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点

药监、质检、公安合力打击“毒胶囊”犯罪 @ 2012-04-20T12: 返回 新闻热点
关键词:胶囊
概念:13个铬超标 , 胶囊111102
本次“毒胶囊”曝光后,公众都将目光集中在原料重金属铬超标上。但在马明看来,还有远比皮革废料做原料所导致铬超标更甚的。他介绍,生产空心胶囊需要模具,通过将明胶溶成液体后浇灌在模具上,冷却后切割取出形成一个胶囊。大的生产厂家实现全自动化,使用不锈钢模具,相对比较安全。问题在于一些小厂家使用的半机械化生产线附带的是铜镀铬模具,“长期浇灌后镀在外层的铬会逐渐脱落,直接存留在胶囊内。”马明称,他曾从一厂家了解到,这些模具半年内就要重新镀一次铬。“和皮革废料导致的铬超标相比,这个才是更恐怖的,可能一次超标就是上千倍。”他表示,这种脱落并非长期连续性的,一般随机存在,所以还没引起太大重视。
中评社北京4月17日电/就在皮革老酸奶一事阴云未散之际,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铬超标毒胶囊”几乎已是制药行业公开的秘密。近年来,从三鹿奶粉开始,几乎每一起质量安全事件曝光都是媒体扮演“先行者”,而监管部门只是跟在媒体后面亦步亦趋;监管部门与媒体相比有着信息、技术、职能等多种优势,连作为局外人的记者都能“识得庐山真面目”,“身在此山中”的监管部门究竟是浑然不觉,还是装聋作哑,值得追问。
大凡官员遇到负面事件的质疑与追问,他们都会从“领导高度重视”说起,不厌其烦地介绍某某整治工作所取的成绩,说够说透,而谈到反思与教训往往避重就轻,责任悬空。这位李副县长也是如此,甚至反思时也没忘记又绕回“功绩原路”,顺便为招商引资项目做个“活广告”。然而,在民众听来,某些官员对铬超标数倍的“毒胶囊”无关痛痒,他们似乎与民众不是生存在同一时空里,想到更多的是怎样与媒体周旋,忽悠公众,力保官帽无恙。这一“丧事当喜事报”的怪象时常耳闻,确实耐人寻味。
《澳门日报》刊文称,毒胶囊被媒体揭发后,国家和各地食品药品监督部门立即行动,暂停销售使用涉嫌铬超标的胶囊药品,查封违规企业。涉事的企业罪不可恕,应当依法严惩相关企业责任人,使他们再不敢为一己私利铤而走险。但监管不力,有关部门基于地方、部门利益或个人利益而不作为、失职、渎职,才是问题食物药品泛滥的“帮凶”。不解决这一问题,人民难以吃得放心、用得安全。
陈光标设举报邮箱,是因看到“毒胶囊”新闻后受触动。15 日,中央和地方媒体曝光各地“毒胶囊”事件:河北、江西、浙江等地一些不法厂商使用重金属铬超标的工业明胶生产药用胶囊,上百家药用胶囊厂使用皮革厂鞣制后的皮革上剪裁下来的下脚料作原料,这些问题胶囊被制成药品销售。“看到这个电视节目后,心里非常难过,所以就想到设举报邮箱”,陈光标说。
    羊城晚报:药用胶囊铬超标被曝光后,有药企反映,这是医药招标制度“唯低价中标”效应导致的,企业为了中标,拼命压低报价,甚至低于成本价。中标后为了利润,又拼命降低成本,毒胶囊就被“逼”出来了。对这种说法您怎么看?

流动版 | 完全版
论坛守则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条款 | 私隐条款 | 免责声明 | 网页指南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免责声明 : 88iv设立此一网站,旨在以最快捷的方式为公众人士提供清楚准确的最新资料,但在整理资料及编写程式时或会有无心之失。故88iv特此声明,此一网站所载的资料如有任何不确之处、遗漏或误植错字,并引致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或亏损,88iv概不负责,亦不会作出任何赔偿(不论根据侵权法、合约或其他规定亦然)。此外,88iv并不保证本网站所载的资料乃属正确无误及完整无缺,亦不担保可以及时将资料上网及内容适合有关用途。