事,这是尤其要警惕的。“改革”被语言腐败化了,改革就失去了统一共识的意义。所以要强调,只有市场化改革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红利。反市场就是反改革。
但他本人的特点和能力让人们有理由对这位明年三月上任的总理充满期待。李克强以经济行家主政,他科班出身,师从厉以宁、萧灼基等大陆经济学家,既有专门学术根底,也有广泛的实践经验。他曾指出,中国已进入只有调整经济结构才能促进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是国家发展的强劲动力。有政治学者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中国未来的改革,一方面是整体性、方向性的。另一方面也需要技术性的,李克强在经济上推动的改革当属技术性改革,但如果在整体性改革方面没有突破,技术改革也无济于事。但他认为李克强上台后应该会大力推动经济改革:“经济方面学界已经说过很多,他上去以后会改的,但政治改革方面,不取决于他。”
第二点,他说除了劳动力,或者人口的红利之外,中国还有什么红利可以利用呢?他这样解释说,改革还是最大的红利。这个就说明什么问题?这就说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就是说中国未来的改革会继续的坚持下去,而且不断地深化,会把改革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撑点,或者是最大的红利,就在这一点。
加上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国,更暴露中国传统经济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导致经济增速持续放缓、房地产泡沫积聚、地方财政危机隐现、制造业成本上升、人口红利难以为继、实际利用外资额下降等;去年胡锦涛在建党90年时即警告中共正面临四大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唐云益指出,联合国的预测,截至2025年,中国15岁至24岁人口数量将减少6,200万,2013年人口红利将由正转负,中国人口结构改变,恐不利GDP成长、每年将拉下0.5个百分点成长率,这是中国新领导人习近平未来十年必须面临危机和挑战,化危机为转机,新总理李克强提出“城镇化”,透过户籍改革让农村和民工可以在城镇落地生根,透过农村城化启动三线城市各项建设、提高人民的消费,新增的消费力为中国经济挹注新动能。(资料来源:UN,2012/10)
(2)李克强:以改革为动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务院已批准的11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地区,要认真总结经验,科学评估风险,继续在统筹城乡发展、建设“两型”社会、推动新型工业化、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财税金融体系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李克强在会上强调,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只要经济保持7%增长就能实现小康目标。给股市投资者一定信心鼓舞。
当时99年我记得四大改革对今后的经济促进发生很显着的作用,一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一个99年城市的房改,使房地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支柱,国企的改制,银行的上市,四大改革我觉得把整个经济从过去比较低迷,走不出困境,大概十年的周期上升到14%,这个就是国内国外,美国痴呆(音)危机全球经济格局的转变,加上人口红利结束,双重压力,所以已经下降到今年7.7%左右。今后只能靠改革了,靠投入,靠出口拉动已经难以为续,海外市场已经不允许你这样出口,而国内劳动力工资,是我们低附加产品的竞争力。

流动版 | 完全版
论坛守则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条款 | 私隐条款 | 免责声明 | 网页指南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免责声明 : 88iv设立此一网站,旨在以最快捷的方式为公众人士提供清楚准确的最新资料,但在整理资料及编写程式时或会有无心之失。故88iv特此声明,此一网站所载的资料如有任何不确之处、遗漏或误植错字,并引致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或亏损,88iv概不负责,亦不会作出任何赔偿(不论根据侵权法、合约或其他规定亦然)。此外,88iv并不保证本网站所载的资料乃属正确无误及完整无缺,亦不担保可以及时将资料上网及内容适合有关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