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点

通胀债变相派钱好过无 @ 2012-05-29T07: 返回 新闻热点
关键词:IBOND 认购 通胀
概念:IBOND认购 , 发行100亿元通胀债券
政府发行第二批通胀挂钩债券IBOND,发行额最多一百亿元,入场费一万元,持身份证港人可申请认购。当局的分配原则,是认购的人最少获配一手,然后以“人人有份”的原则、及申请人的认购额,分配余下债券。若最终剩余债券不足以分予所有有效申请,才会透过抽签形式处理。虽然去年因认购反应一般,令部份大额认购的市民,获配高达四十四万元的债券,市场质疑政府是以公帑补贴较富有的投资者。不过,财经事务及库务局长陈家强指,满意去年的安排,今年亦无意就每名认购人士获配债券额设上限,认为债券已广泛分配,可促进本港债市发展。在被问到未来IBOND发行会否变常设机制,陈家强没有正面回应,仅指发行与否须看经济及利率水平,因为若利息偏低,会影响零售债券的发行。
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承认,今年通胀会比去年低,新IBOND的回报率会较首批IBOND为低。但他指出,低息环境持续,其他传统定息产品回报与通胀水平仍有一定距离,相比之下,IBOND仍有吸引力。对于IBOND今年的市场认购反应,他表示难以猜测,一方面IBOND预期回报低了,但另一方面,总结去年经验及最近媒体报道,部份去年错失购买IBOND机会的投资者今年应会踊跃认购。
【明报专讯】政府再次推出通胀挂鈎债券(IBOND),下周公布详情,有券商已率先推出优惠抢占先机。信诚证券在其网站宣布,客户借孖展认购IBOND可获100%孖展,暂定上限10万元,免利息,仅收100元手续费;若客户不获分配IBOND,更可退回手续费。市场消息指出,由于IBOND基本上稳赚不赔,在动荡市况下,认购反应必定热烈,除了信诚以外,多家券商都准备下周公布提供100%孖展。
政府今日下午公布发行第二批通胀挂钩债券(IBOND),预期规模最多一百亿元,每手入场费一万元。信诚证券联席董事张智威预计,IBOND息率约四厘,由于目前欧美经济不明朗及港股走势波动,相信IBOND对投资者有吸引力,申购人数将多过首批IBOND,预期会有五十万份申请,因此中签率会较低。信诚证券推百分之一百孖展IBOND认购优惠,免利息,若抽中将收取一百元手续费,每人限认购五手。张智威说,希望藉此吸纳新客源,至今已接获一千份申请,预料总申请量有一万份。
陈家强表示,政府去年首次推出IBOND,反应良好,获15万份有效申请,认购额逾130亿港元,他认为,对零售债券有良好基础。他认为现时市场息率低,传统定息债券吸引力较细,市场仍面对通胀,认为发行IBOND可取,亦可推进零售债券市场的发展。他又提及,去年有10%至15%的投资者首次购买IBOND,认为可达到推动零售债市发展的效果。
财经事务及库务局长陈家强表示,虽然现时的通胀预期低于去年,将影响行第二批通胀挂钩债券IBOND的回报稍逊,但由于市场仍面对通胀,认为IBOND仍较其他传统定息产品吸引,又指投资者可以按自己对通胀的预期,将IBOND同其他投资产品比较。陈家强又指,IBOND是政府整个债券计划的一部分,以总值一千亿元的债券计划发行总额来看,相信回报可以支持发行IBOND的成本,又指一万元的入场费已经相当低。他又指,以去年认购IBOND的申请人来看,约一成半的市民是首次涉足零售债市,认为计划有助推动市场发展。
对于IBOND今年市场认购反应,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承认,今年通胀会比去年低,但因低息环境下,其他传统定息产品回报与通胀水平仍有一定距离,所以相比之下,IBOND仍有吸引力。而总结去年经验及最近媒体报道,部份去年没有买IBOND的投资者今年会追入。
去年掀起15万人用超过130亿认购的IBOND,今年卷土重来,与去年差不多,发行规模100亿元,年期三年,持有身分证的人就可以认购。下个月五日至十三日公开接受认购,最低的投资金额为一万元,每六个月派一次息,息率会与派息日计起过去半年的平均通胀率挂钩,最少都会有一厘。不过市民担心新一批IBOND回报不太好。

流动版 | 完全版
论坛守则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条款 | 私隐条款 | 免责声明 | 网页指南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免责声明 : 88iv设立此一网站,旨在以最快捷的方式为公众人士提供清楚准确的最新资料,但在整理资料及编写程式时或会有无心之失。故88iv特此声明,此一网站所载的资料如有任何不确之处、遗漏或误植错字,并引致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或亏损,88iv概不负责,亦不会作出任何赔偿(不论根据侵权法、合约或其他规定亦然)。此外,88iv并不保证本网站所载的资料乃属正确无误及完整无缺,亦不担保可以及时将资料上网及内容适合有关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