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点

法制日报:毒胶囊召回须跳出“治乱怪圈” @ 2012-04-23T14: 返回 新闻热点
关键词:胶囊
概念:药品2993 , 胶囊1317
毒胶囊事件进入第八天,公安部昨天通报,公安机关已立案7起,依法逮捕犯罪嫌疑人9名,刑事拘留45人。此外,又有两家浙江空心胶囊厂家被药监局责成吊销营业执照。两家着名药企通化金马和四川蜀中制药的胶囊剂生产车间也已经被当地药监部门查封。
“毒胶囊”事件仍在持续发酵当中,A股相关上市公司冰火两重天。昨日青海明胶(000606)、东宝生物(300239)继续无悬念地涨停。这也是自“毒胶囊”事件曝光以来,青海明胶连收的第四个涨停板,东宝生物也是连续三个交易日涨停。而A股唯一一家被曝用工业明胶制造胶囊的上市公司通化金马(000766),两个交易日则跌4.98%.
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栏目近日曝料,以皮革下脚料为原材料的工业明胶,被一些地方胶囊厂用于生产药用胶囊,而这些“毒胶囊”流入了修正药业等九大药企,其样品被检出铬含量严重超标,最高含量超标90余倍。据悉,铬属于有毒有害微量元素,容易进入人体细胞,对肝、肾等内脏器官和DNA造成损伤,在人体内蓄积具有致癌性并可能诱发基因突变。
昨日,有资深业内人士向南方日报记者爆料,称制药企业在“毒胶囊”的产业链中也并非仅仅是“失察”。某些制药企业的检测人员事实上也知道其采购的胶囊原料有问题,只是与胶囊生产厂家相互串通,“心照不宣”而已。
从毒胶囊到明胶小笼包,工业明胶吸引力为何这么大?无非利字作祟。防范毒胶囊之类的事情,还是需要两头堵,除了对违法使用工业明胶代替药用食用明胶的企业加大惩处之外,对明胶行业的混乱局面,也应加快整顿,尤其该对工业明胶的使用去向加以关注。
毒胶囊曝光第二天,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对涉嫌铬超标的13种药用空心胶囊产品暂停销售和使用,并已责成相关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对药用空心胶囊铬超标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和产品检验。但这13种药品,只是央视曝光的药品,只是参与调查的若干记者所掌握情况的“冰山一角”。从新昌县胶囊生产占全国市场巨大份额的情况来看,从涉案药企包括修正药业、通化金马等大型药企来看,内幕真的“很可怕”!
毒胶囊事件发生数日,牵涉其中的多家药企不但少有道歉者,而且有药企宣称自己也是受害人。日前,卫生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胶囊重金属超标要依法管理,有责任的企业家应承担起社会责任。
世界读书日 法国总统大选 中俄军演 越舰挑衅太平岛 毒胶囊 油价将下调
    据业内人士介绍,用“工业明胶”制成的胶囊,不仅大量用于制药业,同样也用于保健食品行业。为什么有些保健食品胶囊极易破碎,就因为企业用的不是食用胶囊而是“毒胶囊”。在目前市场上胶囊剂型,被保健品广泛运用,不仅考虑到吸引因素,美观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是,一直以来非法添加药物成分、重金属超标、假冒伪劣及过度包装等各种弊病就存在于保健食品行业,也被屡次曝光,消费者对药品胶囊信任的丧失不久或将转移到保健品中。
国家食药监局昨日通报“毒胶囊”事件最新进展。对9家涉事药品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仍在进行中。而截至昨日,9家涉事企业无一正式做出道歉声明。
依笔者看,当地政府在“毒胶囊”事件上的责任,不是这位官员三言两语就能推卸得了的。按照这位政府官员的说法,他们每年都会组织工商、质检、公安、环保等职能部门参与的治理整顿活动,看上去声势浩大。但结果呢?如果不是央视等媒体的曝光,那些用废旧皮革制作明胶的厂家还将继续运转,那些明胶还将继续被卖给胶囊生产企业,制成药品,吃进患者肚子里。
近日,媒体曝光一些不法厂商竟使用重金属铬超标的工业明胶冒充食用明胶来生产药用胶囊,引发大众强烈的不安全感,并开始“自我救助”。据媒体报导,杭州一位阿姨因担心吃到“毒胶囊”,剥掉了三颗抗生素加感冒药外表的胶囊,直接将药粉生吞下去,结果喉咙里一下子像火烧一样,造成食道被药粉灼伤。

流动版 | 完全版
论坛守则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条款 | 私隐条款 | 免责声明 | 网页指南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免责声明 : 88iv设立此一网站,旨在以最快捷的方式为公众人士提供清楚准确的最新资料,但在整理资料及编写程式时或会有无心之失。故88iv特此声明,此一网站所载的资料如有任何不确之处、遗漏或误植错字,并引致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或亏损,88iv概不负责,亦不会作出任何赔偿(不论根据侵权法、合约或其他规定亦然)。此外,88iv并不保证本网站所载的资料乃属正确无误及完整无缺,亦不担保可以及时将资料上网及内容适合有关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